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6-06-08张朝红
张朝红
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就应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在课文中学习“一言一行”,提高认识水平
首先,结合教材特点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小学思想品德课有其明显特点:一是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直接进行的。二是它具有更鲜明、更突出的思想性和很强的实践性。三是它具有较系统的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针对以上特点,采取有效方法,启发学生明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认识的目的。
小学思想品德课课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利用多媒体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比如上二年级上册《爱清洁,讲卫生》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动画片,学生听到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肥皂抹一抹,手儿搓一搓。洗掉了病菌,我们乐呵呵”。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小学思品教材都是彩色版,图文并茂。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五年级上册《尊重是最好的礼物》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再模仿,如:趁有残疾的刘宠兴午休时,拿他的拐杖逗同学玩,说说刘宏兴的感觉?王叔叔在家抽烟时尊重小青的意见,小青心里怎么想?从而教育学生要尊敬同学、尊敬长辈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图。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课后,学生在玩跳绳、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二、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多媒体设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教一年级上册《在学校的一天》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学校、国旗以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视频,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再放一次视频,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国旗。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多媒体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国歌,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如上《上学路上》,在教“好好走路”第一幅图时,我预设情境,在课堂上模拟表演走人行道。同学们真实地感觉到马路不是游戏场,行人要走人行道,马路中间不乱跑。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习,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向别人道歉怎么办?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
结合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对于加深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较好地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1.与学校、班级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
如教一年级上册《我们的老师真好》,可结合教师节举行主题班队会,号召学生向教师献爱心。又如教《我上学了》,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习行为规范,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行礼整齐一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三个一”,即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与社会活动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
如学校号召同学们行动起来,打造书香校园,可在认真教学三年级上册《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一课后,动员学生积极策划班级文化,为学校浇花、扫地、争创校园小卫士、争创城市小卫士~。
3.与家庭教育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
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后,向学生提出几条具体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如自己穿衣、洗脸、洗脚,自己系鞋带,自己洗手帕、洗袜子,自己铺床、叠被子等等,定期在班上进行洗手帕、系鞋带、叠衣服比赛,评比劳动小能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四、开展评比活动.激励良好习惯的形成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在班里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如:整理书包大赛、路队表现赛、礼貌表演大赛等,给成绩最佳者授予“自理能手”、“最佳路队”、“礼仪标兵”等称号。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抓紧,抓细,抓实;还要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愿辛勤耕耘,播撒良好习惯的种子,让学生收获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