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复活》中的复活
2016-06-08罗维维
罗维维
摘 要: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他在把自己对社会不满的控诉融入小说时,更着力在小说里他的博爱理想,并用这种思想描写了男女主人公涅赫柳朵夫与玛斯洛娃人性的回归。在那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俄国现实社会里,这样的复活是带有理想色彩的。但却是符合人性的,涅赫柳朵夫通过自我忏悔走向复活,玛斯洛娃因为得到关爱走向新生。不管事那一种,都是一个自我颠覆的过程;一个懂得为别人的幸福着的工程。这是《复活》中的复活的伟大所在。
关键词:理想 ;人性; 忏悔 ;爱;复活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写了十年的《复活》,在十九世纪重重的压在文坛上,不仅激励着读者的心灵,也震动了那个黑暗的统治制度。因为那许多不平之事的叙述、许多悲惨遭遇的描写、对被诲辱人的维护,无疑都是对沙皇统治的控诉。但无论怎样的残酷、无论这条人性的回归之路是多么的艰辛,在作者的理想天国里,男女主人公双双得到新生。这种新生是超越现实的,但作者又将它与现实完美结合。这条复活之路,以黑暗的现实为基础,以光明的理想为目标,充满着一种挑战和颠覆自我的魅力。
第二节:研究内容及结论
一、理想与复活
因为是理想者笔下的《复活》,意思是如果作者不是托尔斯泰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复活。在当时的社会,托尔斯泰博爱理想的无法实现。那么受他博爱思想影响的笔下的成功的复活实则是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的。
在《复活》中,描写了一个不幸姑娘玛斯洛娃的故事,造成她不幸的原因,是一个叫涅赫柳朵夫的贵族。写他们从相识、相别、相忘到相认的过程。小说从法庭开始,描写两个人的灵魂从纯洁走向堕落,再从堕落走向人性的过程,演绎的是博爱的伟大力量。
涅赫柳朵夫之所以犯下罪,是阶级的腐朽造成的。他不做这样悔辱人的是,他就会受到他所处阶级的排斥。他们的阶级理解他做兽性的事,他要融入这个阶级就要做像这样的事才能被这样的阶级所接受。在法庭上认出被他伤过的女人,并认识到这个女人的现况是自己的罪孽后,他要赎罪并忏悔自己。向这个女人请求宽恕,为了她到处求情,为案情到处奔走,最后还要求和她结婚。如果这只是为了赎罪,或者只是对玛斯洛娃的爱,那么当他看到除了她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受难时,他为监狱里的人办事,发卢布给穷人,把他的土地分给农奴,这些就是他对一切人的爱了,这就是一种博爱,是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下层人民,因为他没有改变阶级的对立,没有改变社会的体制。他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没有理解他,农民是麻木的。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他的这种做法是奇怪甚至有些矛盾的。当这种事落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怀疑。只有他一个人在演绎这样的博爱。在他为玛斯洛娃翻案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很多上层阶级的人,这些人有着腐朽和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无论在哪里,他都是在孤军奋战。如果说这时候的他是一个爱的化身,那么他却在处处碰壁。在下层人那里,他被看得这样的奇怪,有的人会以为他是疯了,居然要把土地分给自己来种。所以,要实现这样的博爱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切实际的。那么用这种方式来实现的复活自然是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
作者在《复活》里,多次引用《福音书》里的话,具有宗教色彩。里面的宗教要点是,人唯一的基本原则是应该用爱同别人取得和谐,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作者的一种渴望。“他觉得,人生是重要的,而艺术是生活的一个侍女。”艺术永远服务于生活。在《复活》中,他写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涅赫柳朵夫看清恶走向善,也因这样复活了。玛斯洛娃的复活是在他的影响下实现的,可以说她的复活,是爱创造的一个奇迹。她是一个堕落者,对待像她这样的人,社会找了个无虚有的罪名把她关起来,让她受苦。但这能改变什么呢?她一样的抽烟喝酒,一样的和别人调情。她最后复活了,在涅关爱的引导下,可以说他,涅赫柳朵夫在这事里充当了英雄。是以说明,仁慈应该胜过暴虐。她伫立在涅所处的阶级的对立面,无法与他结合,阶级始终是婚姻的羁绊,现实就是这样,再怎样的博爱也无法消除阶级的对立。这也证明了这个爱的化身的最后结局是失败的。既然面对现实,这种爱是失败。那么因这种爱而成功的复活只是在作者的观念和思想中才可能有,是一种理想。
