APP下载

毛泽东与屈原民本思想之比较

2016-06-11贺全胜

湘潮(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本湖湘屈原

贺全胜

民本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湖湘文化一脉传承的民为邦本思想,把毛泽东和屈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伟人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胸怀大气磅礴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至高真理,实现了对屈原民本思想的伟大超越。比较二者民本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毛泽东与屈原民本思想共同维系的湖湘特性

南宋以降,皇都南迁,江南改造开发,先进的中原文化渐入混沌榛莽膏腴的湖湘大地,滋润着古朴纯厚的湖南思想文化园地,孕育了中华文化奇葩之一的湖湘文化,遗风流播,演绎传承,崛起代代雄才、辈辈政要,经略天下。毛泽东和屈原就是湖湘文化哺育出来的两个历史人物,他们虽时隔两千多年,但共同的湖湘文化背景湖湘特性作派,一脉相承地维系他们的美政思想发展。先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文著,伟人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民主主义论》、《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雄文华章,都熠熠闪烁民本思想光辉。

1.经世致用、为民踔励敢死的理性张力。湖湘文化体系中,民为邦本、本固国强的民本思想精神源远流长,文脉广蕴浩荡,博大精深。毛泽东和屈原的民本思想维系的一个共同理性张力,就是崇尚湖湘文化经世致用、踔励敢死为民精神。《离骚》“怨灵惰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他縱情高唱民本乐章。但是楚怀王哪里听得进他逆耳忠言苦谏?!便只好披发潦倒,仰面苍天,以“宁溘死以流亡”表达他经世致用、踔励敢死为国为民的强烈民本情怀和崇高精神。伟人毛泽东从湖湘文化特性和屈原民本思想中吮汲精神养料,传承和光大经世致用、踔励敢死为民的思想要义和理性张力,提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的重要论断,忠诚踔励为民写春秋。这里可以看到,从屈原到毛泽东,身负经世致用、国家人民为重、踔励敢死的时代使命和精神气节,是相通的。在他们的思想文脉里,流淌和传承着为民请命、忠国敢死的经世致用血液和基因,使湖湘文化经世致用、踔励敢死为民的传统遗风和理性张力得以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2.心忧天下黎民、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湖湘文化彰显湖湘仁人志士“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

这种文脉思想品质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和屈原的民本思想精神支柱。《离骚》说:“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这就衬托他兴国利民无望、以颠沛流离客走天下的形式心忧天下黎民的崇高情怀。屈原这种精神流传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再造救国救民、济世安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壮志。毛泽东诗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并总结提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这些论断,阐论和褒扬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精神,再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古风英貌,彰显中共党人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艰难困苦革命到底玉妆于成的浩然壮气,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黎民百姓、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和伟岸作派。

3.实事求是、苍生行健自强的奋斗精神品性。屈原在《哀郢》写道:“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他在苦难流亡中仍念念不忘楚国和人民,寄希望有一巨擘出将人相,擎天立地,激越苍生行健自强,点兵整师收复失地,重振楚国雄风。虽流亡清苦,但斗争锐气不减、为民精神不死,鼓舞着他漫漫流亡、上下求索。伟人毛泽东求学问道为人、经邦济世安民,注重实际,“务积功于实事”,认为“伦理学之正鹄在实践,非在讲求。”这“在开放之时代尤要”。因此,“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实现。”他把实事求是从一个古老哲学命题改造提高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这种尚力行、重践履的作派,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扬光大为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最终确立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提倡全党坚持注重实践、行健自强、谦虚谨慎、救国救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彰显毛泽东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性。

4.兼收并蓄、从民海纳百川的创新思维本性。屈原从湖北来到湖湘大地,面对的是一种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的异质地域文化,但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博大胸怀创新思维,热心接受湖湘文化的洗礼,感悟纯朴的湖湘民风民情,演绎造化,修成“楚辞”,滋润后人。可以说,屈原的文学成就就是博采海纳湖湘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华、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的不朽结晶。毛泽东是现代湖湘文化的伟大代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天地新境界,汇成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毛泽东思想,推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成就。

二、毛泽东与屈原民本思想迥然不同的阶级底蕴

民本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先人屈原和伟人毛泽东生活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站在迥然不同的阶级立场上建构了根本不同的民本思想,深涵不同社会制度下迥然不同的阶级底蕴。

1.彰显迥然不同的阶级立场。屈原是封建士大夫,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讲民本讲民生的。他在长期流亡中忧国忧民,不忘楚国重振、东山再起。他因国衰政废、小人生奸而报国无门,抱憾后半生,便含恨噙泪赋词著文言志,抒发忧愤情愫,以言明终生忠君爱国之志。“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表明他慷慨陈词,使楚国重新崛起,达到唐虞三代之治,彰显维护封建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阶级本质。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优秀儿子,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建设国家、推进社会发展的政治地位和伟大作用,依靠人民群众成就了创世立国、强国富民的旷世伟业。他体认社会“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革命“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为“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而欢欣鼓舞、信心百倍。在他看来,人民群众的阶级成分构成,就是“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离出来的部分开明绅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这就概论了中国社会的主体成分和伟大力量是人民群众,为我们党确立和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先导。从屈原和毛泽东对待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的民本思想态度,彰显迥然不同的政治思想和阶级立场。

