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克白与班柯的善恶二元对立看《麦克白》的悲剧伦理特质
2016-06-08王兴伟
王兴伟
摘 要: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和班柯两个人物处处形成了对比和对照的关系,构成了《麦克白》这部戏剧中的善恶二元对立关系。两人在面对人性欲望时所做的不同伦理选择深化了麦克白身上的悲剧力量,也代表了莎士比亚及其所代表的16世纪英国社会的伦理观。
关键词:麦克白 班柯 二元对立 悲剧 伦理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短、但也独具悲剧力量的一部戏剧。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以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创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麦克白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但在谋杀邓肯这件事上心存顾虑、难以决断;而在犯下了一系列的谋杀罪之后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麦克白夫人在蹿嗦麦克白犯罪时决然刚强,而在真正实施犯罪以后又受到良心的谴责,在惊恐中死去。这样的人物性格对比和反差为揭示人在罪恶面前心灵受的震撼和审判是非常深刻的,这真实反映了人性的欲望与脆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性善恶较量的真实画卷。在这两个人物之外,莎士比亚还在这部戏剧中创造了一系列其他人物,如国王邓肯、与麦克白一同建立军功的班柯、大臣麦克德夫以及国王的儿子和班柯的儿子等等。这些诸多人物,虽然角色地位不如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然而在莎士比亚的笔下他们也是栩栩如生的鲜活形象,展现了人性中的忠、善、和诚等。班柯就是一个看似次要,实则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地位、功劳等与麦克白相似,也被女巫预言其子孙将成为国王。但面对人性中的欲望时,班柯做出了与麦克白完全不同的伦理选择,成为了剧中忠诚正直的人物代表。从班柯与麦克白的角色对比分析来看,这两个人物的并置向世人展示了人在欲望前的善恶两种不同选择,以及其造成的后果。而从这两个人的善恶二元对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洞见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莎士比亚意图向我们展示的16世纪的伦理道德精神和他心中所向往的人类高贵品质。
一、班柯与历史的真实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写于1599至1606年之间。此悲剧的故事来源于1577年发表的《赫林谢德编年史》。这部编年史里记录了苏格兰国王邓肯和麦克白的故事。同时,莎士比亚似乎也从这部《赫林谢德编年史》里关于德夫国王的记述中选取了一些情节用于《麦克白》中。为了适应创作的需要,莎士比亚对《赫林谢德编年史》中记述的麦克白故事做了较大改动,如发出预言的三个美貌仙女变成了又老又丑的女巫,年轻的国王邓肯也变成了迟暮之年的老人。但变动最大的似乎是大将军班柯在整个事件中的立场。在《赫林谢德编年史》中,对于谋杀邓肯这件事是这样记述的:“麦克白和班柯杀死了国王邓肯,麦克白登基为王”。[1]从这个记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谋杀邓肯这件事中,班柯是麦克白的帮凶。然而,在戏剧《麦克白》中,班柯化身为忠诚和正义的代表,站在了代表黑暗和邪恶的麦克白的对立面。这样的处理和安排反映了莎士比亚批判当时宫廷中的罪恶,弘扬正直与善良的人文主义情怀。
二、麦克白与班柯的善恶二元对立
作为一出反映宫廷斗争的悲剧,《麦克白》的人物塑造完全不逊色于莎士比亚的任何一出悲剧。尽管《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短的,但其中反映的人性丰富和复杂、宫廷阴谋和政治斗争的激烈残酷、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都是非常出色的。戏剧的主要人物麦克白是一个大将军,在平息叛乱的战斗中,他英勇杀敌,即使杀得“尸骸铺满原野”也从无惧色。他以他的英勇保卫了国王的统治,这时的麦克白是正义的代表和化身,荣誉、尊崇、地位纷纷降临在他的身上,此时的他就如同一个耀眼的太阳,绽放着万丈光芒。然而,在得胜还朝路上遇到的三个女巫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她们做出的麦克白即将成为苏格兰国王的预言把他从政治地位上推到了权力的制高点,但从道德上却堕入到了万丈深渊。