在作者着力用博爱思想去创造复活的时候,又无情的揭示了那个黑暗的社会;描写没有人性的监狱、条件艰苦的流放地西伯利亚;一个永远都在享受的阶级,为了享受做着一些压迫别人的事情;一个永远都吃不饱的阶级,为了生计不停的干活。作者用他的博爱来拯救罪人,创造美好生活的时候带进这样的现实,这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博爱拯救人性,使人复活,没有现实作为背景的支持,这种复活则是理想者笔下的复活。
二、人性与复活
复活是人性的回归,要很好的理解《复活》中的复活,须要先理解,人性是复活的先决条件,这也是之所以能称之为复活的缘由。不管“人之初”是不是“性本善”,复活就是说男女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就像是一条抛物线,无论行得再远,终究是会回到原点,回到了最初的人性上,而且是好的人性,是纯洁善良的人性。最初的男主人公有着自己的理想,只是贵族的地位把他腐化了;女主人公勤劳善良、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与追求,只是无情的人们将她抛弃了。如果没有善的开始,那么他们就无所谓走上复活的道路。
从人性的这个角度来讲,《复活》中的复活是具有可能性的。用休谟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原因的永久不变性”。在男女主人公的身上,曾经的善的存在自然是有原因的,当他们堕落时,这个原因的因素是隐匿的,不是不存在。而且帮助他们人性的最后回归。
魏明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天使和魔鬼”。人性就是这样,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这样写到,“人都有固有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点凶恶;有点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而每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又表现那一种人性。”而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性。是人的这种性质特点让人性有改变的条件,让人性有复活的可能。如果人只有一种固定的人性,就不会有《复活》中的复活。
涅赫柳朵夫常常都在做这种人性转变的事,做强烈的思想斗争。
少年时的涅赫柳朵夫,这个大地主的儿子,和其他的贵族是这样的不同。他不仅纯朴善良,而且富有自我牺牲精神。他大学三年级的那年夏天,也就是他第一次见到玛斯洛娃的时候,他正在姑妈家撰写论文,讨论有关土地所有制的问题。他放弃土地所有权,把他从父亲名下继承的土地赠送给农民,因为他认为,土地私有制是残酷和荒谬的。他十分的看重道德,并认为“因道德而自我牺牲是最高的精神享受,为这样的享受他愿意为一切高尚的事业而献身”。这时的他,充分的接触大自然,觉得生活是迷人的,迷得他常常睡不着,然后就像哲人一样的进行思考;在花丛里嬉戏,就算被荨麻刺破了双手,上面也沾满了晚霞,像诗一样的生活。对纯洁无邪的少女产生无邪的爱情也纯洁的不知道。因为想到可能发生的邪念会让他心惊胆战。这时候他是“天使”。
几年以后的他再不是这样了。在军队几年的腐朽堕落的生活早就将他变成了“魔鬼”,让他习惯了怎样去扼杀美好的东西。女人,对他来说,只不过是“最好的玩乐工具”。生活环境的改变让他几年前的人性早就消失得没有了踪影。面对周围的一切,再像少年时一样的行事,日子就不太好过。之前思想还发生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结果就是像周围的人一样花天酒地、挥霍金钱。人性开始扭曲,所以犯下了罪,伤害爱他的人。当他像打发一个妓女一样塞给玛斯洛娃100卢布之后并将她忘的一干二净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魔鬼”。
人性就是这样,让世事无常。当他与玛斯洛娃法庭一见之后,他又开始了一条是赎罪更是找回人性的路。在这条路上他清楚的认识到了统治阶级的种种罪孽,认识到自己的罪过,他开始帮助可以帮助的穷人不求回报,这就是最初的人性,善良而且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这是人性的回归。通过一个自我否定再自我挑战的过程,最终使他的人性抛物线回到原点。
在涅的心里,“天使”与“魔鬼”反复的较量。在他身上“天使”曾经真实的存在,他的人性达到过一定的高度,知道什么是最高的精神享受。比起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去使人性到达这一高度更有可能也更可信,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连什么才是最高的道德精神享受都不知道,那么该叫他怎么样去追求呢?所以涅赫柳朵夫最初的人性是他复活的力量。而且人性不是单一、固定的。这种人性的可变性使涅从善到恶,再从恶到善,复活就完成了。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复活》里的复活告诉我们,事物是可变的,人性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三、忏悔与复活
既然人性是可变的,那么面对罪孽,真诚的忏悔吧!因为这是复活的一种方式。《复活》,这篇小说真的是充满了戏剧性,主人公涅赫柳朵夫的内心是始终的不断的动摇、矛盾、斗争。
“涅赫柳朵夫的一生已经有过几次被他称为是‘清扫灵魂的事。”
