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研究

2016-06-10郑敏茹崔雪峰王居新

关键词:异常者变异性变异

郑敏茹,崔雪峰,王居新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北京 102200)

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研究

郑敏茹,崔雪峰,王居新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北京 102200)

目的 分析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90例,仅高血压者10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血压变异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结果 A组患者血压变异指数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

高血压;血脂异常;血压变异

血压变异性是在特定时间段内,血压水平发生改变的幅度。近几年来,医学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提高是造成高血压患者体内靶向器官受损的高风险因素之一,而且血压变异性水平越高,靶器官受损程度越大,并且某项心血管功能指标异常程度也随之提高[1]。据医学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多伴发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是指由于诸多不同因素导致体内脂代谢障碍,或转运障碍,进而引发脂质指标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水平,主要特征是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上升[2]。对于血压异常者,除了常规血压监测手段之外,一般建议经由24 h动态血压监测统计血压在24 h内的波动数据,进而分析血压实际水平。本次研究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0例,其中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90例,仅高血压者100例,统计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波动数据,分析血压变异与血压异常之间的关联,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A组)90例,仅高血压者(B组)100例。A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30~77岁,年龄平均(48.5710.33)岁,病程1~12年,病程平均(4.603.08)年。B组男63例,女47例,年龄31~75岁,年龄平均(47.8910.11)岁,病程1~13年,病程平均(4.733.15)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1)临床资料完整,研究中途无脱出,比如突发重度感染、或病情突然恶化等。(2)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表现以及既往病史,明确诊断。(3)意识清楚,能够与人正常交流,无精神系统疾病,识字。(4)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如下:(1)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不愿参加本次研究;(2)合并冠心病,肿瘤,乙肝、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本次研究前30d内接受任何能够影响研究结果的治疗。(3)继发以及恶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终末期疾病。(4)本次研究前近期接受过外伤手术治疗。(5)甲状腺疾病患者。

1.3 研究方法

A组及B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第2天清晨8点接受24 h血压监测检查,血压动态监测仪统一佩戴于左侧上臂,位置相同;监测时间,第1天8:00起,至次日8:00为止,在此期间,日间监测时间第1天8:00~23:00,夜间监测时间第1天23:00~第2天8:00。统计收集24 h内舒张压及收缩压的波动情况,计算出上述时间段内血压变异指数以及血压标准差。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1)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即SBPSD,DBPSD;(2)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即SBPCV,DBPCV。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除日间、24 hDBPCV比较外,A组血压变异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间夜间以及24 h血压动态数据波动比较。

3 讨 论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亿,但接受系统化治疗者不足三成,因此如何尽早发现患者血压异常就显得非常重要。据相关文献报道,血压异常情况的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明显延迟高血压病情发展,减轻血压异常引发的体内靶器官损害程度,而血压波动受到季节、应激现象、日夜时间不同等因素的影响[3]。传统检测血压多利用袖带式血压测量仪或电子血压检测仪,均为偶测血压,而且比较容易受到人为误差的影响。24 h血压动态监测能够直观反映在24 h人体血压波动情况,有利于指导血压异常的治疗。

血脂异常对于心脑等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具有直接关联,而血脂异常与血压异常之间互为因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可能原因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程度、肾素血管紧张素过度活跃、植物神经紊乱,以及血压变异性增大等[4]。本次研究中选择原发性高血压190例,按照是否并发血脂异常分成A、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24 h血压动态监测,结果发现除日间、24小时DBPCV比较外,A组血压变异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上述观点。

总之,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血液变异程度越大,血脂异常情况越严重。

[1] 李春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2.

[2] 姜智多,蒋 捷,黄延平,等.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异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4):385-388.

[3] 李春艳,张 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实用心脑费血管病杂志,2012,20(4):589-591.

[4] 郑剑勇,吴文秀,苏依所,等.成人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2):915-918.

本文编辑:刘欣悦

R544.1

B

ISSN.2095-6681.2016.33.136.02

猜你喜欢

异常者变异性变异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糖代谢异常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变异危机
变异
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炎性指标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体检中血压异常的分析
针灸治疗对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