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蓝道”规划建设
2016-06-07郑无喧
林 琳,郑无喧,
(1.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2.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
浅析美国“蓝道”规划建设
林琳1,2,郑无喧1,1
(1.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2.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基于对西蒙兹“蓝道”理念的挖掘,介绍分析了当代美国“蓝道”规划多个层面的实践探索,从规划目标、规划定位、规划措施等在内的多个方面总结特点,以期为我国“蓝道”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提升滨水区规划的专项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蓝道;美国;西蒙兹
城市“蓝道”是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地域[1],是城镇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镇环境和城镇文化,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双重效应,对人类有着永恒的内在吸引力。国内对水网水系、滨水区规划的研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但“蓝道”概念少有提及。
美国作为“蓝道”理念发源地,在其全国范围内推行“蓝道”计划,已取得一定成果。借鉴美国“蓝道”规划“自下而上”(从社区实践推广至全国)的成功经验,我国地表水体规划建设实践,比较两者之间的规划差异性,强化对“蓝道”理念的认识,探索我国“蓝道”网络建设,为提升城镇环境与人文建设提供新思路。
1 西蒙兹“蓝道”理念提出与发展
1.1时代背景与理念提出
当20世纪60年代西蒙兹参与到美国城市滨河区规划之际,正是城市美化运动的形成阶段。城市中央滨水区作为美国工业增长的“遗址”,经历了严重的功能退化和物理性衰退,呈现出破败不堪、颓废难兴的景象,可用面积小而狭长,土地权属复杂,行政管理分散(不仅受港务局控制),并且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2]。基于恢复中心城区与清理污染海湾的迫切性,西蒙兹提出“蓝道”理念,旨在将污浊的、功利的滨水区转化为高贵的、宜人的景观。
西蒙兹的“蓝道”理念来源于他复兴中央滨水区的实践经验。在1962到1980年之间,他曾经为芝加哥(Chicago)、匹兹堡(Pittsburgh)、托莱多(Toledo)和塞基诺(Saginaw)做过中央滨河区规划。在托莱多方案中,西蒙兹设计了一个梯田式的花园,利用多层设计将绿化的屋顶插入停车库。沿水域边缘设置的波动路径,可以远眺三河交汇处的景观与市中心新的天际线(见图1)。在Saginaw河畔的研究中,他设计了一个巨型玻璃花园,提供多样用途,使人们在冬天也能有室外活动的感觉。就在这个设计方案中,西蒙兹提出沿河岸进行“蓝道”和“绿道”的建设,并将其渗透到新建的住宅项目和现有的社区中去(见图2),使“蓝道”提升为环境规划理念。
图1俄亥俄州托莱多中央滨水区漫步公园局部规划图
图2密歇根州塞基诺中央滨水区规划图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1]
1.2核心内涵
“蓝道”,即河流边缘及海岸线拓展而出的线性景观,包括各种排水道和湿地。“蓝道”规划,从广泛的生态角度来讲,是将“水”包围在宽度有变化的带状开放空间内,将“蓝道”和“绿道”结合在一起,深入邻里,与不同维度、特征和功能的开放空间相互联系,形成网络状的开放空间系统[3]。在城市范围内,被保护的“蓝道”形成线型的自然走廊,建立起动态互联的网络,承担吸收和过滤水的径流的生态角色。西蒙兹“蓝道”规划的重点包含以下几项:
(1)强调“总体规划”,即以更宏大的角度来看待有限的规划项目范围。采用P-C-D方法,即“完好无缺的保存”(Preserve)河湖沼泽的生态特征,“限制使用与防护保留”(Conserve)众多湿地,在生态作用相对次要的土地上密集开发(Develop)[4]。
(2)开放空间管理。将公园和广场与园林的人行道路、自行车道和公园道路以及被保护的河流廊道、滨河地区和河岸线进行相互联系。
(3)用地权属。“蓝道”用地应纳入公共领域,那些被埋藏在阴沟里或人为开凿的溪流应该公诸于众并实现生态保护,过度开发的滨河地带比如滩地需要收购、拆除、清理和恢复。有足够的土地和适当的规划控制,才能创造相互联系的活动。
(4)视觉关系。通过规划“蓝道”走廊沿线两岸不同的角度变化的视线进行测序,创作富于辨识度的景观。整体视野的拓宽能够减轻河岸两侧各社区之间的物理性与社会性的脱节。
1.3意义与发展
