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宝玉取名探源

2016-06-08李树志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5期

李树志

摘 要:曹雪芹或贾府尊长之所以给贾宝玉取名“宝玉”,一方面是受了作者家族罕见际遇的影响和暗示,另一方面也跟贾宝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贾府尊长对他的特别期许有关,同时,更与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命运密不可分。

关键词:从俗尊礼 “大排行” 气质性情 “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

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在宗法专制和礼教文化固化、泛化的封建社会末期,汉族成年男子尤其是缙绅之家的成年男子,取名往往有规律可循:同宗同辈者取名,不仅字数相等,寓意相关,而且其中的某一个字或某一个字的偏旁往往完全一样。这样,人们仅仅通过姓名,便可推测某人在家族中的世系、辈分。《红楼梦》中的贾家作为豪门望族,在家族成员特别是嫡派子孙的取名上,自然也是从俗尊礼。不仅是贾府男丁,取名时论辈排行,如贾宝玉这一辈的名字,都是“玉(王)”旁一字,就连女性主子也不例外,如贾元春这一辈的姊妹,起名都带一“春”字。

贾宝玉的名字,本该是玉旁一字(依周汝昌先生的推测,贾宝玉的大名该叫“贾瑛”。而据胡联浩先生的考证,贾宝玉的大名应叫“贾玑”,但均因无任何内证,故只能是推测)。贾府尊长(实际上是作者)为什么要突破封建社会在给同族、同辈、同性者取名时,约定俗成进行“大排行”的惯例,给贾宝玉取一个特立独行的名字?

贾宝玉取名“宝玉”,按照书中的解释,是因为贾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这种解释,表面上看合情合理。但仔细推究,与作者取名之本旨,似乎又隔了一层。

我认为,作者给作品男主人公取名贾宝玉,首先与其家族罕见遭际有关。

曹家真正显达是在康熙朝。因为曹玺夫人孙氏与康熙的特殊亲密关系(一般人认为孙氏是康熙的保姆),曹玺及其子曹寅,得到康熙格外眷顾。当时的曹家,可谓是恩荣天下,富甲一方。曹家深知,自己繁花招锦般的富贵和荣宠,全凭沾溉皇家雨露。曹家对康熙,自是感戴莫名。曹玺原名尔正。后因康熙误把尔正二字接写成“玺”,曹尔正将错就错,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玺”。康熙偶然的笔误,被曹家视为是圣心特出,圣恩优渥,而尊奉,而铭记。这也不能怪曹家小题大做。在我国封建社会,某家或某人蒙皇上赐姓或赐名,那是无上荣光。整个家族或个人,都会体仁沐德。于是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姓名权,也就心甘情愿自动放弃。

从曹玺开始,曹家后辈取名皆为单字。曹雪芹眷恋家族在康熙朝的繁华鼎盛,皇恩浩荡,感叹在雍正朝的衰微凋零,天威难测,特意给浓重浸染自己生活、情感色彩的男主人公,取一个突破常规、与众不同的名字,或有深意存焉。其中,可能暗寓了作者这样的幻想:希望贾宝玉也能像自己的曾祖曹尔正一样,伴随名字的改变,带来家族命运的转机。

其次,取名贾宝玉,与贾府后继无人有关。

作品交代,贾家虽系世家大族,但嫡支子孙并不繁盛。先看宁国府。从“文”字辈到“玉”字辈再到“草”字辈,嫡子都只有一个(另据作品交代,贾代化育有二子,但长子贾敷早亡,仅剩贾敬),从而陷入了封建大家族最忌惮的三代单传的窘境。作为贾珍嫡子的贾蓉,娶妻秦氏后,因秦氏羸弱多病,加之两性生活放荡,婚后多年竟无一儿半女。也就是说,宁国府已经绝户!再看荣国府。“文”字辈房分两支,长房贾赦膝下,书中虽曾交代“若问那赦公,也有两子,长名贾琏”[4],但嗣后描写却一直是见长不见次,见首不见尾,不知是次子也和贾珠一样早亡,还是作者无意遗忘或有意进行淡化处理;而贾琏与凤姐,仅育有一女巧姐!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跟断后的贾蓉,没有本质区别。次房贾政子息稍昌。除了早亡的长子贾珠,尚有嫡次子贾宝玉,以及庶子贾环。在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的封建宗法社会,家族势力的雄强壮大往往是靠嫡支近脉的繁盛尤其是男丁的繁盛来维持和呈现的。所以,任何一个家族特别是豪门望族,都期盼本宗本门瓜瓞绵绵、人丁兴旺,厌弃门衰祚薄、人丁稀疏。面对贾府生齿日稀,爱热闹喜排场的贾母在中秋之夜感叹:“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什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5]为营造家族兴旺、儿孙绕膝的热闹气象,贾母迫不得已只好把在封建社会视有若无的几个孙女硬拉来,凑数应景。

家族的衰微,首先从人口减少发端。贾家从烈火烹油之盛,到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首先也是从子孙寥落,且有限的几个子孙又不肖肇因。

在贾家的几个嫡派子孙中,安富尊荣众,勤勉进取者少。诚如第一回中冷子兴的评说:“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文字辈的头面人物,贾敬求仙好道,贾赦暴虐淫逸,贾政表面上端方敬慎,实则得过且过;玉字辈的代表人物,贾珍吃喝嫖赌,贾琏低俗纨绔,贾环粗蠢毛躁;草字辈的男丁,要么似贾兰懵懂无知,要么像贾蓉父子聚麀。贾府男性主子中,唯有贾宝玉,才貌出众,鹤立鸡群。合族上下,除赵姨娘、贾环等因嫉生恨、处心积虑诋毁陷害贾宝玉外,其余人等,莫不由衷欣赏、赞誉。再加之贾妃的呵护,贾母、王夫人的溺爱,贾宝玉真正成了贾家的“凤凰”。