所以他只能是慢慢的复活,如果复活得太快了,我们都会怀疑他忏悔的真假与成功性了。
有羞愧心的人才会忏悔。如果给我们两个堕坏的人,一个有羞愧心的,一个没有羞愧心的。关于忏悔复活,我们看得到更多希望的是第一种。那么男主人公是第一种人,书中的很多地方他都留下了羞愧的画面,如:他见到母亲遗相后的羞愧;在法庭上认出玛斯洛娃后,他厌恶自己,面对玛,他更留下了羞愧的眼泪,我便相信他的复活之路从此开始了。
在法庭上受到震动以后,关于他与她相关的那些事和她现在的结局,他开始忏悔了。要不要再向爱慕自己的阿丽娜求婚;要不要与那位情妇断绝来往,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他甚至认为,结婚,对他而言是一种罪行,而如果他要结婚,也只能与卡秋沙;再到以往让他愉快的爱慕者家去吃饭的时候,那里的人变得使他厌恶了,因为他已经认识了那个事实,那个残酷的老爷是应该让人恶心痛恨的;最后在经过了一个黑暗的审判之后,他愤然的辞去了以往满足他自尊与权位的审判员。他已经走上复活的旅途了,他已经慢慢在找回自我了。
这一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他想拯救卡秋沙克不是件简单的事,她总是一副麻木的表情,让他的心理时不时的发生矛盾,他一度的怀疑是否能让她对生活的态度转变过来。说:
“我的天哪!——她在哪里?我所熟悉的卡秋沙到哪儿去了?要知道,这是一个心灵死掉了的女人,这是一具可怕的被毁掉了的活尸。”
但他又忏悔了,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并宽慰自己——
“不,她一定会醒过来。”
面对堕落的卡秋沙,他不希望能得到任何的东西,而是期望自己把一切贡献给她,只为她尽力。面对种种的困难,无论是别人的歧视也好,官场的碰壁也罢,他以把自己的忏悔当成了动力。看到污浊的监狱,他发出了拯救里面的人的念头——黑暗的现实社会更是他忏悔的原因。就是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善; 一切的困难,让我看到了他的坚定;他一次一次的泪水与自嘲,让我看到了他的真诚。法庭受震动后的他,就像是受了一次上帝的洗礼,那样的耀眼;就像一个改过自新的儿童,那样的可信与可爱。
从那以后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这样的让人刮目相看,不得不说,他的忏悔是成功的。是这样成功的忏悔造就了他最终的复活。
四、爱与复活
老师曾经说过“没有爱感动不了的心灵”,这个道理我深信不移,在《复活》里,玛斯洛娃的复活就是一个奇迹。关于她的复活,至始至终都离不开爱,从爱开始也从爱结束。
如果没有涅赫柳朵夫爱的呼唤,会不会有玛斯洛娃的复活?
因为爱不在了,因为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爱,也不再相信有爱了,所以一颗受损的心便走向了堕落,一直没有人搭救她。
她刚开始的无药可救,是因为她爱一切的精神沉睡得太久了,不容易唤醒。她那么绝望,恨一切并报复一切,很这个社会制度并成为无数的牺牲者之一。她死盯的是他那手心的卢布,想要得到的是烟与酒,她几乎成了没有人性的死尸。
是涅赫柳朵夫走近她,并帮助她。他们一起回忆过去,唤醒了她已经死掉了的爱。刚开始她的生活观是多么的可怕。是的,因为在涅来之前,社会让她看到的就是那样。畸形的以自己是一个妓女而骄傲,因为形形色色的人都想得到她;尽管是苦役犯,也为自己的身份而自豪。这是现实所赋予她的价值观,涅只是她可以而且应当利用的一个阔佬。经过很多的事,她又爱上了涅,在涅说他又要向皇上上诉以后。
“她没有原谅他,她恨他,其实,她早有爱上了他,而且爱得那样深。”
凡是他要她做的,她都做到了,戒了烟,戒了酒,不再卖弄风情,还到医院里当勤杂工。这时再判她服苦役,她伤心了;面对别人说她的误有的丑事,她也十分的痛苦了。她的人生观改变了,那么她已经获得了新生,因为爱还在。她复活了。
四、小结
理想高于生活,无论它最终是不是可以实现都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尤其是完美的人性。相信不好的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因为这不仅会创造别人的幸福,也创造我们自己的幸福。托尔斯泰在《复活》了已经证实了,什么是真正的新生?什么又是复活?
就像涅所做的那样,不只是自我的赎罪,自我得到解脱,更是为了改变玛斯洛娃的精神,一切为她。
就像玛所选择的那样,关于结婚,她一口拒绝,因为她知道,如果跟他结婚他就不会幸福,一切为他。
真正为别人创造幸福而来创造自己的新生才算是真正的复活,他们都成功了,到达这样境界的忏悔无疑是成功的,是复活。
最后:
“‘忏悔是人生行向的修正仪,生命的偏差,总要时时修正,方得‘解脱
参考文献:
[1]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安东南风 译
[2] 托尔斯泰文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
[3] 倪蕊琴.(主编)列夫·托尔斯泰研究[M]
[4] 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 译
[5] 奥古斯丁.忏悔录[M].向云常 译
[6] 郑君.试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7] 郭振新.乌托邦与反乌托邦[J].山西省兴平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