女巫的预言点燃了他心底隐藏的欲望,以前从未想过或不敢想的东西,如今借助着“神巫”之言变得堂而皇之,罪恶的欲望也因为有了“命运”的名义而膨胀。而此时,麦克白夫人就如同伊甸园中诱惑亚当吃下禁果的夏娃,诱惑蹿嗦麦克白犯下了杀死表兄邓肯、篡夺国王之位的滔天大罪。篡位后的麦克白,如愿登上了国王的宝座,可是他心中的理性、正义和道德感却使他受到审判。坐在国王的宝座上,他却感到“穿着一件偷来的外衣”,从精神上和道德上他已经完全沦落到了凶手和盗贼的境地。麦克白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恶徒,作为尊贵国王的表弟、作为苏格兰贵族中的一员,他所受到的教育要求他具有忠诚、正义的品质。因此,在犯罪以后他焦虑不安,无法入眠。可是为了巩固他的王位,不让别人发现他犯下的罪恶,他继续挥动杀戮的刀剑,杀死了班柯以及其他的很多人。他在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终于落得被斩杀的下场。
在《麦克白》中,班柯的人物塑造似乎处处都被放到了麦克白的对立面,两个人物被并置,相互指涉、相互参照,构成了善恶二元冲突的张力。在剧中,班柯与麦克白一样,同为军中大将,两人都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功勋。在下级士兵的眼里,“他们就像两尊巨炮,装满着双倍火力的炮弹,愈发愈猛,向敌人射击。”在国王邓肯看来,班柯的功劳与麦克白相当:“尊贵的班柯,你的功劳也不在他之下,让我把你拥抱在我的心头”。[2]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班柯与麦克白都立下了重要的战功。然而,在麦克白得到封赏和嘉奖的同时,剧中并没有提到班柯得到了任何的封赏。在这样不公平的待遇面前,班柯并没有心生妒忌、考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反而,在他们得胜还朝途中,当他们遇到了女巫,听到了即将得到显赫命运的预言之后,班柯还劝诫麦克白不要轻信魔鬼的话语。女巫对麦克白预言他将成为考特爵士和未来的君王,对班柯则预言他的地位将超过麦克白,并且子孙将成为君王。对于女巫的预言,麦克白在他即将成为考特爵士的预言实现后,选择了完全相信。而班柯却有清醒的意志,他没有被女巫的话语所蒙蔽。当麦克白把女巫称作“神巫”的时候,班柯把她们称为“魔鬼”,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女巫话里的陷阱:“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的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在重要的关头我们便会堕入他的圈套。”从班柯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忠诚、正义的人物形象。而与他相对的麦克白,则听从了自身欲望的驱使,逐步走向了堕落的深渊。在麦克白的城堡,当麦克白打算谋杀国王邓肯之前,麦克白曾试图诱惑班柯加入他罪恶的行列,但遭到了班柯的拒绝:
麦克白:您听从了我的话,包您有一笔富贵到手。
班柯:为了觊觎富贵而丧失荣誉的事,我是不干的;要是您有什么见教,只要不毁坏我的清白的忠诚,我都愿意接受。
班柯的这席话暗示着他已经窥见麦克白的心思和即将到来的杀戮阴谋。作为一个战场上能征善战的大将,班柯不仅勇敢、忠诚,并且对人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知道女巫的话点燃了麦克白心中的欲望,在拒绝与麦克白同谋的同时,他已预知了麦克白下一步的举动。在陪伴邓肯住在麦克白城堡的那一夜,他在谋杀前已预感到即将发生的惨剧,因此嘱咐他的儿子弗里恩斯拿好他的剑。在麦克白阴谋得逞即将登上王位之时,班柯有一段独白:“你现在已如愿以偿了:国王、考特、葛莱斯密,一切符合女巫们的预言;你得到这种富贵的手段恐怕不大正当。”尽管班柯与麦克白有战场上的生死情谊,但在班柯心里,忠诚和正义永远大于这种个人情谊。班柯的这一高贵品质也是麦克白深深知道的,因此,当麦克白登上王位以后,他始终畏惧班柯,他觉得班柯“高贵的天性中有一种使我生畏的东西;”他畏惧班柯的“敢作敢为”、“无畏的精神”以及“深沉的智虑”,因此班柯的存在让他觉得惴惴不安。在所有的人中,他怕的只有班柯。
三、麦克白与班柯的善恶二元对立中体现的悲剧伦理特质
