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16-06-08付红新吴满琳
付红新 吴满琳
摘 要: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至今没有一种统一适用的创业教育模式。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我国创业教育模式至今仍在探索阶段。本文就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探索,首先区分了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教育的概念,然后指出了现阶段学者们对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现状,最后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 概念 模式 大学生创业者
一、引言
我国经济逐渐下滑,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国家倡导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提出和“互联网+”的风靡,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走向创业的道路。各大高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受高校体制的限制,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向大学生灌输创业知识。创业教育的对象面向各个专业的学生,由于各学科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尽相同,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以向大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学校获得实践培训的机会很少,只能通过社团活动或比赛来进行实践。而创业是种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风险,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近几年,在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不断上升,经济不断下行的情势下,大学生纷纷寻找新的出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给大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遇,于是出现大学生创业者的数量逐年增多的情形。而在创业培训方面,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情况下,很少有机会接受社会上的创业培训,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培训机会。
二、针对全体学生和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概念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的个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1]。创业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才能的教育理念,进而培养出综合型人才[2]。狭义的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减轻就业压力为目的,力求使学生从谋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可以说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3]。广义的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目标,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创造者,解决就业问题为目标。现在,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以广义的创业教育为宗旨,针对全体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目标。但是随着近几年“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具有创业意向或者已经走向创业的道路,采取“广谱式”创业教育[4]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
(二)创业教育模式
针对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本文借鉴了赵修文提出的“广谱式”创业教育的定义。“广谱式”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同学的创业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赵修文等人提出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创新与创业相融合,将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在挖掘大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创新能力[4]。这是种较为新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在一部分高校正在实施。相比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这种将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更能培养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激发大学生的潜能。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层次不一的状况,林雪治[6]在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中指出,创业教育应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将学生分为三个群体全体:低年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针对这三类群体分别开设创业通识类模块、创业孵化类模块和创业精英模块的课程。这种进阶式创业教育可以满足全体同学的知识需求。但是创业是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表现,考验大学生创业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我国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比较缺乏,最大的原因在于缺少系统的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孟新[5]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校在创业教育理论环节与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对接、创业教育实践方法多样化,加强创业教育实践社会化程度上还有待提高。李辉[7]等针对学生层次不一的情况,提出了“金字塔”式立体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启蒙层、首页层、孵化层到实践层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四个层次上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创业教育。不管是进阶式还是金字塔式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按照学生的层次进行层级式创业教育。两者的区别是进阶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没有涉及到创业实践教育,而金字塔式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涉及实践。
对于已经走在创业道路上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高校的通识类或者启蒙层、授业层的创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是个风险性很高的行为,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如果大学生没有一个平台或机会去了解创业,体验创业的艰辛,那他们在创业道路上很难坚持下去。有人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宗旨就是引导大学生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至于创业能力是要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起来的。但是笔者认为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机构,有责任为大学生提供第三方平台,让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创业实践,并给予创业指导。首先,大学生创业成本大。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创业所需要的资金、人脉、设施、场地需要得到高校、政府或企业的资助。另一方面,创业项目还面临失败的风险。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创业失败意味着一切从新开始,还可能面临着生存的风险。社会需要考虑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试错的机会。其次,高校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可以搭建起政府、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整合各方面要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和指导。
三、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搭建“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新平台
由于高校体制的限制,高校创业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有效地创业教育与指导。笔者认为应该将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区别于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教育。在高校分专业分学科进行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创业指导与实践平台。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创建了大学生科技园区或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实践与交流的平台。“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平台是指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政策、资金和指导来支持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并给予创业项目基金,企业可以投资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如果成功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高校作为中介,可以将政府和企业引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并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
(二)内外部师资力量的对接
在我国创业教育研究中发现,创业教育师资量缺乏是个普遍性的问题,高校缺少有创业经验有从事创业教育的导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把有创业经验的创业导师引入到高校创业教育的平台上,校内导师负责创业知识的传授,校外导师负责分享创业经验,让大学生意识到创业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创业者会遇到很多共性的问题,包括融资渠道、营销渠道、行业信息等问题,校外导师有相应的实战经验,会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比较完善的创业指导体系。
(三)资金对接
资金问题是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需要资金,创业运营过程需要资金,企业扩张也需要资金,资金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大学生获取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政府和高校的创业基金、企业投资和自筹资金。在高校创业教育平台上将三部分资金整合起来,在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如果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实现资金对接。高校可以作为第三方监督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使用,一方面防止资金的滥用,另一方面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将资金用到刀刃上。这样既能解决政府投资无效的问题,在这种监管下,可能会使更多的企业愿意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
(四)资源共享
在高校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教育平台上,建立网络和Face to Face 两种形式相结合的资源共享平台。大学生创业者是一个群体,群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实现信息的共享。首先,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被很多企业应用,成为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在高校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教育平台上,高校创业教育者也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将本校所有进行创业的学生,整合到一起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同时,大家通过信息共享建立了人脉圈,对今后的创业道路会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此外高校创业教育平台可提供会议室供大学生创业者分享创业经验,了解市场信息和创业政策等信息。由于创业团队拥有不同类型的技术人员,掌握不同的市场信息,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利用高校创业教育的平台分享信息和资源,为以后的创业之路减轻负担。企业是竞争市场的一份子,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在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教育平台上,企业有责任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流的市场信息,引导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 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校研究,2004(2).
[2] 翁丽华.现象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高校教育研究,2014(5).
[3] 李炳论.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7).
[4] 赵修文,马力.“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
[5] 林雪治,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6(3).
[6] 孟新,胡汉辉.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系统的构建及其实现评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7] 李辉,刘婧.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