西蒙兹和一些早期景观师,例如威廉·怀特(William H.Whyte)和伊安·麦克哈格(Ian McHarg),是美国滨河转型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认为城市河流不仅用于商业再开发,也是恢复自然与享受自然的重要载体,并用实践项目阐明城市滨河区如何从“功利性的投资”转向“公益性的改造”。通过广泛互联的公园网络重塑城市,这在美国以汽车驱动的文化和深受其影响的城市发展中很少有成功的先例。西蒙兹推动了滨河区的复兴,其“蓝道”规划理念的提出,预示着更全面、更生态的城市河流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后期美国滨水区规划基调。
2 当代美国“蓝道”规划的实践
基于西蒙兹的“蓝道”理念,当代美国进行了“蓝道”规划多方面的探索实践,从城市中央滨水区实践推广至全国性的“蓝道”计划,在形成“蓝道”规划体系的同时,满足微观水体基础设施建设、中观休闲经济发展与宏观区域适应性保护要求。
2.1中央滨水区“蓝道”——微观水体基础设施建设
西蒙兹认为中央滨水区是城市“蓝道”系统的核心,2010年启动的美国纽约东河“蓝道”计划正是中央滨水区“蓝道”规划的代表。东河“蓝道”位于曼哈顿黄金滨水区,曾经是纽约市水体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管理分散、用地破碎,FDR快速路横亘在社区与海滩之间成为纽约市民到达滨水区的人工屏障,并且位于东河风险最高的飓风疏散区和100年一遇洪水平原。蓝道计划不仅要考虑周边社区居民的诉求,还面临极端气候事件和日渐上升的海平面挑战,具体规划内容包括:加强社区可达性与区域连接性;强化区域“绿道”网络,增设绿色基础设施;软化滨水边界;恢复生态栖息地;增加“蓝道”标识系统[5](见图3)。
图3 美国东河"蓝道"计划规划图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7]
东河“蓝道”计划提供了一个动态的框架策略,考虑了气候变化、暴雨暴力威胁、科技发展以及不断发展的交通运输,建立起长期、可持续的愿景,具有弹性与适宜性,并于2014年获得美国AIA 奖[6]。
2.2地方“蓝道”——中观休闲经济发展
州、县或当地市政府则鼓励开发“蓝道”以发展休闲经济,例如北方森林独木舟“蓝道”(Northern Forest Canoe Trail)、田纳西州的田纳西河“蓝道”(Tennessee River Blueway)、法博河“蓝道”(French Broad RiverBlueway)、佛罗里达州的天堂海岸“蓝道”(Paradise Coast Blueway)、哈佩斯“蓝道”(Harpeth River Blueway)以及富兰克林县的弗吉尼亚“蓝道”等。这些地方性“蓝道”主要开展水上运动与生态教育,包括滑水、皮划艇、帆船、帆板、垂钓、游泳、远足、自然摄影、野餐、观鸟和露营[7]。
2.3国家“蓝道”——宏观区域适应性保护
2012年5月24日美国内政部正式提出“建立国家‘蓝道’系统”法令,专设国家‘蓝道’委员会,负责国家‘蓝道’的标准评定”。国家“蓝道”是指国家、区域层面重要的河流及流域,对依赖他们的社区具有极高的休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价值[8]。作为现有国家休闲步道计划(NRT)和国家游径系统的补充,国家“蓝道”专注于水性小径,强调土地和水资源保护的过程,并满足以下条件:(1)“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尤其是市长、县议会、地方企业等;(2)有正在进行修复或保护的项目;(3)与联邦保护地区如森林、公园、动物避难所等连接;(4)创造或保留就业机会;(5)与当地农民或牧民合作;(6)深入广大社区,鼓励青少年活动[9]。
目前已获认定国家“蓝道”有康涅狄格河流域(Connecticut River)和怀特河流域(White River)。考虑到流域内的所有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影响效应,国家“蓝道”将得到全面的适应性保护,主要发展家庭休闲、旅游度假、生态教育、野生资源保护等功能。
3 美国“蓝道”规划的特点
通过对当代美国“蓝道”规划实践的认识,挖掘西蒙兹“蓝道”理念之于美国“蓝道”规划的影响,从规划目标、规划定位、规划措施、管理机构与规划保障多个角度分析美国“蓝道”规划实践的特点。
3.1规划目标历史演变
“蓝道”规划目标的演变反映出美国几十年对滨水区的不断追求。二十世纪中期西蒙兹提出的“蓝道”规划目标是清洁水环境,推动商业、工业投资,重新定位和振兴整个社区。到二十世纪70年代起,“蓝道”规划得到了环境保护法与公益组织的支持,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和鱼类资源也纳入保护范围,更加注重生态多样性。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水修复联盟(Coalition to Restore Urban Waters),通过一些联邦机构和国家环境组织的支持,开始集中修复城市落后社区中的河流、小溪和湿地[10]。21世纪,在美国大户外运动倡导下,以“蓝道”开展的水上定向运动在北美开始成为一个新的潮流,如诗如画地舒展宽阔的“蓝道”为各种技能水平的皮划艇运动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户外探险场所。2010年东河“蓝道”计划集合了提高公共可达性、美化滨水环境、缓解极端气候威胁、恢复生态多样性等多重规划目标。人在水边活动需求的转变导致水网在城市发展中的职能转变,不变的是规划对“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探索精神。
