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评价
2016-06-09王凤霞
王凤霞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评价
王凤霞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例无麻醉禁忌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血压变化等指标。结果 2组产妇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分娩结束时上述观察指标较对照组产妇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药物起效时间为(8.4±2.7)min,对照组为(16.3±5.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首个及第2个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15±4)min、(16±4)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6±5)min、(28±5)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出现头痛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产妇分娩后出现头痛19例,大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经积极处理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麻醉效果上优于硬膜外麻醉,对孕妇、胎儿的影响也较小,是比较理想的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
剖宫产,或称剖腹产,是当产妇顺产困难或在发生子痫等妊娠并发症时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术手段。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用以分娩出婴儿。通常剖腹生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母亲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1]。但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部分剖腹生产被用作替代本来的自然分娩,这主要是剖宫产避免了自然分娩的疼痛感,在麻醉药物起效后,患者感觉不到分娩的疼痛感。在剖宫产的手术过程中,手术方式是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在帮助分娩的过程中,镇痛镇静的效果影响着手术的成功与失败,其对产妇的心理以及生理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2]。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中,如何选择麻醉方式成为麻醉医生最大的争议点。因此,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较为关注,临床须选用麻醉效果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的麻醉方式。为此,本研究选择200例无麻醉禁忌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探讨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现将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接受剖宫产产妇,全部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等。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年龄
22~37岁,平均年龄(26.6±5.3)岁,体质量37~85 kg,平均体质量(69.6±2.2)kg,初产妇42例,经产妇5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6.1±3.7)岁,体质量39~79 kg,平均体质量(69.6±2.2)kg,初产妇40例,经产妇60例。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为产妇连接好监测装置,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鼻导管吸氧。随后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并输入适量平衡液,起到扩容作用。麻醉时患者选择左侧卧位,将腰椎间隙充分打开,穿刺部位为L2~3。
1.2.2 对照组 行硬膜外麻醉。予以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部位椎体的L2~3间隙,在椎体的L2~3向上置管。经硬膜外的导管注入4 nml的2%的利多卡因,5 min后观察有无平面出现,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而不在蛛网膜下腔后,再次注入总量10~15 mL的混合液,混合液由1%的盐酸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组成。随后根据需要酌情追加药物。
1.2.3 观察组 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部位椎体的L2~3间隙,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继以针内针法实施腰麻,抽出针芯穿刺管内流出清亮的脑脊液时向头侧注射麻醉药物,以0.1 m/s的速度经穿刺管注入到蛛网膜下腔,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
3 cm,随后根据麻醉平面手术时间酌情追加药物。麻醉药量取决于孕产妇的具体情况及临床需要。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麻醉前、胎儿娩出后、分娩结束时对产妇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观察麻醉药物发挥作用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观察分娩完成后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行敛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 (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不同时间点MAP、DBP、SBP、SpO2比较2组产妇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分娩结束时上述观察指标较对照组产妇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不同时间点MAP、DBP、SBP、SpO2比较(x±s,n=100)
2.2 2组麻醉药物发挥作用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比较观察组产妇麻醉药物起效时间为(8.4±2.7)min,对照组为(16.3±5.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831,P<0.05);观察组产妇首个及第2个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15±4)min、(16±4)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7±5)min、(28±5)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首个=3.1235,t第2个=18.7408,P<0.05)。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出现头痛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产妇分娩后出现头痛19例,大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5);2组产妇经积极处理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
3 讨论
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剖宫产率也随之增高,因此产科剖宫产手术应综合考虑到产妇生理变化与母婴安全[3]。剖宫产手术多为急诊手术,需在短时间内进行达到麻醉效果,减轻产妇疼痛,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增强手术安全性[4]。在剖宫产手术中硬膜外麻醉可满足手术基本要求,但其阻滞也存在阶段性与不完全性,其术野肌松较差,手术牵拉痛,患者满意度较低,特别针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且行硬膜外组滞患者,由于硬膜外发生的慢性炎症,组织局部粘连,导致局麻药物扩散受阻,不同程度的阻滞不全,导致麻醉诱导时间加长.降低麻醉效果[5-6]。有时需要应用全麻药物镇痛,减轻反应。但应用全麻药物会对围生儿造成不利影响。腰硬联合麻醉为联合硬膜外麻醉与脊麻的一种麻醉方式,起效快、局部用药少、效果良好,阻滞较为完善,循环干扰性较小,术后经硬膜外镇痛、未受麻醉时间限制,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较为理想麻醉方式[7]。同时麻醉平面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包括注入麻药速度、浓度、方向,对患者自身也有较多要求。腰麻针较传统针细,不会导致硬膜与蛛网膜明显损伤,可有效控制腰麻后发生头痛。术后可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肌肉松弛较好,镇痛能力强。以保障麻醉与手术安全性[8]。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经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在起效时问与局麻药物用量指标上也优于对照组。
国外研究者在对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膜外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时发现硬膜外麻醉起效较快,能够有效阻滞运动神经,而患者硬膜外穿刺后头疼(PDPH)及焦虑等发生率均比较低,而两种麻醉下,产妇恶心、低血压及产后背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及分娩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及血压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效果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能够充分发挥连续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的优点,药物使用剂量较小,起效快,同时肌松作用完全,治疗效果确切,牵拉反应较少,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徐春凤.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4):74-75.
[2] 杜玲.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临床效果的比较[J].求医问药,2012,10(3):472.
[3] 樊梅,程斌.剖腹产患者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5):711-713,716.
[4] 陈云飞,安建雄,武莉芳,等.0.12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双胎妊娠合并妊高征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83-3484.
[5] 薛杨,龚志毅,褚庆福,等.双胎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6):469-470.
[6] 樊梅,彰宁,黄科,等.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的比较[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263-1264.
[7] 柯纬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45-46.
[8] 张芳.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0):74-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039
山东 271100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王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