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自信缺失的行为表现、原因及解决策略
2016-06-07王心国
王心国
摘要:《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职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的教育,而自信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它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信缺失会给学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做班主任的经历对中职学生自信缺失的各种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的各种途径,使他们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真正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自信;缺失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121-03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越有自信的人意志力就越坚强,越不怕困难和失败;越有自信的人,就越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做事成功的机率就越高,如果缺失自信可能产生很多消极的思想和行为,有碍一个人通向成功。可见,自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多么重要,然而中职学生很多是缺乏自信的,因此,帮助学生提升自信是我们中职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学生自信缺乏的表现
1.班级常规管理的表现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常常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多话或者做出一些哗众取宠的行为,教师提醒或批评多次,仍然屡教不改。还有些学生在违反纪律后,不管教师怎么批评就是一句话也不说,要么是教师说一句,他有十句的理由和借口。
2.理论课堂教学的表现
在理论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表现得很认真,可当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提问时,却不敢发言,即使站起来也是脸憋得通红,紧张得很。他们害怕在同学面前讲话,更怕与老师对话,他们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很少用眼神。还有一些学生无论上什么课都不好好学,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捣乱,严重影响课堂教学。
3.实训教学的表现
中职学校以就业教育为目标,在教学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学习技能的,实训教学中会安排很多实训项目让学生动手完成。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但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一部分学生总是保持沉默,不敢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不懂,也不会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在独立操作过程中也不会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案,而是消极应对,在不得不做的情况下依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参照同学的作品照猫画虎地把项目完成交给老师应付了事。
4.日常生活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总是独来独往,不和同学、老师,甚至父母交流,且思想上也很消极,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错了也不会承认。这样的学生在班里朋友很少,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也不好。
中职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表现,是中职教师几乎天天遇到的,但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表现下所隐藏的真正原因是学生自信的缺失。很多教师被这些学生的行为表象所困扰,尤其是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教师处理学生的问题如果只看到表象,并且只处理这个表象,可能学生会好一段时间,可是过后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因此,我们要深入地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其实这些学生最根本的问题是自信的缺失。找到这个本质,挖掘自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地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信缺失的原因
1.学生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镜子,造成中职学生自信缺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对其的影响,如果学生的父母不够自信,那这个学生多半也是自信缺失的。中职学生95%是中考的落榜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不好,常常被父母否定、挖苦,渐渐地孩子的自信就被磨灭了。
2.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当
中职学生自信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学生从入学开始,对其评价的标准就是考试分数,通过考试成绩,老师在心中把学生贴好标签,分数高的就是优等生,分数低的无疑都是后进生了。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在经历一次次考试的失败,一次次被老师批评,一次次被否定,导致他们学习的困难越来越多,慢慢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可能就放弃学习,变得自暴自弃,情绪消极、悲观、孤僻,自信严重受挫。
3.学生本身性格的原因
如果说以上两个原因是造成学生自信缺失的外部原因,那么还有一个造成学生自信缺失的内部原因,那就是学生本身的性格。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心理学家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简单地说外向型性格的特点是乐观、开朗、合群、积极、好表现;内向型性格的特点是悲观、沉默、孤僻、消极、逃避等。从性格的特点上我们不难知道一部分中职学生自信不足是由于其内向型性格决定的。有统计显示,外向型性格明显成功的机会要比内向型的高,然而对于性格本身来说,它们之间没有好坏之分。
中职学生自信缺失的行为表现、原因及解决策略
三、提升学生自信的策略
1.改变学生父母的教育观念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学习兴趣和热情容易激发,能主动轻松地接收外界的刺激;而在紧张、心理负担重的氛围中,容易产生高度焦虑和自卑情绪,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排斥。对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可以由家庭潜移默化,用母爱和父爱诱发出来。一个人可以被别人歧视,但万万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视。因此,家庭教育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所以,对因受家庭影响而自信缺失的学生进行家访时,笔者会采用学生父母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学生缺乏自信的严重性,从而逐步改变他们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求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积极、自信的榜样,多用鼓励、认同、乐观、积极的语言和方式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渐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认同,感受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尽快扭转消极情绪,修复心情,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失败与挫折,逐步提升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每一个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老师对待他的态度是非常看重的,老师如果能对学生的缺点、弱点、错误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就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对成绩差、缺乏自信的学生如果能做到不歧视、不冷漠,以真情和关爱来引导感化他们,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利用合适的教育方法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强化学生的点滴成就感,就会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信。
