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成身退最难

2016-06-09南怀瑾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6年5期
关键词:群臣吕后功成

功成身退最难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论语·里仁》)

译文

能为了国家退位让贤,这样的人有吗?不能为了国家退位让贤,那么礼又有什么用呢?

□南怀瑾

孔子其实在这里感叹:哪里还有礼让就国的诸侯,哪里还有谦让就位的君王?上古的文化精神已经衰落了,到处是争名夺利,争国夺位,这样的国家文化还有什么用?礼让精神还有谁相信呢?

反过来讲,人没有不好名利的。刚开始也许是为了理想和抱负,等到真正有了功名利禄的时候,名利反而成了绑住身心的事物。历史上有不少人就被名利所累,舍不得急流勇退,最后命丧名利之下而不自知。所以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家的人不求名不求利,隐现无常。历史上道家的人物学问再高,功劳再大,最后还是归隐修道去了。修道以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要了,最多报个号叫什么子、什么老的就算了,有时还装疯卖傻,如神龙见首不见尾。

孔子对吴泰伯、伯夷、叔齐等不肯当帝王,最后隐退了的这些人,也非常敬仰,赞扬他们的身退之道。但孔子并不是鼓励人不要当皇帝,不要搞政治,而是说你有才干的话,就好好干一番,成功了就退隐而不居功。

能做到功成身退,其实是很难的。历史上,很多人欲退未退,最后遭了难,说明他们的功夫还是没到家。比较成功的,要数张良了。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才智过人,屡出奇计,为大汉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说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请他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推辞不受,最后只封了个小小的留侯。

张良的行为让很多人颇为不解。同僚陈平就问过张良:“先生功高盖世,荣宠受之无愧,又何必拒绝呢?我们追随皇上,出生入死,今有幸得偿所愿,先生不该轻言舍弃。”见张良笑而不答,陈平又问:“莫非先生别有筹划?”张良敛笑正容道:“我家几世辅佐韩国,秦灭韩时,我幸存其身,得报大仇,我愿足矣。我凭三寸不烂之舌,做了帝王的辅佐,贵为列侯,我还有什么悔憾呢?”

跟随张良多年的手下一次忍不住对张良说:“荣华富贵,这是人人都想要的,大人何以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大人也曾是义气中人,这样不问世事,岂不是太可惜了吗?请大人三思。”张良叹道:“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手下闻言茫然不悟,张良低声说:“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秦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今日的虚名。现在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当是无用之物了,我还能彰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啊。”

从此,张良不再议论时事。一次,群臣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找他相商,他沉默良久,最后只轻声说:“皇上有此意愿,定有其道理,做臣子的怎能妄加评论呢?我对太子素来敬重,只是我人微言轻,不能帮太子进言了。”

手下对张良说:“大人一口回绝,群臣皆有怨色,再说废立太子乃天下大事,大人怎忍置身事外,不闻不问呢?”张良道:“皇上的性情,我是深知的啊。此事千头万绪,关系甚大,纵使我有心插手,只怕也会惹来一身的麻烦。群臣怪我事小,皇上责怪于我事大,我又能怎么样呢?”

皇后吕后也派人去求张良,软硬兼施之下,张良无奈给他出了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一直崇敬这四位大名人,见他们都来辅佐太子,就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事后,吕后对妹妹说:“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道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视得了的。”

猜你喜欢

群臣吕后功成
剑麻花二首
朝见皇帝,为何要“山呼万岁”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吕后情绪书写探析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
吕后的精明之败和周勃的糊涂之胜
吕后精明不逊刘邦
绝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