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导学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

2016-06-08张宇

速读·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

张宇

摘 要:本文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公开课来阐述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实现导学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历史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盛行,使导学案这种新的教学载体在基础教育领域备受瞩目。它不仅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容纳了传统教学无法容纳的信息量。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特色讲授,合理的教学设计流程,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导,课堂上动态生成的精彩,这些是应该保留下来的,故探究实现导学案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让彼此相得益彰,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将传统的教学设计融入到导学案模板中

每节课的导学案模板设计是集体经验,但是授课的却是个体老师,而且每个教师由于学术造诣、文化修养、教学风格、教学手段等的差异,会对导学案有各自独特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应将导学案自觉融化到教学的整个流程中去,使其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设计。精彩的讲授不能被当作教师的“独裁”一票否决,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如边缘人一般。

基于上述考虑,我在课前播放了《中华诵》视频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本课导言:“《中华诵》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大河文明——中国曾经的辉煌,然而,时过境迁,当中国跨入近代史大门的时候,却遭遇了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1840年,当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鸦片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1860年,当其他列强享受现代文明幸福的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落幕;1895年,当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阶段时,中国的命运是甲午战后被瓜分……一次次被凌辱、一次次被践踏,中国的路在何方?中国的各个阶级在东西方文明交汇、碰撞中,开始踏上蜕变与新生的求索历程。这样的传统的教学设计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那个特殊的岁月,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顺利达成做了铺垫。

在讲授每个新的知识前,我都要设计过渡语,比如讲“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时候,过渡语设计为“长时期禁锢人们头脑的程朱理学在图表中不见了踪影,那么林则徐等人是在怎样的大背景下,冲破传统思想的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的呢?”;在学习魏源《海国图志》内容的时候,设计的导语是“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对手,研究下一次交锋如何成为赢家的课题,而作为“放眼世界先行者”的魏源,则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海国图志》”;在讲完“开眼看世界”第一子目后设计的课堂小结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加入传统教学流程的设置是必要的,这样的流程设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解决了导学案教学中被学生的种种讨论、发言、表演切割到支离破碎,失去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的问题。

二、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凸显教材的重难点

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工具,导学案承载着仅次于教材的功能,其设计不能随意,创设的问题不应是对教材现有知识点的简单分解,更不是依据教材内容布设的问题阵,而应当层层推进,前后呼应,形成有效的问题链。从宏观上看,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这一节课的主题展开,所有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地以提问方式呈现,有些要根据情况提供相关材料,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分析、解读、提炼、整合史料,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而且历史资料的匮乏令不少学生在学习中疑窦丛生、纠结不已,基础与提升不匹配的情况日趋严重,历史学科究竟如何构建富有自己特色的导学案体系颇费思量。

出于上述状况的考虑,我的每节课导学案设计主要呈现如下几类问题①课前预习·温故知新②课前预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③课中学习·小组合作探究④规律总结。对于①②类问题,提醒学生预习完成,课中通过不同的形式考查预习的情况,比如本课的导学案,我首先设计了整合教材基础知识的对应问题,通过图表梳理1840年——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借助此图表,既让学生提升了整合教材的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在学生的头脑中勾勒出来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体系,对于下面深层次的问题能够有全面、全局、俯视的角度去分析;对于本节课涉及的旧有知识的考查则融合在【课中学习·合作探究】中。

对于新课的内容本着历史课的特点,通过最新最适合学生的历史资料有机的和高考考查的知识点(重难点)、综合能力的要求相整合,例如,讲“维新变法”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我选取了《中国通史》“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和马克思“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两段话,并设置了:①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依据材料一、二说明“造反”和“跪着”的含义。②由此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材料的选取和问题的设置,既避免了知识讲解的枯燥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整合材料的能力,并且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重难点而展开,一举多效。

三、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指导和思考的功能要融合到导学案中

黄冈中学曾经提出“三变五让”,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导学案的前提是“导”,在教学上教师要学会科学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提炼材料、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分类整理、如何建构体系。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因素,他们知识尚浅、理解不深,有时缺乏整体认知的意识,更不善于总结历史规律,这需要训练的过程,因此在应对该类问题整合时,我采取了引导或填空的方式,例如,借助一系列材料引导学生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呈现的特点:①内容: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②活动: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③背景: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