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屈原伟大
2016-06-11
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发表讲话时说:“要造就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艺术工作者。你们......应当有为新中国奋斗的远大理想。......还要有实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理想。没有这种伟大的理想,是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的。”对于屈原伟大浪漫的理想情怀,对于屈原为真理和理想而九死未悔的追求和奋斗,在毛泽东的心目中,这才是“伟大的艺术家”。
1.毛泽东说“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
毛泽东是一名伟大的诗人。他对两千多年前横空出世的伟大诗人屈原尊崇有加,高度评价说“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
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在《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一书中,回忆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年与他谈中国古典文学《诗经》和《楚辞》,谈屈原的动人情景和精彩话语。费德林于1943年以论文《屈原的生平与创作》获得博士学位。他与毛泽东关于屈原的对话尤其珍贵。
众所周知,毛泽东对苏联人的这段谈话,发生在新中国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特别是他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去苏联访问的途中列车上。作为人民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之时,他同一个外国人津津有味地谈起了屈原,谈起了中国的文化名人,只能说明屈原为代表的一系列传统文化经典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毛泽东有关屈原的最完整最精辟的论述,处处流露出他对屈原最真挚、最深切的感情和精神共鸣。他从《诗经》谈起,突出地谈到屈原的诗、屈原的人、屈原的风格。他说:“《诗经》是中国诗歌的精萃。它来源于民间创作,都是无名作者”;“《诗经》代表了中国最早的美学,这种诗感情真切,深入浅出,语言很精练。”
对屈原,毛泽东则深情地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
毛泽东分析屈原所处的历史时代说:“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变革都会产生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至于屈原,政治变迁是他个人的不幸。屈原艰苦地走过他的时代。他忧国忧民,力求挽救楚国的危亡。”“连年战乱使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楚国灭亡了,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接着开始了另一个历史过程,就是把那些分散的、互相争权夺利争战不休的诸侯王国统一起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后,它以秦始皇统一中国而告终,从而形成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这对中国的命运产生了重要作用。这是事情的另一个方面。”
《文心雕龙》赞颂“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为什么伟大?毛泽东曾经阐述说:“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屈原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创造了伟大的文化典籍。
也正是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曾经称颂“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在毛泽东眼里,那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值得崇敬的。屈原,就是毛泽东所崇敬的一位中华文化史上的伟人。
2.毛泽东说“屈原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
毛泽东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伟大的爱国者屈原抱有深厚的情感,曾高度评价说“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在一千五百年前写了许多爱国的诗”。
那是1954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会见访华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时说:“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在一千五百年前写了许多爱国的诗,政府对他不满,把他放逐了。最后屈原没有出路就投河而死。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就把他死的一天作为节日,这一天就是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民吃粽子。粽子是把糯米用一种叶子包起来制成食品。人民把这种食品投到河里喂鱼,使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这一番话,饱含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开创者之一的屈原的深情厚谊,充满了对伟大爱国者的褒扬和崇敬。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志存高远,心系国家,忧虑民生,以身许国,为国尽忠,追求美善,构成屈原精神的主体,凝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成为激励中国人民的精神动力。
的确,湘楚大地钟灵毓秀,它培育了屈原,也培育了毛泽东。两位相距两千年的伟大爱国者和诗人,情感相投,精神相通,意气相随。
毛泽东在1920年9月的文章中就说:自有中国,就有湖南。湖南在古为蛮地,在周为楚国。春秋时,荆楚崛兴,几欲和中原大国挈长较短。然声光赫濯,得发展一部分之特性,较之奴隶于专制黑暗的总组织者,胜得多多。毛泽东呼吁后代湖南人,发扬“湖南人生气勃勃”的精神,“实施新理想,创造新生活,在潇湘片土开辟一个新天地”。
明末大思想家王船山在《楚辞通释·哀郢》中,说屈原“为楚之社稷人民哀”,是“忠臣之极也”。王船山也是毛泽东的精神导师之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泽东用整齐的楷书抄录的这一屈原的名诗名句,视为座右之铭,可以用来作为毛泽东一生奋斗不息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也可以作为毛泽东求索创新精神的精辟概括。所以,毛泽东曾经设问和宣告:“我伟大祖国哪一天能由黑暗转入光明,我亲爱同胞哪一天能过人的生活,能按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的政府,依靠我们的努力来决定。”
屈原之伟大,体现在他志清行廉、耿介峻洁的人格风范,对真理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屈争斗以及他深沉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本主义情怀,千百年来树立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典范。他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风的先河,他的爱国情怀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毛泽东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情操的人,一直给予高度的评价。例如,他说:“李清照,不仅词写的好,而且很有爱国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仁人志士,讲求气节,体现骨气。屈原的正道直行、志洁行廉,刚直不阿、正言果行,是出类拔萃的。如果说,庄子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种自由精神的范例,屈原则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种伟岸人格的象征,从屈原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崇尚伟大心灵、修养纯粹而光明人格的时代。
正因为如此,中国屈原学会的专家把“儒、道、屈”界定为中华民族和文化精神的“三根支柱”。他们认为,屈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在于深层次,不在于表层,在于观念,不在于形态,在于心理情感,不在于理论言辞,具体表现为人格意识、忧患意识、民族意识,特别是在心理、意识、情感层面,屈原特立独行、别开生面。当民族危亡之际,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在前代历史中寻找榜样时,往往自然而然地找到了屈原,公认屈原是一个光辉的榜样。其结论是:屈原是少数几位中华文化精神最杰出代表。
后人捧读、吟诵屈原的《离骚》,就像是与一个伟人的心灵对话,其诗句气势宏伟博大,意境辽阔深远,词藻委婉隐约,流动回旋之间,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宣示了屈原追求真理的执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揭示出屈原超凡脱俗的气质。
魂兮归来!屈原的伟大心灵,屈原之魂,屈原之诗,如诉如啸,岁月的弦歌在悠久而绚烂的华夏文明里,随着奔流不息的湖波江水,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淌金流银,川流不息。
启示之一:毛泽东对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和“一名伟大的爱国者”的定性、定位評价,既权威界定了屈原的历史地位、文化影响,
“理解屈原的伟大功绩”,同时告诉后人,只有两个“伟大”、二者合一,才是一个历史人物真正站得住脚、立得起人、扬得起名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