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6-06-08

关键词:组间神经功能住院

胡 露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0)

刍议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胡 露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 刍议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近两年收集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刍议,按照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效果组。其中对照组48例,护理方式为常规基础护理;效果组48例,护理方式为循症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和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高血压情况低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结论 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中应用效果甚佳,尽可能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大量推广。

循症护理;脑梗死;高血压;神经功能;应用效果

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在临床极为常见,其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因此一旦患病便随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若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不仅提高了该病风险系数,还提升了治疗难度,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有一定影响[2]。而有临床研究证明,循征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占重要地位[3]。为证明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9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近两年收集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刍议,按照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效果组。对照组48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0.4±4.6)岁;高血压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5.3±2.1)年。效果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0.2±4.3)岁;高血压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5.4±2.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可进行比较分析(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常规基础护理;效果组护理方式为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实施循症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心理、饮食和康复训练护理。首先为心理护理:患者住院后,积极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医护人员应表现出热情主动的状态;患者极易出现恐惧、烦躁和紧张等负面心理,若情绪变化幅度太大可能导致血压上升,这时相关护理人员应表现出冷静的一面,让患者感受到真诚和热情,同时耐心积极与患者交流,尽可能缓解和稳定患者的情绪;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合理解答,并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其次是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一套科学性的饮食方案;提高患者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最好保证食物呈半流质状;禁止食用一些高热量和高脂肪的刺激性食物,防止患者血压反复上升的现象。最后是康复训练护理:脑梗死患者同城会出现瘫痪和语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可见康复训练在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整个过程中尤为重要。患者需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训练,在行走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运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针对这类患者可采用从易到难的发音方式进行训练,以便于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1.3 观察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和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其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低,代表患者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将其统一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文中出现的计数资料通过发生率(%)比较,x2为检验工具;计量资料通过“±s”比较,检验工具为t;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和住院时间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平均住院时间(天)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8) 24.3±4.7 17.4±5.8 15.1±3.1效果组(n=48) 24.6±4.2 13.2±4.7 10.9±2.7 t 0.330 3.898 7.078 P>0.05 <0.05 <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变化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高血压情况低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情况 [n(%)]

3 讨 论

我国社会经济在逐年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改善,在饮食方面有较高的选择性,而含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越来越常见,随着这些食物的摄入量增加,人们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4-5]。脑梗死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而临床症状主要有:神经功能缺损、语言功能异常以及偏瘫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合并高血压的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针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机制而言,通常遵循减少溶栓时间和稳定患者血压水平的原则,从而保证患者脑组织血流量充足,维护神经功能的正常[7]。循证护理方式不仅可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环境,还可将医护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外来资源融合在一起,获得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8]。在我院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高血压情况低于效果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

综上所述,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护理中应用效果甚佳,尽可能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大量推广。

[1] 嵇常梅.循证护理应用在妊娠高血压病的可行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6(11):126-127.

[2] 左金凤,刘 铁,贾维力,等.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7(13):176-177. [3] 张文辉,刘凤霞,王春雷,等.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42(20):160-161.

[4] 刘立荣.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1):91-92.

[5] 陶晓葆.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26):552-553.

[6] 李 梅.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3):227-228.

[7] 李开萍.循症护理在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护理中的运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18):3744-3744

[8] 金玉秀.观察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6,6(30):211-212.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6.32.115.02

猜你喜欢

组间神经功能住院
妈妈住院了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