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GB1及MMP9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06-09华金仁曾丹
华金仁 曾丹
HMGB1及MMP9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华金仁 曾丹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两种子宫内膜癌标本存档蜡块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理分型分成Ⅰ型组和Ⅱ型组,而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展开HMGB1及MMP9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型组中HMGB1阳性者46例,MMP9阳性者47例,Ⅱ型组HMGB1阳性者49例,MMP9阳性者49例。显然HMGB1及MMP9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HMGB1及MMP9在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组(P<0.05)。结论 HMGB1及MMP9在子宫内膜癌的形成中表达存在一定异常。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子宫内膜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基质金属蛋白酶;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癌在临床上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雌激素依赖型(Ⅰ型):该类癌症疾病的发生与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高具有一定的关系,80%以上的子宫内膜癌疾病患者属于该种类型;癌的组织学结构与处于增生期阶段的子宫内膜腺体较为类似,成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另一类是非激素依赖型(Ⅱ型):占子宫内膜癌的10%~15%。其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可能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有关,据研究,P53抑癌基因的突变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本研究对两种子宫内膜癌标本存档蜡块展开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检测,分析HMGB1及MMP9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8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两种子宫内膜癌标本存档蜡块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分型分成Ⅰ型组和Ⅱ型组,每组50例。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均完整,术前均未进行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子宫内膜癌按FIGO2009年分期标准[2]。
1.2 方法 从资料库中,选取合适的病例,登记每例病例所有病理号。根据病理号从玻片库中,找到每例病例的所有玻片,在显微镜下筛选出最适合做免疫组织化学的玻片,并登记所选玻片号。根据所登记的玻片号,从蜡块库中,找到相应的蜡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HMGB1及MMP9的表达,用购买试剂公司所提供的已知HMGB1及
MMP9阳性切片作为本研究的阳性对照标本,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为本次研究的阴性对照标本。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将石蜡标本切成厚度为
4μm左右的切片;(2)将切好的切片进行常规二甲苯脱蜡处理,实施梯度酒精脱水,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3)再将切片置于浓度水平为10 m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中,并在医用微波炉中煮20 min左右,然后在室温状态下进行冷却处理20 min左右;(4)蒸馏水冲洗后PBS缓冲液冲洗3次,每次3 min;(5)每张切片应该加一滴浓度为3%的双氧水,在室温状态下孵育10 min左右,以达到使内源性的过氧化物酶的生物活性消除的目的;(6)PBS液冲洗3次,每次间隔3 min;(7)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一抗50μL,室温下孵育3 h;(8)PBS液冲洗3次,每次间隔
3 min;(9)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二抗100μL,室温下孵育
20 min;(10)PBS液冲洗3次,每次间隔3 min;(11)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三抗100μL,室温下孵育30 min;(12)PBS液冲洗3次,每次间隔3 min;(13)甩去PBS液,每张切片上应该加
100μL左右新鲜配制的DAB溶液进行显色,在室温条件下等待5 min左右,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反应,显色适度时终止反应;(14)PBS液冲洗,自来水冲洗,苏木精复染核3 min,自来水冲洗,PBS液返蓝;(15)切片经梯度乙醇脱水干燥,中性树胶封固。
1.3 判断标准[3]HMGB1主要是在细胞核中进行表达,当染色呈现出黄色或棕黄色的时候,可以判定为阳性细胞。每张切片均采用随机方式选取10个400倍的视野,当阳性细胞的出现率达到30%以上的时候,可以判定为阳性表达,当阳性细胞的出现率达30%~50%时,判定为+,当阳性细胞的出现率达到50%~70%时,判定为++,当阳性细胞的出现率达到70%以上时,判定为+++。MMP-9阳性染色为在细胞质和/或细胞膜有棕黄色的颗粒状物质出现。根据阳性细胞数所占的具体比例及染色的实际强度可以分为:无阳性染色细胞可以判定为--,阳性染色细胞数保持在20%以下,染色呈现淡黄色,个别可以表现为黄至棕黄色,判定为+;阳性细胞数保持在20%~50%,染色呈现黄色,判定为++;阳性细胞数保持在50%以上,染色呈现强度黄至棕黄色,只有少数显示为淡黄色,判定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样本率差异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GB1及MMP9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患者生存率分析采用生存曲线评估。
2 结果
在Ⅱ型组中HMGB1、MMP-9阳性率显著高于Ⅰ型组(P<0.05),HMGB1及MMP9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见表1。
表1 2组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论
研究显示[4],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多在绝经后妇女。调查显示,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疾病的发生率,在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类疾病中高居首位,而目前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3位[5]。
HMGB1是在核内非组蛋白染色质内广泛分布的一种结合蛋白类物质,目前已经发现HMGB1与其相应的受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出高表达。研究显示[6],HMGB1的过度表达会直接导致一些基因表达功能失调,肿瘤的产生、浸润、转移等病理学发展过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学者研究指出,HMGB1可以与甾体类激素受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特别是在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的乳腺癌细胞中[7]。HMGB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会以高表达状态存在,譬如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8]。
本研究结果显示,HMGB1及MMP9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HMGB1及MMP9在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由此可知,HMGB1及MMP9在子宫内膜癌的形成中可能具有相关促进作用,即呈正相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刘晶晶,顾振鹏,姚丽娟,等.RECK与MMP-9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1):95-97.
[2] 冯力元,吴佳捷.小干扰RNA抑制HMGB1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1):36-42.
[3] 贺小燕,王海琳,陈晓红,等.HMGB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4):695-697.
[4] 肖建彪,陈龙华,陈斌.HMGB1在多种人体恶性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3,53(12):1-3.
[5] 殷旭光,刘紫燕,王楚平.HMGB1和VEG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3):18-19.
[6] 林丽,赵福杰,刘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基因RECK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42(2):135-137.
[7] 吕颖慧,龚玉华,刁勇,等.高迁移率族蛋白A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形成中的双重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975-980.
[8] 杨国良,薄隽杰.高迁移率族蛋白A2与肿瘤[J].中国癌症杂志,2010, 20:156-1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017
江西 330006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华金仁 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