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中的敏感期教育
2016-06-08孙琪
孙琪
摘 要:敏感期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是一种与生俱来学习本领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最容易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并使自身能力得到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开发幼儿智力、帮助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敏感期的发展一般在0~12岁,尤为重要的是在0~6岁,本文着重探讨0~6岁学前儿童的敏感期教育。
关键词:敏感期;学前儿童;教育
幼儿有许多行为,与成人平时普遍认知不同,但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有着普遍的显现。比如,初生的婴儿喜欢看黑白相间的地方,对黑白这样颜色对比大的图片或物体感兴趣,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色物体;再如幼儿会频繁问为什么,甚至对非常微小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儿童到达一定年龄喜欢穿成人的衣服,对自己的衣服或物品格外注重;这所有在特定时间段发生的固有行为,揭示的是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时期,敏感期。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敏感期
敏感期一词最初是由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提出的,他在观察蝴蝶时发现,蝴蝶幼虫对光有着特殊的敏感性,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爬行去寻找食物,但这种趋光性,只能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随着它长大,对光敏感的特性会渐渐消失。后来,蒙台梭利也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
所谓学前儿童敏感期,一般是指儿童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是指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特定阶段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大脑清楚、思维敏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也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儿童敏感期的特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喜欢重复做这一件事情,对别的事情不感兴趣,从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没理由的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正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成长和创作之中。他们的内心里正紧锣密鼓地上演着一场戏剧。可能父母会对此现象无所察觉,然而却真实存在着。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这种力量在不断地生长,有时会充满孩子的整个生命。
每个幼儿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家长要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不断创造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让孩子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刺激孩子的全面发展,让早期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敏感期的教育意义
儿童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如果敏感期没有受到重视,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问题普遍是到了这个年纪往往是之前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之后又缺少关注,通常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往往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就会错过敏感期的教育,给幼儿一生带来不可逆的遗憾。
敏感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段很短暂的时期,只在特定时间出现,一旦错过这个阶段就不可能再来一次。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过了这个具有强烈学习欲望的最佳阶段,在日后付出多倍努力也不一定会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对于关键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关键期教育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关键。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要创设宽松、愉快的气氛让孩子与伙伴一起游戏,从而学会朋友间矛盾的解决方法,而不是过多地干预、简单地处理,甚至把大人的理论灌输给孩子。否则,孩子还需要花费其他的时间来再次弥补,甚至错过了某个敏感期。
三、学前儿童敏感期的教育方法
这里以儿童的语言敏感期为例,语言敏感期从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语言的敏感期一般出现在3~6岁,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孩子从喜欢听到能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孩子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孩子进入语言的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而且会模仿成人说话。在语言爆发阶段,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一)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交流
幼儿在3岁以后会出现书写、阅读等文字语言的兴趣,4~6岁的孩子就开始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了。除了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的接触,他们还需要更多的交流。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在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交流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引导儿童用语言来表达,多使用语言同他人交流。以锻炼孩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可以听得懂归纳性的话。
(二)培养早期阅读的习惯
早期阅读可以用来丰富儿童的语言环境。我们常使用的睡前故事的方法就可以发挥出促进的作用,临睡前20分钟的睡前故事既可以提高儿童对于语言的感受力,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除此之外可以和儿童一起来续编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扮演,在扮演中将故事讲述出来,这样既可以丰富儿童的语言,又可以激发儿童的余毒兴趣,还可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加深幼儿对语言的理解
语言的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采取让幼儿复述故事的方法,虽然这样可以使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语言的表达,句式的运用有一定的提升,但还是相对比较死板。因而我们要将语言的教育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来了解语言可以有韵律,还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法让儿童感受到语言的乐趣。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图片、多媒体、玩具道具、桌面游戏等,以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期,作为教育者,要识别它、利用它,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幼儿在敏感期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前儿童若能在敏感期得到科学的引导和帮助,会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并将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2]陈鹤琴.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