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国企供给侧改革的“机制供给”
2016-06-07
面对新形势新变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从2013年的“三期叠加”到2014年的“新常态”,再到2015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正确认识形势的“怎么看”向开出经济治理药方的“怎么干”不断深入探索。
国企是供给侧的生产主体,因此,国企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整个“十三五”规划提供动力和改革红利。如果不深化国企改革,不能从新技术、新产业、新动力、新效率等方面使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供给侧发力就很难取得成绩。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当前,要求国企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推进资产重组,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但问题是,国企发力供给侧结构调整是有成本和风险的,简单说就是,为什么让我先来?
企业普遍有“求稳怕错”的心理,采取的做法很可能是不作为,现在先稳住,看看再说。以至于上面很有积极性,但是下面怎么也不愿动起来。
现在中央出台的各种文件里都强烈地提出,不拘一格选拔出愿意改革、能够改革的人才,要求给改革者以改革试错的空间,要求各级精英要有这种担当的责任。要让企业经营管理者明白,国企资产不流动,就流失。要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防流失,但不能以防流失为由而拖延国企改革,更不能以防流失为由而拖延清理僵尸企业。与交易过程中的流失相比,体制性流失后果更糟糕、更严重,也更需问责。
当然,充分调动国企干部职工的改革能动性,不能单单依靠精神的力量和行政的作用,还需要配合体制机制的“供给”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用通俗的话来表达,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建设,是围绕“人”的一场变革。认识清楚是前提,分配公平是基础,明确责任是核心,落实监管是保障,奖罚分明是关键,评价考核是杠杆,思想转换是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