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交通安全习惯

2016-06-07田浩

汽车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马路婴幼儿危险

田浩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句话经常从老师的口中说出,为了鼓励孩子们奋发图强,可我觉得这句话更应说给大人们,告诉大人们怎样保护和培养这些花朵。

目前全球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每个国家都在不断的完善法律和设施来保护儿童的安全,刚来到世上没多久的孩子不应该为成人们的过错来埋单,所以在培养孩子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保护?不是上一堂交通安全课那么简单。

我把儿童分为两个阶段,尚无自理能力需要家长陪伴的婴幼儿和已经有一些自理能力的学龄儿童,对待他们的方式有所区别,前者更多需要保护,后者更多需要教育。如果关键字是习惯,那前者培养的就是家长的习惯,后者是我们需要给孩子们培养的习惯。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篇

婴幼儿是好奇和“无知”的,他们享受周围世界带来的奇妙和不同凡响,但他们察觉不到随之而来的危险,一些大人们的漫不经心都很可能会对他们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过马路

需要带着儿童过马路时一定不要让他自行通过,最好也别只是拉着手,有时候小孩会突然使股邪劲挣脱家长的拉拽,比较稳妥的方法还是抱着,这样可以完全在家长的掌控之中。当然,家长在带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遵守安全规则,不闯红灯,走斑马线,在潜意识里就培养孩子良好的交通习惯。

停车

这几年听到过很多起停车时不小心把孩子撞伤甚至碾死的悲剧,这种事故发生听起来有些不可理喻,可翻过来想想发生这种事故的隐患很常见,很多司机在停车入位前都习惯让乘客先下车,如果儿童下车了他的好奇心很容易让他试图去靠近汽车,这时候因为儿童较矮车内的司机很可能察觉不到外面的情况,所以悲剧就会发生。所以车完全挺稳前不要解锁,不要让孩子离开汽车,孩子在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不要把儿童独自留在车上

儿童被锁在车内致死的事故频发,尤其是在夏天,网上的相关报道非常多,很多家长都是粗心大意忘记孩子还在车上,要不就是出去办事时间太长,这样孩子很可能因为温度过高闷热而窒息,在一辆温度过高的车内15分钟就可能让一个孩子的脑部和肾脏遭到损伤,当体温达到40度左右时器官会停止运行。此外孩子们还会在车内触发一些危险,比如拉动手刹或者点烟器等等,所以在离开汽车时必须带走孩子,任何情况也不要把他独自留在车上。

骑车戴头盔

汽车戴头盔在很多国家就是法律上的规定,但是在中国还属于培养习惯的阶段,电视上几个人并排悠闲地骑着28大铁驴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马路上奔跑着越来越多的汽车,自行车的危险系数也随之提升,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们骑车佩戴头盔的习惯,哪怕只是在小区公园里骑儿童自行车,摔倒后至少还能避免头部受到猛烈撞击。

不要在路边嬉耍

不在马路中间也不要在马路旁边,有汽车的地方都不会很安全,孩子娱乐的场所应该限制在学校内或者小区公园内,在马路旁追逐嬉戏非常危险,除了家长也建议一些物业和保安们在看到孩子们要擅自离开安全场所时给予制止,他们需要更多社会人士的关爱。

中小学生篇

学龄儿童已经有了一些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但是他们仍然处于懵懂阶段,而且他们制造危险的能力要远远超过躲避危险的能力,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发生的意外事故更多

不要横穿马路或者闯红灯

看似老生常谈,可是作为司机仍然经常在路上看到有小孩跑着跳着突然出现在路中间,他们不懂躲避而且目标小很难被发现。这种人人皆知的危险不必过多描述,只需家长以身作则,同时也建议即使10几岁的大龄儿童也不要独自上下学或者出去玩,还是应该由家长接送。

社会篇:

原本在上一篇中我还想写一条关于公共交通安全的习惯,可是仔细斟酌后觉得乘坐公共交通原本就不妥,不能再以我们小时候的年代来衡量如今的社会,社会复杂了但也进步了,这种进步何时能体会到对儿童的保护上呢?比如校车,即使在北京和上海也只有一些国际学校和贵族学校才会配备校车,服务的是本就有能力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庭,而对于那些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只能上公立学校的孩子们而言,社会的力量在哪呢?

教育家长和孩子本身交通安全习惯的同时,更应该进步的是这个社会,是每一个人自我的意识,无论是司机还是路人,当你身边出现小孩儿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保护他,这也应该是一种习惯,应该是一种社会习惯。

猜你喜欢

马路婴幼儿危险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人来车往的马路
喝水也会有危险
过马路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过马路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话“危险”
这份爱穿越马路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