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擒“火龙”

2016-06-08黄金波刘占强

航海 2016年3期
关键词:拖带火龙锚链

文/黄金波 刘占强



海上擒“火龙”

文/黄金波 刘占强

2016年5月8日凌晨,集装箱船“SAFMARINE MERU”轮与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NORTHERN JASPER”轮在距离舟山以东约40海里海域发生碰撞,造成“SAFMARINE MERU”轮机舱、生活区着火,22名随船人员遇险,情况危急,请求救助。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立即启动应急救助预案,调派“东海救117”轮、“东海救118”轮、“东海救115”轮、“东海救204”轮以及岸基救助指挥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一场生与死、火与血的救助上演……

专业快速,潜水派驻,执着坚守见大爱

或许是搜救翻扣渔船“鲁荣渔58398”的不眠不休让“东海救118”轮船员们略显疲惫,或许是涌浪中的颠簸让他们有些晕眩,救助船员站在救助艇上远望,“SAFMARINE MERU”轮40余米高的干舷如山般的横阻,软质登乘梯随风翻飞,他们心里着实有些发憷。险情就是命令,凭着过硬的救助技能,救助船员、应急队员与部分外籍人员贴紧舷壁,握紧绳梯,一步一险,一步一惊地顺着登乘梯向上攀爬。疾风摇曳着绳梯,浊浪拍打着舷壁,每一次摇摆、每一次起伏都让他们的心如同攀崖般紧张。

虽然难船外部的明火已经被先期抵达的“东海救117”轮、“东海救115”轮扑灭,外溢的燃油也被回收清除,但难船内部,尤其是机舱内部仍存在余火与复燃的可能,而且船上装载的危险化学品也存在泄漏爆炸的危险。因此,现场救助指挥员决定将登船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在熟悉船只环境的外籍人员配合下勘察内部,寻找并扑灭余火;另一组检查难船相关设备,为制定拖带计划与后期实施拖带做准备。

机舱里浓烟弥漫,如黑色帐幕般遮蔽了眼前的一切,火灾后的余温让身着探火服的应急队员们依然身感灼热。由于损毁严重,难船机舱里一片狼藉,队员们在昏暗光线与波浪摇摆中步步惊心般向前摸索,寻找着每一个可能的火点隐患。突然,一处不断冒着黑烟的角落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挑开表面的灰烬,一簇火苗迅速蹿起,并开始向周围蔓延。

“快,这里发现一处余火。”

“呼叫118,呼叫118,发现余火,请求……”

“来不及了,快,进行现场灭火。”

的确,在风浪较大的开阔海域,救助船难以靠近难船并接用自身的消防水管进行灭火,而贸然使用对外消防炮极有可能使本已受损严重的难船机舱大量进水而导致翻沉。

队员们立即拎起携带的小型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直至用尽也未能控制火情。情况紧急,应急分队队长当机立断,抓起身边的一个空桶快速跑上甲板,用长绳拴住空桶,不顾个人安危,趴在一人高的船舷上,艰难地拎起一桶海水跑回机舱。没有多余的商量与指令,训练有素的应急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用找到的容器去甲板拎水灭火,有的找到撬棒清除周边的可燃物品阻止火势蔓延。带着面罩、背着近25KG的空气瓶,在狭小凌乱的机舱与甲板间来回奔跑拎水灭火,厚实的探火服下,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密实的呼吸面罩里,一张张疲惫涨红的脸上却是坚持到底的刚毅。准备撤离的外籍人员也加入进来。这群奋不顾身的队员们带给他们的已不是最初的感动,而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勇气、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终于,余火被扑灭了。看着渐渐消散的烟雾,大家一下子瘫坐在满是烟灰的花铁板上,队员们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庆祝,安静的机舱里此时只有大伙粗重的呼吸声与空气瓶刺耳的低压报警声。

“报告,机舱余火已经扑灭,且无复燃可能。”

“明白,继续加强现场火情巡查。”

“报告,难船电力难以恢复,锚机、绞车等都无法使用。”

“明白,水手长去检查锚链舱剩余锚链与手动设备,准备弃锚。”

“报告,难船设备功率太大,工作频率不匹配,我船电网负荷难以承受,无法直接对其供电。”

“明白,机工长去负责吊装氧气-乙炔钢瓶至难船,做好割断锚链的准备工作。”

坚强后盾,支持有力,凌晨驰援抒豪情

自5月8日凌晨,派遣大马力救助船救助“SAFMARINE MERU”轮以来,东海救助局党组书记肖跃华等领导多次根据现场救助情况与救助指挥召开会议,部署方案。

5月11日23时,救助指挥值班室里依旧灯火通明,值班员们依然不眠不休。为了圆满完成救助工作,局派出岸基救助指挥和技术人员乘“东海救204”轮奔赴救助现场。

5月12日凌晨1时左右,“东海救204”轮克服视线差、风浪大等重重困难,历经4个多小时,终于将岸基救助指挥和技术人员安全送达“东海救118”轮。

在 “东海救118”轮忙碌的救助指挥室里,现场救助人员根据难船的实际情况,迅速更改预定救助方案,制定更加科学符合实际的新方案,并及时协调待命的“东海救117”轮、“满洋7”号、“港兴拖229”等船只进行协助、配合工作。

