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回归传统人文价值的梦想

2016-06-08李水兰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散文

李水兰

摘 要:在物质欲膨胀的当代,被时髦追赶得气喘吁吁的人们,它们的生命生存生活将如何立足?笔者在传统文化视域下以体悟的方式解读旷胡兰散文集《梦回山乡》,探究其对生命的观照、教育的反思和文学的守望,以求实现回归传统追求人文价值的梦想。

关键词:旷胡兰 散文 回归传统 生命观照 教育反思 守望文学

每一个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打上了个人的烙印,毫无例外,它又与其他艺术作品有共性,如同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片树叶又具有与其他树叶共同的性质。20世纪40-70年代出生的人,贫穷在他们身上投下了很深的阴影。以至于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初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这些人对财富的理解和对财富的追求是偏激的。他们对幸福的判定标准是拥有物质财物的多寡,成功与否。他们对社会进步的认可也停留在科学是否发达、技术是否先进的层面。近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有识之士都在思索、讨论、反省一个问题:当“穷得只剩下钱了”,人类该何去何从?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有着丰厚传统文明的国家,智慧的中国人也在主动地、积极地寻找出路。尽管地处中国四线城市,地理位置、信息来源距离“现代文明”、“西方文明”稍微有些远,但有着庐陵文化底蕴的当代庐陵文人,凭着其义不容辞的文化担当和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与勇气,在最近十年,经过反思、探索,为寻求现实幸福积极构想,献计献策,创作出一系列“寻根文学”、“乡土文学”。毫无疑问,这是有着庐陵文化背景的江西作家旷胡兰创作散文集《梦回山乡》的时代环境。但作为独立的创作个体,由于生长的环境、生活的经历、品德的修养、所受的教育与人不同,作家旷胡兰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备独有的特性。概言之,旷胡兰的《梦回山乡》没有宏大的叙事,它是作者人到不惑之年“不惑”性的回忆和对当下生活忠实性地记录。笔者认为,《梦回山乡》最大价值之所在,是它对生命的观照、教育的反思和文学的守望。

一、回归传统,观照生命

“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是一个终人之一生一刻也不放弃对生命的观照的问题”。①身处山乡之地,物质如此贫乏,人们是如何走出困顿并脱颖而出?是国家政策使然?本性使然?传统中国人身上的特质使然?还是中国式家庭孕育出来的亲情、友情、爱情使然?应该说都有。正是通过这些意义的挖掘与思考,通过这些事件的描写与刻画,通过真挚情感、细微叙述、深刻哲思的推动,阐释勤劳、善良、纯朴、节俭、热情、进取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涵,引起读者感同身受式的共鸣,引领困顿中的人们走出困顿,幸福中的人们珍视幸福,已达到回归传统指导现实生命生存生活的功效。所以,旷胡兰特别重视传统,她是回归传统来观照生命的,她在《老家》中深情地写道:“老家,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永远牵挂、永远怀念的地方,一个让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在心灵深处无法割舍的地方。她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魂。”

真正习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是靠学校教育,而是靠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传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如《老家》中写到的勤劳:“我年少的时候,父母身体还很健康。他们常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屋前屋后的小院、水沟收拾得干干净净。”《父亲的存折》勤劳中体现的是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在旷胡兰的记忆中,父亲扛着一把铁锹,嘴里却总是哼着不知名的曲调,或者是夜晚父亲戴着老花眼镜捧着儿女的书本看的情景。家里孩子多,经济拮据,生活穷苦,但父母从来没有在小孩面前叫过穷,叹过气。相反,勤俭节约中体现的是自尊自强,父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不愿意向别人借钱,精心饲养家中的母牛和小猪,精心管理家中竹林,积攒一点零钱,存入银行,以备儿女上学开销,家里的任何开销是绝对不会动用那点钱的。

善良热情也是在家庭中的言传身教中习得,她在《童年的橘园》写道:“也正因为缺少,所以每年橘子还不到成熟季节,便经常有人偷偷爬到树上摘下来或用竹竿打落几个来品尝。因为我家的橘园就在路边,更有不少顽皮的男孩儿经常来偷摘橘子,父母只得吩咐我们几个小孩子看护着。虽说有人看护,但其实也是不怎么管用的,那些年龄稍大点儿又特别胆大的男孩就经常来光顾。他们有时一边逗着我们,一边摘下几个橘子后大摇大摆地走,有时还故意做出各种古怪的吃相。我们又气又恼,但也没有法子。父母说,几个橘子就算了。”过节那天,母亲居然还要挑几个大个儿的柚子送去邻居家。尤其是母亲,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上功不可没。在旷胡兰的记忆中,母亲常常在自家很困难的时候去帮助比自家更困难的左邻右舍,虽微小,却是一份真心,送去的是一份暖。

团结友爱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环境的熏陶。令很多人头疼的婆媳关系,到了她家这里却其乐融融,因为婆婆是一个强健、勤劳又有爱心的女人,在《婆婆》中,我们看到:“没有抱孩子的时候,我也会与她一起用扁担扛着一箩筐菜回来,这时,她会让我走在前面。走在后面的他不时将箩筐往后面移,以减轻前面的重量。我发觉后回头对她说:‘不用移,我抬得起啊。她说:‘你个子小,力气也小,我反正是劳动惯了,力气比你大着哩。”又看到:“公公去世后,她便搬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帮我照顾孩子,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儿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还给小孩送午饭。她非常高兴而满足地做着这一切。但她一直在农村生活惯了,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之后,便嚷着回到乡下去了。种菜,养鸡,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在周末或假期也回到乡下,一家人其乐融融。”在《老家》中验证了团结友爱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那个时候,每家每户都有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孩子。乡村虽然还很贫穷,但也特别热闹。尽管有时也免不了一些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小摩擦,但整个乡村还是呈现出一种祥和、整洁之态。”

