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指导意义
2016-06-08封小强
封小强
(平山县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指导意义
封小强
(平山县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400)
目的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2106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分为研究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中成药物支持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支持治疗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两组肝功能指标(TBIL、ALP、ALA、AS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物支持则可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中西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生存时间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据临床大量资料统计发现,全世界每年有59.8万人死于肝癌,每年新增的肝癌确诊病例有62.5万人,而中国占55%左右。通过选取我院接收并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得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物支持则可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临床参考价值[1-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2106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分为研究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研究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30~71例,平均(52.1±4.9)岁;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3~75例,平均(52.1±4.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中成药物支持治疗。比较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生存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止疼药物如吗啡、盐酸羟考酮、曲马多缓释片缓解腹痛;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舒肝宁、异甘草酸镁等改善肝功能;给予斑蝥胶囊、康艾注射液、鸦胆子油乳剂等中成药进行抗肿瘤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可服用人血白蛋白、脂肪乳、多种复合维生素、复方氨基酸等药物;给予对症治疗如调节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比较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
目标病灶完全消失记为完全缓解;目标病灶最长直径总和缩小30%以上记为部分缓解;目标病灶最长直径总和缩小不足30%记为稳定;目标病灶最长直径总和未缩小甚至增长记为进展。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生存率,两组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支持治疗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率比较 [n(%)]
3 讨 论
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经皮消融治疗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hanscatheter artierial chemoembolzation,TACE)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然而,大量的研究证实,以上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转移率和复发率比较高[3]。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临床上对不能进行肝脏移植或手术切除的患者采取的首要手段。结果证实,中成药物支持配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肝动脉栓塞术,且可改善患者TBIL、ALP、ALA、ASA等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治疗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临床实践发现,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可造成患者局部脏器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以黄疸现象最为严重,加以药物支持则可缓解这一现象。
通过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106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得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物支持则可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 梁家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用于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4,21(4):392-394.
[2] 张天泽.非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0(6):329-334.
[3] 陈晓宇.补肾健脾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杂志,2010,19(4):1032-1034.
本文编辑:李 豆
R735.7
B
ISSN.2095-6681.2016.32.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