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与运动受伤
2016-06-08龚才进
龚才进
摘 要:分析中学体育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一些预防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体育课;隐患;对策
本人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已有近5年,在此期间我订阅《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法》等与体育课有关的报刊杂志已有4年。其中介绍的体育教学法规动态,教学教法比较多。也介绍了一些安全的预防和措施,但是基本上是就事论事,以及针对某一教材,某一组织教法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对策。事实上,体育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把从事教学期间的课后小结进行分析,针对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学生、教师、组织教法、教材和其他。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作为体育课的主导者,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认识与尊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首先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情感思想特点应有充分的认识。初中学生一般属于11~16岁这个年龄阶段,此阶段称为少年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一高峰阶段,是生理上蓬勃成长,急骤变化时期。根据研究证明,人在11~16岁其正确的身体姿势容易受到破坏,初中学生由于身体突出长高,显得长手长脚,技能的发育,肌肉的增长,往往超过运动调节机能的发展;脊柱的增长速度较慢,在14岁左右,脊柱之间还充满着软骨,容易因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或身体长期一侧处于紧张状态和身体负重过久造成弯曲变形。在意识情感上还处于成人与儿童之间,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很片面很偏激,对异性有爱慕之心……,分析上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不应做负重过多的练习;不能做长时间的静力耐力练习;不能做大强度的力量练习。女生在经期不能做大强度练习,但是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有所增长,能适应一些规则严密的游戏。体育教师只有对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有所认识,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调动、利用这一年龄段学生的优势,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作为体育教师,应有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我们不应因为他人的看法、评价而失去自我。作为此专业的人士,对体育教育教学的作用、意义应有清楚的认识。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能动的指导我们以积极的态度从事这一工作,我们才能认真的备课、上课、钻研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防止因我们思想上的放松而造成学生的伤害。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内容和进度,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其他安全隐患重视不够,安全问题上对学生要求不到位,这也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预防学生运动受伤的基本常识。教师要在上课前准备充分,对体质较差,技能较差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反复检查场地和器材和设备,在教学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课堂纪律。在体育课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及正确的练习方法,提前预想到会发生的损伤,如何自我保护。如在跑类项目中应提醒学生跑直线,由于冲力大,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在弹跳类项目中,应先教学学生用前脚掌着地,同时屈膝缓冲的正确落地方法,减少膝踝的损伤。另外教师思想上的问题造成安全隐患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种原因,所以我们应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认识。
初中体育教学以室外活动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人数多,活动性大,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时体育教学本身又具有趣味性、对抗性、竞争性,使体育教学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技能技术的传授还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等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体育课组织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也给体育教学的组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体育教师应严密组织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无慢性病史,运动量的安排要慎重,注意区别对待,要求学生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运动鞋上体育课。运动前各种准备活动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充分,使身体发热,减少基友粘滞性,客服肌肉活动的惰性,让身体的各部分达到较高的应激状态。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可以做一些专门的准备活动,对易受伤部位进行重点活动。
中学阶段的主教材是竞技体育的部分内容,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结构。除了分析技术动作的学习还应分析教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比如,短距离跑腿部肌肉拉伤的原因和预防;投掷项目的网球肘的预防。只有对教材结构进行了仔细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我认为这是一名合格体育教师最本质的行为态度。
此外,场地器材的选择、器材的摆放、学生的组织、气候和季节、学生的情绪、注意力、生理状态、个体的差异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产生运动损伤。教学中的运动损伤不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中除了遵循教学原则外还应随机应变。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地上好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