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
2016-06-08卜征宇
卜征宇
摘 要:语文这门课程,我们从记事起就在接触,就在学习。但是很多学生学了那么多年语文,还是对语文感到陌生,觉得无从下手。这就是没有找到突破口,没有发现语文中的乐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学起来很枯燥。一方面跟学生自身有关,另一方面也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那么,如果能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起来也会事半功倍。关于这一点,我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兴趣;好奇心;生活;联系;奖励;了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84-01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十多岁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份好奇心,正确地引导他们,那么收到的效果也许是意想不到的。在讲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时,我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行字:关于爱情,学生们开始在下面议论纷纷了。紧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白居易的两句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及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教室里更是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同学在偷笑,有的在跟左右的同学议论,还有的在望着黑板上的诗发呆。很显然,这个话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我先请学生谈谈对黑板上两句诗的理解,再说说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有些胆大的学生畅所欲言,引得全班哈哈大笑;也有些害羞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开口,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我先简单解释了一下这几句诗的含义,然后告诉学生:“你们想听听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怎么样向女儿解释爱情这个东西的吗?那么请认真阅读课文,你就会从中了解到爱情的真谛。看看跟你心里想的一不一样。”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开始朗读课文。最终,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自己能够把爱情的内涵扩展开来,比如付出、理解、宽容等。
二、联系学生的实际,把生活融入课堂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失去了很多乐趣。这也是造成他们写不出好作文来的原因之一——缺少素材。我们语文老师肩负着一个责任,就是把他们平时生活中的乐趣挖掘出来,甚至是为他们制造一些乐趣。在批改上周的周记时,我发现一些学生选取的素材就比较好,有一个学生写的是和哥哥一起去抓泥鳅,写得很具有乡村的生活气息,语言也比较真实、生动。其中有一句写到脚底下的泥全是黑黢黢的,泥鳅把他们的脚拱得痒烘烘的,一下就让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又回到了自己那个抓泥鳅的童真时代。还有,描写抓泥鳅的具体过程也很详细,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她是真实经历过这件事的,而不是瞎编的。另一个学生写的是上周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把比赛前同学们如何准备,比赛中同学们奋力拼搏以及比赛失败后的失落都描绘得生动、具体。这也是真实经历过的事情,所以他有写作的素材,有值得写的东西。教师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细小的事情。不能要求学生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还应该给他们时间自己去感受生活,寻找写作文的材料。
三、把其他学科跟语文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
一直以来,语文都被列为万科之母,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不时地给学生举例子,鼓励学生要学好语文。比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懂六门外语,他曾说“外语是人生斗争中的一门重要武器”。马克思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资本论》,他之所以取得了如此高的成绩,跟他学好了语文是密不可分的。再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至少会五种外语。学好语文是做好其他事情的一个基础,语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课堂上,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跟语文融会贯通起来。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就可以把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和文章的背景结合起来。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凋敝,农民的生活日益艰难。究其原因,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现状,反而造成了中国长期的割据混战状态。虽然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但是封建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中国人民还是深受毒害。《故乡》中的闰土就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一个典型,而且他的生活状况也反映了当时绝大部分农民的生存状况。这样一解释,学生就不难理解文章的主题了。又比如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时,可以穿插解释历史上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的社会现实。契诃夫在《变色龙》里无论是写奥警官、围观者,还是写赫留金等人,都是为了揭示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是产生最丑恶的人性──压迫的社会和时代。契诃夫的一系列小说都是为着概括这样一个实质:高压和皮鞭不仅造就走狗和奴才,而且还将压迫的毒菌传染给奴才。这样结合起来之后,学生再来读文章就更易于理解,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实行奖励机制,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人都是喜欢被夸奖的,学生也不例外。在课堂上要多夸奖,多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特别是遇到需要表演的课文,更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表演中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比如九年级下册的《变色龙》和《威尼斯商人》,就可以采用请学生表演的方法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表演出色的学生可以加操行分以示奖励。小组之间可以各派一个选手参加,然后请老师和剩下的学生当评委。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学生都有较高的兴致,一是因为这篇文章很好笑,二是因为以前了解过安徒生写的童话,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于是,我让学生们在课前做好准备,由科代表安排,各组长在组内选拔一个选手参与表演。有一个平时爱做一些搞怪动作的学生,曾经在教室里走模特步,引来其他同学哈哈大笑,大家一致推举他当皇帝,认为他能把皇帝的可笑行为表演得淋漓尽致。在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下,这则童话被他们表演得别具风味。参与表演的学生都加了分,表演得好的加分也更多。其他没加分的学生看着眼红,也在期待下一次有自己表演的机会。这样就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结束语: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我们不该让语文与实际生活脱轨。希望我们教师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多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