作为一出悲剧,《麦克白》有足够引起我们同情和悲伤的特质,否则它就不能够成其为一出悲剧。[3]在这部戏剧中,引发观众、读者产生怜悯、同情等情感,使观众和读者深深叹息、为之扼腕的就是麦克白的堕落。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的大将军,麦克白本来具有令人羡慕和向往的地位和荣耀。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坏人,一个如同莎士比亚在其他戏剧中塑造的如伊阿古那样的奸佞之人。麦克白有清晰的善恶观念和良知,这导致他在犯下谋杀邓肯的罪行之后惴惴不安,遭受良心的折磨。麦克白的良知和道德观是造成本剧悲剧性的主要方面,因为,一个坏人遭受惩罚是不能引起观众的悲伤和怜悯的;[3]而像麦克白这样,受到自身欲望的左右而从一个忠诚正义的将军堕落成一个杀人恶魔,才足以显现出他的悲剧性。而班柯的存在及与麦克白的并置更加剧了麦克白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悲剧特质。莎士比亚似乎存心处处都把班柯放在了麦克白的对立面,把他作为了麦克白在伦理道德上对照。从班柯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在同样的地位、同样的处境下面对同样的诱惑所做出的不同选择以及所带来的不同结果。面对人性深处的欲望,麦克白选择了屈从自己的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但班柯在这样的欲望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拒绝了欲望的诱惑。他俩的二元对立,体现了莎士比亚时代的伦理价值观,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和他所代表的社会所认同的伦理选择,以及违背这种伦理选择所带来的悲剧性结果。
麦克白是悲剧的,他的悲剧之处就在于他心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从不曾泯灭。他在自己的家中杀害邓肯,犯下了臣子对国王不忠之罪,也犯下了和基督教中该隐杀死亚伯一样的罪行;为了嫁祸于人,他杀死了国王的侍卫;为了掩盖罪行,他又杀死了班柯。然而,在这重重罪行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杀死那么多的人,犯下如此深重的罪恶并非麦克白在一开始就预料得到。作为一个驰骋疆场、英勇神武的将军,麦克白并没有表现出在政治上的精于算计以及深沉的心机。相反,他在弑君夺位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决心、意志力和执行力远远不及作为女流之辈的麦克白夫人。他凭一时的欲望驱使,弑君夺位,但表面上登上王位的他实际已经被他内心深处的伦理道德观所打败,他焦虑、失眠、行为举止失常,但为了掩盖罪行不得不在罪恶的路上越行越远。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从他身上,读者和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时错误的伦理选择可以带来的严重后果。与麦克白相反,班柯在同样的欲望诱惑面前坚持了自己的道德观,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听到女巫的话后,班柯不为所动,在麦克白试图邀请班柯一起弑君夺位时,班柯也严词拒绝。然而,这样一个严守道德伦理底线的人却真正实现了女巫所做的他的“子孙将君临一国”的预言。这样的讽刺,更加重了麦克白一心夺位这件事的悲剧色彩,也彰显出莎士比亚抨击人性中的恶和不正当的欲望,赞颂人性中的高贵、忠诚、和善良的人文主义思想。
四、结语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悲剧色彩最浓重的一部。其深重的悲剧色彩就来自于伦理的力量在人性中扮演的角色。在这部戏剧中,通过麦克白与班柯在欲望的诱惑前所做的不同选择,莎士比亚向读者和观众展示了善恶的不同选择带来的迥异人生处境。16世纪的英国正处于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人文主义的人性与中世纪的神性的思想交锋也正处于激烈状态。在这部戏剧中,莎士比亚通过塑造遵从“神巫”之言的麦克白和遵从人性中善恶伦理观念的班柯的二元对立,巧妙地向世人展示了人性中的伦理道德大过虚假的上天的意旨,只有遵循道德人伦才真正顺应天道这一思想。从麦克白的悲剧给读者和观众带来的巨大心灵震撼中,莎士比亚成功地表达了他和他所代表的社会所倡导的伦理价值观。
注释
① Holinshed, Raphael. Macbeth Navigator: Excerpts from Holinshed's Chronicles, Volume V: Scotland. http://www.shakespeare-navigators.com/macbeth/Holinshed/index.html
② 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A]//莎士比亚全集,vol.3[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本文《麦克白》引文皆出自该书, 不再一一作注。
③ 谈瀛洲,陆谷孙.麦克白的现代主义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