(1)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改变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不自信的原因和表现是不清楚的,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所在,要求他去改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不可能从心里认同和接受。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愿意提升自己的,但是不一定愿意被别人所改变。当我们以老师的身份给学生下命令让他改变时,他也许迫于老师的威严,表面上答应,但内心是却是反感的、不愿意的,所以他不会真正的改变,因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要让一个人有所改变,必须要引起他内心的共鸣,首先得让他认清自信的作用,他才可能愿意去改变自己。因此,笔者借助名人效应,和学生一起分享名人传记和他们的励志故事,通过视频或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常都会被故事吸引,趁着学生感兴趣的时候,抓住机会和他们讨论从名人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在逐步的引导过程中,教师顺势指出自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不自信的弊端以及原因和表现。接下来,让学生写下自己有哪些不自信的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乐意听老师说,也乐意按照老师说的去做。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分享和讨论,学生慢慢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当每个学生都打开了自己心理的大门,就会主动去提升自己的自信,让自己变得越来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和提升,老师要及时地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和赞赏,如此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共同读一本好书,一起看一场电影,一节主题班会,一些集体活动都是帮学生建立自信的好时机,学生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它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毅力和方法。
(2)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增强自信
心理学者认为,家庭和谐温馨,是孩子成长,尤其是自信培养的温床。因此,和谐温馨的班集体,像家庭一样,学生可以在其中通过集体活动提升自信。笔者在班会课和专业教学中会组建若干个优差互补的学习小组,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学习氛围,鼓励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分享、展示自己。小组内同学共同讨论,制定学习目标,有了共同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就会有动力。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成就感,笔者要求他们每天出操时大声喊出班级口号,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得到很多老师的赞许和其他班级学生投来的羡慕眼神。学生看到大家对他们的认可和表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出开心自信的表情。只要学校有类似的集体活动,笔者都会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何提高班集体活动的效应,同学们在慢慢尝到甜头后,学习和活动的热情逐渐升高,连走路、站立、坐姿都更加规范了,因为他们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学生的自信开始有点起色后,笔者就在活动中培养他们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一个学期后,整个班级的情况有了很好的改善,学生不仅爱回答问题了,还喜欢问老师问题了。自信让学生们开始乐意学习起来,老师们也从中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笔者不断地给学生渗透信念、责任、态度、凝聚力、团结、平等互助等概念,让他们不仅从感观上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对自身的重要性,还让他们在思想和理念上加强对集体的认同感,在集体的利益下发展自我,进一步加强自信感。
(3)利用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行动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实际行动使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闪出夺目的光彩,也会影响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多少赞赏和尊敬,从而提升我们的能力和自信。提升自信的捷径就是不断地付出行动去体验成功的成就感,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岗位模拟、情景创建等各种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职位,与学生共同交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常常设置不同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我介绍、故事分享、主题演讲、经验分享和交流等方式逐步提升自信。
3.改变学生自身的态度、思维和行为模式
学生的性格虽然受父母和生活环境所影响,但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中职学生自信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受内向型性格特点的影响,要提升他们的自信,教师需利用科学的性格测评工具(如disc人格测评工具)让学生认识自己性格的缺点。因为学生只有认识到自身的性格缺点,教师才能引导他们改变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态度,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只有让学生改变思维、行为模式,才能够慢慢地改变自己性格现状;最后,改变自身的性格需要不断地吸取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与素质。一个人一旦知识丰富了,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能力和自信是相辅相成的。改变性格固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认识到问题所在,并积极地改变观念和态度,通过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就一定会找回属于自己的自信。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职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的教育,而自信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它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中职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是由自信缺失引起的,如果我们能认清这一现实,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缺失的原因,利用合适的训练方法,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激情,就能让他们成为一名自信的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徐小燕.浅谈中学生自信培养的心理健康论文[J].都市家教,2015(7).
[2]徐鑫龙,杜桂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信培养的策略[J].华章,2012(12).
[3]李太荣,冯文全.中学生自信培养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寸祖梅,杨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J].华人时刊旬刊,2012(9).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