3.2不同层级规划定位
美国“蓝道”系统是奥巴马总统“美国伟大户外”计划中“美国户外大河”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建立21世纪社区支持型河流保护与户外休闲运动。宏观层面的“蓝道”计划是指导社区利益相关者与各种专业组织机构的合作进行流域管理的行动框架,保障河流及其流域弹性与可持续性。合作伙伴包括联邦机构、国家、地方和部落政府、非营利组织、私人土地拥有者和企业。微观层面的“蓝道”计划是一个基于社区的滨水倡议,旨在为具体地区建立一个规划和城市设计框架,包括概念设计和准则、优先项目以及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用于指导后期投资。
3.3规划措施同类比较
美国的“蓝道”计划由多个城市的中央滨水区实践推广而来,落实到每个城市的每段滨水区都存在各自的问题,“蓝道”计划针对具体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以东河“蓝道”计划为例,为了恢复滨水区生态,计划建立了与海塘系统相结合的盐沼,帮助分散暴风雨与浪潮的冲击力;减少硬质防水板的数量,创造一个多样生物栖息地。在罗斯福快速路高架路段之下的滨河大道防水壁外建立淡水湿地,收集和净化高架落水,并配合标识令其具有教育意义(见图4)。为了应对风暴洪涝,将地块内的“绿道”系统抬高,为生态设施(生物沟)提供空间,帮助收集雨水,防止下水管道溢流入东河(见图5)。大量绿色基础设施和屋顶绿化构成了抵御洪水的二级保护系统(见图6、图7)。
图4 高架落水收集方案
图5 “绿道”系统抬高方案
图6 飓风疏散区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7]
为了增加亲水活动,计划恢复了东河游览路线,创造安全访问的亲水空间,并重建新增了众多码头。为满足美国民众对人力船和游泳不断壮大的兴趣,计划在高需求的社区内设置下水点,在历史大桥下开辟公共可达的自然海滩,设置的阶梯状座椅构建露天剧场,欣赏壮丽的景观与节目表演(见图8)。利用过滤河水的浅水池建设河滨浴场,用于休闲娱乐以及水质安全教育(见图9)。增设多处指状码头提供捕鱼、慢跑和船只停靠用途,减少彼此冲突。码头随着潮汐起伏,随时提供预警信息。码头建筑依靠太阳能运行,紧邻本土物种公园(见图10)。天然海滩的海滨地区将受益于“蓝道”计划获得安全的户外游泳和涉水活动。
图7 风暴保护策略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7]
图8 波克林大桥下的天然海滩
图9 河滨浴场
图10 码头改造方案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7]
为了改善和扩大社区访问,计划改良并增加地面过道与人行天桥,以方便人群跨越罗斯福快速路。人行天桥将公园、社区与湖滨大道连接起来,不仅增加了可达性,也为无障碍设施和公园设施的建设提供了空间,不仅是视野眺望的最佳区域,也更保护了电站、医院等几处关键基础设施(见图11)。
为了保证滨水连续性,计划拓宽了人行道、增加行道树种植以鼓励步行。增加高架桥下照明,垂直表面涂以反光材料,倒映出水边风光,使这些区域更加吸引人。在电力基础设施中,增加艺术性和季节性装饰。增设三个层次的“蓝道”标识系统:寻路标牌,有助于引导人到海滨和入口节点;连续性标牌,创建了一个“蓝道”具体的目的地,并提供重要指标;解说标牌,介绍该地区的历史和环境问题(见图12)。
图11 人行道保护电力基础设施方案
与滨水区规划、“绿道”规划相比,“蓝道”规划在具体规划措施上更多围绕着水体(见表1),更多地着眼于水文特征与滨水地区特殊性,更针对性地进行水生生态维育与休闲场所营造,考虑人为活动的可达性与舒适性,也更多地使用生态方法。“蓝道”计划将众多上层次规划、相关规划以及近期建设的公共与私人计划的理念纳入研究范围,创造极具弹性与适宜性的方案。
图12 历史洪水标志;寻路标牌突出飓风桑迪的洪水线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7]
表1 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东河滨水区相关规划比较
3.4管理机构的多维度融合
国家“蓝道”的标准制定、评估、指导、协调建设和监督由国家“蓝道”委员会负责。委员会成员包括土地管理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鱼类和野生动物局、美国地质调查局等。一些重要的非国家级“蓝道”也会专设管理局。1933年,美国国会成立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简称TVA),TVA管理局实质是联邦公有公司,主导产品是电力,同时兼顾政府职能,如流域管理、建设项目审批、稳定电价、促进区域繁荣等。另外一些“蓝道”则由流域内地方政府组成的非盈利性组织——河联盟(The River Alliance)共同管理,通过州旅游局与当地零售商合作[14]。