2.代表迥然不同的阶级利益。《涉江》描述了屈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的宁死不屈、皓首保节心理,决不随波逐流、革心易志。“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更是他临死不改气节、浩然壮气的最好写照。他虽论民本民利、人民深重苦难生活处境,但这种傲岸心态和伟直志节始终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之上。

毛泽东忠于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矢志不渝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构了毛泽东人民利益观。一是提出正确处理国家、人民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他告诫全党,要始终把国事民利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业国事民利。他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的利益。”正确处理国家、人民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立志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求福祉。二是强调人民政府的政治使命就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就阐明了毛泽东民本勤政思想。综上所述,社会制度和政治追求不同,阶级利益实际表达则不同。毛泽东与屈原的民本思想,代表了迥然不同的阶级利益。

3、体现迥然不同的阶级观点。屈原出身权贵,为封建统治阶级声张造势,鼎力宣传唯心主义民本观。一是提出美政观。《离骚》说:“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表达了朝政为乱臣奸党当权、怀才不遇、辅佐无望只好流亡隐身的美政思想;二是提出了体察民情观点。《离骚》说:“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他看到朝政腐败,劳民伤财,民怨载道,希望有识之士出来体察民情,关注国计民生,普渡众生;三是阐明了依法治国理政观点。《离骚》说:“固时俗之工巧兮,俪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里的“规矩”、“绳墨”、“度”,实质上就是闡明了他依法治国理政的法政思想。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人民放歌,替群众代言,提出了关切人民、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体系和唯物主义民本观。一是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观点。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二是创立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系。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创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建构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体系。他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三是建构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他认为,革命胜利后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的矛盾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因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主题,建构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他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四是阐论了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观点。他在开国大典上满怀激情地宣告:“全国同胞们,我们应当进一步组织起来。”“用伟大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拥护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他在《论十大关系》中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把党内外、国内外、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在党的八大开幕词又论“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综观二者民本观,体现迥然不同的阶级理论观点和政治思想内容。毛泽东民本观科学唯物,是屈原民本观无法望其项背的。

三、毛泽东与屈原民本思想相异分立的政治内质

毛泽东和屈原的民本思想,基于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阶级立场,分属于对立阶级条件下的思想理论体系,因而具有完全相异分立的政治内质。

1.赋予相异分立的民本实体要义。屈原申明的民本实体,主要是上流社会的政治精英部分,并非普通劳农。《离骚》说:“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鸷乌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不与小人、朋党同流合污,也不与普通民众类同,从骨子里把人民群众放置凡夫俗子、社会底层的政治地位,只有上流社会的政治精英才有治国理政、建言献策的权利,才有辅佐朝政、纵论时弊、建功立业的实力地位。

毛泽东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代表,明确肯定和提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一是提出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上帝”、主体原则。他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工农联盟、“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原则。他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深情提出革命建设是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二是阐明人民群众是建设国家、推进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他在开国大典上提出“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在胜利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三是强调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他指出:人民主权主事,“中国的事情,是一定要由中国的大多数人做主,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来包办政治,是断乎不许可的”;四是张扬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境界。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无产阶级政党,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孺子牛。他敦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他在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并定义了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科学内涵:“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建国后,他严肃批评一些干部“革命意志有所衰退,革命热情有所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反复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孺子牛。从民本实体上,综观毛泽东和屈原的民本思想,二者有着相异分立完全不同的思想要义。

2.蕴涵相异分立的家国情怀内容。爱国爱民、家国一体的思想情怀,是毛泽东和屈原的民本政治主题,但二者蕴涵了相异分立的思想内容。屈原愛国爱民,是爱皇权之国、封建国家,爱小国寡民。《哀郢》“出国门而轸怀”,“顾龙门而不见”,以至于“登大坟以远望,聊以舒吾忧心”,表达流放中去国怀乡的家国忧思情怀。

毛泽东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大气磅礴大声鞺鞑大器玉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中国人民开万世太平,蕴涵深沉崇高的家国情怀,瞩目共仰。一是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奠定国泰民安坚实政治基础。他指出:“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争取伟大胜利。“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二是领导制定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政策,开创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新气象。他提出“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帮助各族人民“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我们要和各民族讲团结”,昭示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各族一家”的民本思想。他在开国大典上宣告:“凡是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开创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新天地新气象;三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社会条件。1956年1月25日,他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在过去的六年中,前三年的工作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前一革命阶段中没有完成的各项社会改革,主要是土地改革。从去年夏季以来,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就以极广阔的规模和极深的程度展开起来。大约再有三年的时间,社会主义革命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从根本制度上实现“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为我们“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社会条件;四是领导全国人民和衷共济建设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他提出我们“要切实摸一下经济工作”,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跟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工作”,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和衷共济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缅怀历史增创美好未来,指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是中国历史经验的科学凝练和深刻总结。