为了凸显贾宝玉的非凡地位,为了寄托贾府尊长对贾宝玉的宠溺之情和期许之心,更为了激励贾宝玉这个贾府嫡派子孙不负众望,承担起扶危正倾、光大门楣的家族重任,贾府尊长才挖空心思,突破诗礼簪缨之族取名时讲究排行的习俗和成规,破例给贾宝玉取了个突兀、迥异的名字。

宝玉之名,寄寓了贾府尊长对他容貌的期许。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以玉比人,并非女子专利。先秦时期,也经常用来赞美男子仪表、风度。《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诗经·汾沮如》:“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后来,才多形容女子体态、容貌。庾信《杨柳歌》:“凤凰新管萧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此外,以玉比人的成语,更是不胜枚举,像玉树临风、金相玉质、美如冠玉、亭亭玉立、花容玉貌等等。不管是以玉喻人的作品,还是以玉比人的成语,几乎全为褒义。

虽说人们评价男性往往不以容貌妍媸定高下,而是以才情优劣论短长。但健壮英俊,风度翩翩,毕竟是任何一个男性,或者任何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子孙长相梦寐以求的事情。才比子建固然好,若再加上貌若潘安,那就更完美无缺了。

贾府尊长为嫡子嫡孙取名“宝玉”,与一般家长的心态和动机并无二致,首先就是祈祷贾宝玉风神超逸、容貌出众。天遂人愿,他们的期望没有落空。贾宝玉的长相,和宝玉这个名字确实名实相符。《红楼梦》中,作者曾借林黛玉的和北静王水溶的视角,对贾宝玉的穿着容饰、仪态风度,做过传神描绘:“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如春花,目如点漆。”面对如此人物,难怪性高气傲的林黛玉,一见如故、一见倾心;也难怪阅人无数、爵高位显,且本身又长得“面如美玉、目似朗星”的水溶,不禁由衷赞叹:“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宝玉之名,体现了贾府尊长对他品性的要求。

在我国古代诗文中,除以玉来比附人的体态容貌的外在美外,更经常以玉喻指人的品格高洁、性情坚贞,如《诗经·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松色不肯秋,玉性不可柔。”《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对贾宝玉寄予莫大期望的贾府尊长,给贾宝玉取名“宝玉”,实际上是妄想用玉的刚直、坚贞的特质,来规引、锻造其阳刚、强硬的男性品格。贾府尊长深知,在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上流社会,成年男子必须具备心狠手狠、情冷意冷的残酷个性,及百折不回、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禀赋,才能在追功逐名、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上,站稳脚跟,出人头地,进而将个人及家族利益最大化。花为心肝,雪为肚肠,最后只能落得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红楼梦》第二回交代:在贾宝玉一岁抓周时,贾府尊长在他面前摆上世上所有之物,让他选取,以此推测其将来的人生志向和生活道路。贾府尊长满心期盼他抓取笔墨纸砚,希望他长大后醉心科举、留意仕途,“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这令贾府尊长极为失望也极为担心,害怕他成为一个“酒色之徒”。有了这个不详预兆,贾府尊长特意给他取名宝玉,就是期盼他打破所谓的抓周宿命,远离女性和女性的香艳脂粉,培植男性的正常人格,树立封建社会世俗的人生观、价值观。遗憾的是,由于贾妃的庇护、贾母、王夫人的娇纵,贾宝玉从落生到长大成人,一直生活在女人堆里。生长环境的女性化,导致他言行、心态、品性的女性化。贾宝玉专喜为女孩子伏高就低,“连一点钢性都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得。”阴柔葳蕤,整日一团思欲愁闷罩脸,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和气度,缺少男子的担当胸怀和阳刚气质。就如同林黛玉讽刺的那样“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姓名的美好寓意,与贾宝玉的现实表现及女性化人格[5],形成鲜明反差。这也让贾府尊长煞费苦心的取名行为,显得可笑可叹,甚至成了反讽。

此外,取名贾宝玉,也与作品的情节安排及人物命运密不可分。

按书中的解释,贾宝玉原是仙界的神瑛侍者,因羡凡间的昌明太平而投胎贾府。而他降生时口内所含之玉,则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顽石幻化而成。这块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存则神清气爽,身康体健;失则神昏气沮,百病交侵。因为贾宝玉的寿夭智愚,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贾府的兴衰成败,所以玉既是贾宝玉的保命牌、护身符,也是贾家的安身之本、立命之根。于是,贾府尊长们便挖空心思,要给贾宝玉,以及贾宝玉佩带的玉找一个佳偶。薛宝钗项圈上的金锁,既是她婚姻归宿的象征(“这金要捡有玉的才可正配”),同时也是她人生命运的投影(所谓“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既有金玉相对之说,那么,金钗对宝玉,相应地便也要给贾宝玉取名“宝玉”。名字上的对应,暗示了二人婚姻上的纠葛。

与“金玉良缘”相对的是“木石前盟”。林黛玉本是“绛珠仙草”的化身。在仙界,她因得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而在尘世,她靠着贾宝玉爱情的滋养,方能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意趣。黛玉者,“待玉”也。林黛玉“待玉”而生,弃“玉”而逝。“木石前盟”的主角,一个名“黛玉”,一个名“宝玉”,二者名字含意上的密不可分,同样也暗示了他们以真情相待、以生命相约的水乳交融的爱情关系。

也就是说,作者给贾宝玉取名宝玉,是为了他描写爱情故事时表情达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