美国联邦、州、郡、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决策过程中的机构咨询与公众咨询。在政策方案制定和评估中多途径、多形式地听取并吸收公众意见,尽可能地使政策方案趋于完善[15]。东河“蓝道”计划由340多家社区组织、公共机构,用超过1年的时间进行公共咨询,从众多股东大会、公共研讨会、调查和互动网站上获取反馈意见。计划成果附有专业机构及其专家的咨询意见和评估报告,以便公众对政策方案有更全面、更专业的认识。
3.5法律与技术的规划保障
3.5.1法律保障
在国家内政部有一整套支持河流发展休闲、生态修复的法律条例,包括综合环境影响、补偿和责任法,1965年的《土地和水资源保护基金法》,1968年的《国家自然与风景河流法》以及1968年的《国家步道法》等。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TVA法),独立于各州级的行政法令,对土地征用及转让、流域开发、电力生产及销售、电价、债券、财务管理及利益分配等都有规定,并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
3.5.2生态技术
在东河“蓝道”计划中大量使用的绿色基础设施也是保障“蓝道”计划实施并推广的重要因素。生物沟(bioswales)(也叫做生物过滤系统、生物截留系统、生物滤器或生物过滤洼地)是由开挖沟渠、回填介质和植物组成的暴雨径流处理系统,简单高效、成本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区暴雨径流管理的源头控制[16]。盐沼配合有不同大小孔的礁球,是滤食性牡蛎和贻贝的最佳栖息地,吸引鸟类觅食,提供鱼类繁殖孵化场,极具生物生产力。盐沼还能消散风暴潮汐,与海堤等其他防护措施整合。
4 美国“蓝道”规划对我国的启示
4.1“蓝道”范围认定
我国并不常见“蓝道”概念,更多是提及城市蓝线。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蓝线作为江河,湖、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17],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建设部颁布并实施《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对城市蓝线的划定对象、意义、主体、禁止活动和责任主体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蓝线自身没有宽度,目前大部分蓝线保护范围是根据水利规划确定的河道规模、河口宽度和陆域控制宽度而定[18],客观上压缩了“蓝道”存在空间。蓝线控制范围是“蓝道”核心区域,需要进一步讨论蓝线划定标准,依照不同水利条件、区位、土地利用、建成环境等规划因素调整参数。在重点地段设置“蓝道”缓冲区,灵活组织滨水蓝、绿、红线,创造沿河绿化-道路-建筑多样组合模式。
4.2“蓝道”规划体系
美国“蓝道”规划体系是从中央滨水区实践逐步推广至全国,形成国家“蓝道”计划。相比之下,我国城市规划优势在于自上而下的控制力。首先,对于跨区域的水体,需要建立统一的“蓝道”保护开放计划,鼓励流域内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合作进行流域管理,避免出现“各占山头”、同质化竞争问题。其次,构建城乡一体的全覆盖复合“蓝道”网络。将“蓝道”包围在宽度有变化的带状开放空间内,深入到社区、乡村,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共享滨水空间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再次,鼓励社区主导型“蓝道”建设试点,将项目决策权、资金控制权交给社区,制定针对实际问题的改善方案。建立公众咨询、项目公示和投诉机制,建立为社区提供支持的服务体系,满足规划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要求,真正实现公众诉求与公众利益。
4.3“蓝道”规划内容
美国“蓝道”规划内容在不同层面有所区别,国家层面包括对“蓝道”土地与水资源的和谐管理,实现对“蓝道”适应性保护;地方层面通过“蓝道”来发展休闲经济、强化资源管理;中央滨水区则结合交通、防灾、人为活动、公众诉求等要求进行“蓝道”规划。因此,在我国不同层次规划中须进行“蓝道”建设内容的要求,有条件的进行“蓝道”专项规划设计。“蓝道”属于城市规划的专业范畴,其关注对象又是水系保护,与水务管理亦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由环境科学技术、给水排水工程领域以及微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组织机构与城市规划合作完成“蓝道”规划的编制。
4.4“蓝道”规划保障