风,夹杂着浪尖的水花划出阳光下的晶莹;风,也让协助吊装拖带属具的工程船“满洋7”号不安分地摇摆,吊臂难以控制,勉强将替换用的空气瓶与其他保障物资分批吊上难船舯部后,无法再将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乙炔钢瓶安全吊装,无奈,我们只能用绳索将沉重的乙炔气瓶靠人力拉到船上。涌浪让失去动力的难船颠簸不止,船员也难以站稳。虽然垂直距离只有40多米, 但悬在船边的钢瓶来回摆动不止,恰如滞留于断崖一样艰险困难,粗糙的绳索在手上勒出了血痕,汗水划过了额上暴起的青筋,船员们仍咬牙坚持,绝不松懈,直至将所有工具、设备和索具等拉到难船上并沿着船上的过道楼梯将物资设备搬运至各处。时间紧迫,船体严重破损的“SAFMARINE MERU”轮经不起任何耽搁,体力严重透支的救助船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即安装拖带索具,为下一步的拖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机工长固定好气瓶与气割枪,选好位置,在无法弃锚的情况下随时准备割断锚链。

当救助船员站在“SAFMARINE MERU”轮船首奋力拉钢缆时,临风远眺,一种身为海上救助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怀揣着这种自豪感,忘却了疲惫与疼痛,忽略了沉重与颠簸。此时由不得半点迟疑,“东海救118”轮在薛忠林船长娴熟的操纵下,船尾一点点接近这个庞然大物,并成功完成主拖缆的接拖工作。

这时,从锚链舱传来好消息,舱内的剩余锚链并未出现绕结现象,可以通过手动操作释放锚链直接弃锚,无须再进行危险的割断工作。于是,救助指挥员当即决定设置固定好锚标浮球后即刻弃锚。伴随着剧烈的金属撞击声,数十吨重的铁锚拉扯着锚链从锚链舱一跃而出,周围的“港兴拖229”号等拖船也在指挥下迅速顶上“SAFMARINE MERU”轮,防止其漂行。随后,“东海救117”轮也接拖强力尼龙缆准备开始“吊艉”。

一切准备完毕,撤回难船上的大部分船员后,“东海救118”轮开始缓缓启拖。

连续作战,不辱使命,戮力同心敢担当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夜幕下,应急队员裹着大衣坚守在满是危险品且毁损的难船上;寒风里,救助船上的救助船员时刻关注着主拖缆与海面的状况;闷热与嘈杂中,轮机员们正仔细地来回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保证航行正常,确保救助与拖带成功。

舟山海域是个传统渔场,渔民们正赶在休渔期前进行着最后的劳作,海面渔火点点,雷达屏上的回波像撒了一把芝麻。“东海救118”轮刚刚启拖就遇上了航行困难,不断地变化速度和航向绕行在渔船边上,汽笛、探照灯、警灯齐上,希望渔船给条路走,甚至动用海巡艇、港拖前往拦截,避免渔船闯入拖缆。渔船群中尚未突围,不期的大雾又至。当雾浓到视程小于30米时,拖航船队刚好来到虾峙门深水航道的转向点。雷达屏显示航道两侧布满了锚泊船,大雾已使航道上的船舶也就地抛锚。往里转向,几近找不到航路,风险骤增。往外转向,所有周密的进港安排今天肯定泡汤。薛船长立即向VTS了解沿途各航路点的能见度,联系宁波引航站了解港内视程,协调海巡船加强前方瞭望开道,在落实了各种雾航措施后,继续向目的地行驶。

一整夜辛苦拖航,东方开始泛白,视野中却不见渔岛绮丽,也难觅鱼跃鸥飞。晨雾中,红日淡薄朦胧,虾峙门航道舟船满泊。由“东海救118”轮、“东海救117”轮与失去动力的难船“SAFMARINE MERU”轮组成的1 500余米长的拖航船队正在这拥挤狭窄航道中谨慎航行,正用清悦的汽笛声唤醒静谧的宁波梅山港。

看着已经解除拖缆的“SAFMARINE MERU”轮缓缓靠上码头,救助船员一直悬着的心依旧紧绷着。在快速做好交接工作,送别外籍专家和船员后,主机巨大的轰鸣声立即响起,一边驶向港外,甲板人员一边开始熟练而迅速地回收缆绳与各种工具,但这不只是为完成这次拖带任务做简单收尾工作,而是为尽快赶往启东外海,搜寻失联渔船“浙岱渔11307”,救助遇险船员的又一次紧急出动做好准备,也再一次为践行救助使命而坚守在风浪中。

猜你喜欢

拖带火龙锚链
考虑锚链腐蚀因素的锚链舱设计
锚链和锚链轮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及啮合过程力学分析
火龙果园之行
党建引领,铸就“长江‘金’拖带”品牌
船用锚链发展及标准化现状
“火龙”来袭
小火龙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无动力或舵设备故障船舶在港内的拖带作业分析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水下某型拖带绞车张力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