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分析
2016-06-08高君
高君
摘 要:在中原经济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河南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如何将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方言作为集合了地域文化特征的语言变体,是深入挖掘地域语言文化内涵的重要凭借,以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为切入点,探讨其语用学特点和意义,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河南方言 亲属称谓语 语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语言学视阈下的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L-2015-1134
一、河南方言分区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下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7个县,50个市辖区,1821个乡镇(乡:718,镇:1103)。①
按照贺巍在其《中原官话分区(稿)》(2005)对中原官话的划分标准,现将河南境内中原官话分类如下表:②
二、变读
侯精一(1985)在《亲属称谓词的变读》中以山西方言为例,指出“在山西方言中,用变读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的方式,可以构成两个不同的亲属称谓词。”这里按照万久富(2001)对“变读”的分类,将“变读”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词形相同,通过变读声母或韵母区分称谓语的意义,二是词形不同,通过重叠或改换词头等方式区分称谓语的意义。
在河南方言中,一些亲属称谓语存在词形相同,用不同的语音区分词义的情况,比如河南许多方言片区称呼伯父为“伯”,但在晋语区的安阳市和安阳县称呼父亲为“伯bai33”;河南商阜片、晋语区一些地方称呼祖父为“大爷”,然而郑开片的荥阳地区称呼伯父为“dai31爷”;“娘”在河南方言中多数为对母亲的称呼,但漯项片的驻马店市称呼姑母为“娘niang”,在偃师、舞阳等地,“娘”字读“niáng”或“nià”时用于对母亲的称呼,而当读“niàng”时,则指伯母。河南境内的晋语区某些地方称呼姑父和姨父与河南其他地区差别较大,普遍来讲,“姑”为对姑母的称呼,“姨”为对姨母的称呼,但在晋语区,鹤壁市用“姑ku41u”称呼姑父,用“姨i42u”称呼姨父。
在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中还有一种类型,通过重叠、该换词头等方式区分词义。如在河南的不同方言片区中,“大”被用作称呼父亲、母亲和伯父,但在郑开片的荥阳地区,用“老大da53”来称呼叔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小叔(排行最小的叔父)小叔儿(丈夫的弟弟)
大姑姑(排行最大的姑姑)大姑儿(丈夫的姐姐)
小姑姑(排行最大的姑姑)小姑儿(丈夫的妹妹)[3]
三、面称与背称
亲属称谓可分为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两大类。直系亲属指的是与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如父母、配偶和子女,旁系亲属指的是直系亲属以外在血统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人及其配偶,如兄弟姐妹、伯父、叔父、伯母、婶母等。
用于称呼直系亲属的是直系亲属称谓词,其中用于当面称呼的是直系亲属面称称谓词,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等;不用于当面称呼的是直系亲属背称称谓词,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等。
用于称呼旁系亲属的是旁系亲属称谓词,在旁系亲属称谓词中,用于当面称呼的是旁系亲属面称称谓词,如:伯伯、叔叔、姑姑、姑父、姨、姨父、舅舅、妗子等,不用于当面称呼的是旁系亲属背称称谓词,如: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舅父、舅母等。
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的面称和背称差别不大。背称主要体现的是说话人与被提及者的亲属关系,面称是用于称呼说话对象的,在称谓中还可能体现出感情亲疏和说话人的态度等。
如上表所列举,在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中,无论是直系亲属还是旁系亲属,背称都多于面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晚辈的面称较为单一,一般都直呼晚辈的名字、乳名等来称呼他们,背称则可以用从他称等方式。有些亲属称谓语兼具有背称和面称的功能,比如“老公”、“老婆”、“媳妇”等,既可以用来当面称呼,也可以用作背称。
四、表达含蓄
在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中,从他称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称谓方式。从他称谓指的是在称呼亲属时,不用表示自己与被称呼人的亲属关系的称谓词称呼,而是依从某一中间人与被称呼者的关系来称呼的一种特殊的亲属称谓方式。从他亲属称谓是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与文化、历史、民族心理、宗法制度等诸多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体现出说话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亲疏关系、权力地位高低等许多影响交际的潜在因素。在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中,从他称谓的运用比较广泛,我们以从他称谓赖以产生的角色关系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河南方言亲属称谓分为从夫/妻称谓、从儿称谓、从孙称谓。
(一)从夫/妻称谓
要分析从夫/妻称谓,我们从“公公”、“婆婆”、“岳父”和“岳母”着手。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一般称呼对方的父母为“叔叔”、“阿姨”,结婚之后,往往会跟随自己的丈夫或妻子称呼。
由姻亲构成的亲属关系,在姻亲关系形成之后,丈夫按照妻子对妻子父母的称谓称呼,可以将随妻称谓的方式由对丈人和丈母娘推广到妻子家的其他亲属,妻子也要按照丈夫对丈夫父母的称谓称呼,并随丈夫将随夫称谓推广到丈夫家的其他亲属。
(二)从儿称谓
从儿称谓,指的是父母从子女的角度出发去称呼亲属。从子称谓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多用于口语交流。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小/妮/妞/儿/其他晚辈亲属称谓+第三人称代词:他/她/的(方言“哩、类”)+‘小/妮/妞/儿/其他晚辈亲属称谓对被称呼者的口语称谓”的形式,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可以用“我、俺、你、恁、他”等。比如:“俺儿他爷爷”、“恁外甥他闺女”、“小他奶”、“妞她奶”、“孩儿他爸”、“他叔”等,这种从儿称谓在年纪较大的人中使用得较为普遍。
第二种从他亲属称谓是比较隐蔽的,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大伯子”、“小舅子”、“小姨子”、“小姑子”等就属于这种,这种从儿称谓一般用于背称。“伯伯”用于称呼父亲的兄长,“大伯子”是用称呼长一辈的“伯”这一语素把同辈的孩子父亲的兄长与自己联系在一起,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称呼的;“姨姨”用来称呼母亲的姐姐或妹妹,用“大姨子”或“小姨子”称呼孩子的母亲的姐姐或妹妹,也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称呼的。
注释
① 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简介http://www.henan.gov.cn/hngk/system/2006/09/19/010008384.shtml.
②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2):136-140.
③ 郑献芹.河南方言与普通话亲属称谓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4):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