至此,我们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现实生命实现价值的动力和精神源泉。旷胡兰因受益传统美德得到了《菩萨保佑你》,九岁因《怀念一个少女英雄》自作主张改了名字,《不忘儿时的梦想》在十岁就有了自己人生的梦想。如果抛却唯心唯物观念之争,这就是俗话说的好人有好报,种好因得好果。旷胡兰也真正成长为当时社会提倡的“四有”新人:有礼貌,有文明,有道德,有理想。

二、反思传统,揭示教育弊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尤其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培养怎样的人才才真正具有竞争力去实现中国梦?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实现人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此目标,教育专家设计一套套方案,各省市各地区不断地更换教学改革的霸王旗:杜郎口、三环六步式、二十四口诀、三三三生本课堂……说到底,教育就是培养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处于不败的国际竞争下实现中国梦,才能构建我们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也基本上能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当然,笔者没有认为今天的教育已经很完善,只是认为今天的教育比较完善,仍需努力向前发展,不断完善。然而,走到今天,中国教育已经历经曲折。

旷胡兰的《梦回山乡》就揭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如《童年轶事》中写道:“老师们为了保持课堂纪律,都让男女学生同桌。”也就是说,当时的课堂教学中编排座位考虑的是如何维持纪律,而不是合作,互帮互助,也不会考虑竞争,合作比拼,比拼提高。当年学校设置的成绩排名居然好的与火箭、飞机,差的与乌龟连接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方法。旷胡兰反思妹妹为什么没能读中学,与老师没有把她与火车连接起来有关。孟繁华说每个人都是天才。这种冠以打击性的命名实在是不利于学生潜力的挖掘与发挥,何况年龄尚小,老师说什么信什么,都被说成是乌龟了,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瞬间消失,谁会相信自己是天才?升学率自然低下。

旷胡兰因此《在山乡教书》期间身体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热爱学习。自学是每个人成为天才的途径:“你要相信,上天给每个人一份天才,只是它藏在某个角落。”②一个人如果没有遇到好老师,不要泄气,你可以自己教自己,发现自己,挖掘自己,纠正自己,实现自己。“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②功夫不负有心人,旷胡兰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学、爱学,终于在此后的几年,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在全乡名列全茅。她自己也被评为优秀教师。毕竟,个人的力量总是那么弱小,对传统教育的拯救是有限的,在她离开之后,班上的学生纷纷辍学,有的是因为家里穷,回家带弟弟妹妹了;有的是学习没有劲头,不想学了。

反思传统教育使旷胡兰格外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小动物的陪伴中快乐成长,也在与它们的相处中懂得了生命的柔弱,知道了爱和悲悯,知道了生命的可贵。”(《我家的小动物》)但是,教育在巨大的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儿子看小说,本来也未尝不可,但我们要让他明白,他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好功课,到时能顺利考上一所较好的学校。毕竟我们是现实中人,我们没有能力摆脱这种现实,也无法逃避,只有尊重它,并努力适应它。”(《与儿子的战争》)当教育儿子成才后,旷胡兰没有道破教育的奥秘,除了感叹抚育孩子的辛苦和不容易外,她只是陷入深深的思考:“我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吗?时至今日,我还经常这样扪心自问。”(《与儿子的战争》)这虽然是一种留白的写作手法,但更多的是对教育的警醒:以学生为主体真的不要老师的引导吗?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真的是简单二分吗?赏识是一种教育,难道批评不是一种教育吗?教育该去向何处,任重而道远。

三、回归传统,守望文学

今天,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阅读、书写走向式微。在应对快餐文化的当下,维持我们传统记忆的剩余的文学价值用什么来守望?旷胡兰叙述自己作为交警日常事务的一些篇章,表达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感悟,安居乐业、爱岗敬业之情展露无遗。《山水吉安》一节,描写本土的自然风光,抒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志趣。如果说旷胡兰以此来守望“剩余的文学性”, ③未免太过牵强和武断。笔者认为,旷胡兰叙述日常事务和描写本土山水就个人而言独具特性,但就整个庐陵的本土作家而言,这是一种文学现象。他们选择日常事务和本土山水作为写作对象是在文学革命终结之后④的一种文学尝试。应该说,无论是写作手法的运用还是语言风格的形成,本土作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这种尝试很了不起,在浩大声势的“视听文明”面前,他们没有望而却步,也没有望洋兴叹,而是屏住呼吸,竭尽全力,象飞蛾扑火般奋力向前冲刺,挑战。他们只是以传统为参照物,用创作来寻求内心精神和灵魂的栖居地,寄情山水来挥洒自己对文学和文字的深爱。把他们的文学作品称之为“乡土文学”也好,或称之为“寻根文学”也行,他们都借文学作品为媒介,体现了他们作为庐陵文人特有的文化情怀和社会担当。从这种意义上说,旷胡兰作为庐陵文人中的一员,她的创作守望了“剩余的文学性”。

作家旷胡兰的《梦回山乡》因回归传统对生命的观照,反思传统,揭示教育弊端而独具特性,又因她回归传统守望文学而具共性。而这一切皆因她从小到大回归传统人文价值的梦想一次次得以实现。

注释

① (法)埃莱娜·西苏.从潜意识场景到历史场景[A]//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19.

② 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1.

③ 陈晓明.守望剩余的文学性[M].新星出版社,2013.

④ 孟繁华.文学革命终结之后[M].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散文
2021年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30名)
遥想右北平(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老苏(散文节选)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其它的交给时间(散文)
2018年《西部散文选刊》最佳评论奖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