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级学生组织品牌化创建策略研究
2016-06-10郭涛林刘明远郭艳培
郭涛林 刘明远 郭艳培
摘要:品牌建设对于高校院系级学生组织来说尤为重要,但由于辅导员工作岗位变动或学生组织换届等原因,品牌说得多,做得少,提出创新容易,传承坚持难,导致品牌活动有树无根,有“牌”无品,很多都是“昙花一现”。本文从学生组织活动的品牌内涵、品牌意义和品牌建设策略等方面,结合工作实践和亲身体会,谈谈对学生组织品牌建设的看法。
关键词:品牌;院系学生组织;创建
中圖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75-02
对品牌最早进行学术界定义的是Grandner和Levy(1955),他们在《哈佛商业品论》上指出,pnp不只是用来识别不同生产者产品的一个标签,它是代表了许多意义和属性的一个复杂符号。其结果是一种公共形象、一种个性,对于企业来说,它比许多产品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加重要。而今,品牌的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以外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品牌建设已成为一个组织发展壮大的重中之重。
一、学生组织活动的品牌内涵
1.品牌活动是一种文化标志。品牌活动以其某中特定的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为特征,这种特定的标志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构成品牌活动的专有性、可识别性甚至于排他性。比如“我与学长面对面”活动,名字体现了学长制的教育理念,容易记忆,活动内容不断完善,自成体系,活动一旦举行其他院系如果想借鉴只能另起炉灶,具有专用属性和排他属性,有利于学生组织品牌化建设,很好地推动了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
2.品牌活动体现该组织的功能价值。品牌活动是以一定的载体出现的,通过满足青年学生的某些需要、某些利益来展示组织功能,实现组织价值。如“欢送毕业生师生排球友谊赛”,满足毕业生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渴望留下美好瞬间,加强师生交流,加深师生情谊,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益群学生干部成长营”满足了学生干部渴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评价的需求;“易达创业协会”立足于青年学生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的强烈愿望。
3.品牌活动具有高度的联想性。品牌活动通过活动载体激发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青年学生的品牌联想。一提起“模拟法庭审判”,就想到青年法学会;一提到“秘书技能大赛”,就想起秘书协会。
二、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的意义和作用
1.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生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但由于社团缺乏品牌意识,自身定位模糊等原因,有些活动往往是有开幕,无闭幕,有动员,无总结,雷声大,雨点小。缺少统一规划和长远目标,能干一届算一届,忽冷忽热。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增强品牌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举办品牌活动打造品牌社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提高活动层次和影响力,最终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健康发展。
2.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是组织自身发展和学生干部锻炼成长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是想通过参与活动得到锻炼,提升自我。如果只是开展一些低层次的活动,学生组织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也很难通过活动得到锻炼提高。俗话说得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到更高,看得更远。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和不断完善形成的品牌活动可以很好地发挥“熔炉效应”,低年级的干事看到往年积累的活动策划书,或参加一些品牌活动的宣传简介或培训,就能较好地了解活动目的、方式和要点等,让活动组织实现系列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也有利于学生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锻炼提高自身能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
3.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院系学生工作方式方法有时会随着人员或工作重心的变化而变化,但品牌活动一旦形成,方向就是明确的,不会轻易改变,因为它受到学生的真心拥护,并被实践所成功检验。品牌形成了,口碑就好,影响力逐步扩大,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高组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声望,也会吸引更多新同学加入组织,形成良性循环。文法系通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三位一体”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我与学长面对面”、“优秀宿舍创建月活动”和“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等多个品牌,据多年跟踪调查,品牌活动对于扩大单位影响,提高生源质量和声誉都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院系学生组织活动的品牌创建策略
开展院系级的校园品牌活动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栽体,可以从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和文体三个方面开展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知识渴求得到满足,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院系学生活动的品牌创建要与学科专业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从品牌定义上来说,专业特色是最具备品牌效应的,专业是各高校办学的重点,各个院系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其目的在于育人,而学生活动则是配合学校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也应具备专业特色,这最能体现出院系级学生活动和校级学生活动的特点和价值所在。某些活动已被广大学生所认可,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已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口碑,这个时候将这种活动加以凝练提升成品牌活动就相对容易,也非常重要。如果脱离实际,一味地照搬照抄,即便是再先进的经验做法,再有创意的活动,也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也就很难长久坚持下去。在品牌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和考核、反馈等,根据实际需要对目标进行正确的、科学的修正,使其不断完善。
高校学生品牌创建工作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不能心血来潮,闭门造车,盲目上马,搞“拍脑袋”工程。各级学生工作干部要经常深入下去,搞好调查研究,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弄清楚学生喜欢什么,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什么。
2.院系学生活动的品牌建设一定要突出重点。由于生源数量、学科专业、硬件设施和经费支持等方面的不同,各組织在创建特色品牌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调研,精心筹划,整合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要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重质量,求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有,切不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譬如说“一院一赛”或“一专业一赛”活动,要合理确定参数学生范围,对本专业学生有用的东西未必对其他专业学生有用,即使参赛积极性也很难保证,而是疲于应付,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品牌活动创建没有任何好处。
对于重点培育的特色品牌项目,一定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重点扶持,好钢用在刀刃上,以优势资源吸引优秀人才,以优秀人才推动项目创新,形成良性循环,跨越式发展。
3.院系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建设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创新的目的在于促进工作。学生工作品牌创建活动要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要以务实有效为原则,要有实施效果和推广价值,不能只中看不中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继承传统还包括认真学习贯彻各学校和院系经过成功实践长期积累下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同时好的制度又是公平、正义和道德的代名词。制度可以促进目标实现,效率提高和业绩提升,保障权利,激发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好的东西能够坚持下去,这是开展品牌创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认真梳理组织中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如文法系开展的系级“优秀毕业生”和“优良学风班和优良学风宿舍”评比特色活动等。
4.院系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建设要重视团队管理和舆论宣传工作。提出一个好的想法也许不是很难,难的是要找到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制度再好,软硬件资源再充足,如果离开了人,一支优秀团队也是不行的。打造一个活动品牌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持续推进,常换常新的活动不可能形成品牌,需要经过组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持续培育才行。不能只在初期“热火朝天”,以后就没了下文,而要持续不断地跟进和推进。文法系这几年品牌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关键在于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一方面学生干部可以主动工作,准确完美,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可以不折不扣地贯彻领导意图,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强。加强团队管理,形成上下一盘棋的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由于90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信息更加对称,你认为比较有新意的项目,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这给品牌建设增添了更大困难。“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个组织都更加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尤其是品牌宣传和包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团队拼的就是文化。团队文化用于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以打造出符合学生受众所需要的产品。品牌文化用于吸引学生,建立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以创造、管理出长期吸引学生的文化、理念。团队文化告诉别人,我们是什么样的组织;品牌活动文化告诉别人,我们为何受欢迎、被吸引。
参考文献:
[1]辛承南.学生组织的品牌创建[J].科技信息,2008,(33).
[2]李流舟.高等学校学生活动的品牌化[J].科技资讯,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