3.架筑相异分立的民生建设路径。毛泽东和屈原都关切民生,但二者架筑了相异分立的民生建设路径。《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哀郢》痛陈“望长楸而太息”。大凡这些民生的哀文忧词,都是一些空洞无实的唯心主义民生论调,仅仅是苦情诉说而无实行之策。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民本建设论者,提出和实行改善民生、殷实民生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建构了博大精深的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民生观。一是确立经济建设、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中央苏区时,他就提出“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联盟。“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二是领导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军民大生产和拥政拥军爱民运动。他指出,减租减息“是农民的群众斗争,党的指示和政府的法令是领导和帮助这个群众斗争”,凡未实行减租减息或“减而不彻底的”,必须一律“实行彻底减租”减息;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党政机关人员、军队人员和人民群众(一切公私军民男女老少,绝无例外)实行大规模的生产。”,生产自救,改善民生。“边区的军队,......做到每个战士平均种地十八亩,吃的菜、肉、油,穿的棉衣、毛衣、鞋袜,住的窑洞、房屋,开会的大小礼堂,日用的桌椅板凳、纸张笔墨,烧的柴火、木炭、石炭,差不多一切都可以自己造,自己办。我们用自己动手的办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同时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的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宣读拥政爱民公约和拥军优抗公约”。三是建国后领导中国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致力改善民生。他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革命胜利以后,整个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正在重新改组,失业人员又有增多。这是一件大事,人民政府业已开始着手采取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的办法,以期有步骤地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国家建设“既能保重点建设,又能照顾人民生活需要。”“物资不足,应该首先支持必要的生产,同时注意平衡”,“做到合理安排”。此外“要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发动一个增产节约运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建设,改善民生,多快好省地建设我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今天,可以告慰先人屈原和伟人毛泽东,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了、强起来了,社会主义中国“风景这边独好”!

四、毛泽东民本思想实现了对屈原民本思想的伟大超越

屈原民本思想,朴素传统,坚定抗强护民精神,为后世所景仰,千百年来,人民没有忘记他。“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就是对他最好解读最好纪念。伟人毛泽东坚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民本思想高地,成就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的旷世伟业,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天地新境界,卓越地实现了对屈原民本思想的伟大超越。

1.实现了对屈原朴素民本思想目标的空前超越。屈原民本思想目标低端朴素,始终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和根本利益,无法做到为广大人民群众喋血赴死、慷慨献身。伟人毛泽东站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雄岭高峰,爱国敬民说理论事高屋建瓴,辽远地高出屈原,达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民主权当家作主的民本思想最高境界,从把握社会历史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唯物民本思想目标高度上空前地超越了屈原朴素民本思想。他阐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思想风貌和精神气节,“凡食毛践土之伦,炎黄华胄之族,均应一致奋起,团结为国。”“建义旗于国中,申天讨于禹域。......以一当十,是我精神,以十当一,是我实力。中华民族之不亡”,彰显中国人民奋斗自强正义风采。他在开国前夕预言中国“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东方,达到“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要言妙道,这更是屈原朴素民本思想无法企及的境界。只有伟人毛泽东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厚壤沃土,才有如此恢宏磅礴的文思才情高度。毛泽东学高文高德高,民本思想就是高。

2.实现了对屈原传统民本思想伦理价值的根本超越。屈原民本思想伦理价值体现在维护封建地主阶级长治久安的政治追求上,寄托神灵救世救民的唯心论。伟人毛泽东信守人民群众是国家根本社稷基础、民主政权“始作俑者”的唯物论思想伦理价值追求。他纵论时政,拷问历史,叱咤风云,高瞻远瞩,强调救国救民、人民自救、人民创世建业,思想伦理价值和智识胆略卓异高出屈原,从人文伦理道德彰显、民本精神境界思想价值追求上根本超越了屈原传统民本思想。他热爱中国、深爱人民群众,认为中国大地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之所、中华文化哺育发祥之地。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流播精要,润泽后人。这些伦理道德学统、思想文化价值考论评说,是屈原传统民本思想没有也不可能达到的高度水平和学理境界。毛泽东才高情高,民本思想伦理价值追求真正高。

3.实现了对屈原民本思想实践方法的创新超越。屈原民本思想,是通过浪漫主义創作实践方法表达出来的,文词雕琢、华丽典雅,工于修辞,人神虚构,盛传后世。毛泽东民本思想是采用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文脉底蕴深邃,气势恢宏,切实尚用。这种大气磅礴的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社会情况相结合的逻辑演绎方法,是屈原没有尝试过也不可能涉猎的思想文化工艺。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浪漫描绘“雄关漫道真如铁”、“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追问现实“人间正道是沧桑”、“六亿神州尽舜尧”、“旧貌换新颜”、“桃花源里可耕田”、“试看天地翻覆”。这样的虚幻意境设计、现实白描写真,是屈原想都不敢想、更做不到的创新自觉。这些豪言论断,无论在创作实践方法上抑或思想政治内涵维度上,都高远地创新超越了屈原民本思想文化。毛泽东爱国敬民伟大崇高,开创马克思主义民本学说中国化新天地新境界,民本实践创新彰显他民望永远高,永远是我们新时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民本湖湘屈原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兜底治疫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