现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文件[19]。地表水体空间相关规划以地方政府为编制主体,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他地区水环境保护的利益。环境保护设施与保护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无法得到重视,应落实法律责任,科学、合理安排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内容、程序等,从而建立科学良好的法律责任体系,为“蓝道”规划提供法律支撑。
美国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落地性与可持续性,关键在于管理机构的多方协作与极强的公众参与。我国的城市规划应当考虑更为合理的权责分配,避免某一方或几方享有过大的权力,通过管理机构的多方合作与监管,将更有效地提升规划效益。与此同时,我国需要强化规划的公众参与意识,从无参与、被动参与转变为更高层次自我维持性参与。
5 结语
水不仅仅是生命之源,更是城镇建设之基,将“蓝道”融于“绿道”仅仅是我国当前对自然环境规划利用的一种方式。人们必须认识到“蓝道”的核心内涵,以针对性的规划方式来迎合其独特的流动性特点。诚然,我国的“蓝道”规划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真正付诸实践的案例少之甚少,但清晰、准确地选择合理的规划方式,丰富、深入地探求规划的适应性是人们不变的话题。
参考文献:
[1]俞露,丁年.城市蓝线规划编制方法概析——以《深圳市蓝线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7):88-92.
[2] MULLER E K.Urban Blueways: John ormsbee simonds and riverfront planning[J].Journal of Planning History,2012,11(4):308-329.
[3]西蒙兹·J·O.大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王欣.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J·O·西蒙兹[J].中国园林,2001,17(4):75-78.
[5] Manhattan Borough President Scott Stringer,Assemblymember Brian Kavanagh,NYS Department of State Division of Coastal Resources.The east river blueway plan[EB/OL].[2012-05-30].http://urbanomnibus.net/2012/05/the-east-river-blueway-plan/.
[6]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2014 AIA Institute Honor Awards Recognize Excellence in Architecture,Interiors,and Urban Design[EB/OL].[2013-01-13].http://www.aia.org/press/releases/AIAB101271.
[7] 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Recreation[EB/OL].[2006-09-07].http://www.tva.com/river/recreation/index.htm.
[8] Ken Salazar.Order 3321: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Blueways System [EB/OL].(2012-05-24)[2013-06-28].http://governamerica.com/issues/ global-issues/un/agenda-21/rewilding-biodiversity/778-doi-secretarial-order-3321-establishment-of-a-national-blueways-system.
[9] Stuart Macdonald.National Blueways Initiative proposed in America’s Great Outdoors report [EB/OL].2010 [2011-06] http://www.americantrails.org/resources/water/AGO-first-blueway-designation.html.
[10] CHARLES E L.Greenways for America[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
[11]蔡云楠,方正兴,李洪斌,等.绿道规划:理念·标准·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2]于伟.浅析美国东海岸城市绿道建设:以纽约城市绿道建设为例[J].建筑学报,2012(8):5-8.
[13]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city of NEW YORK,East River Waterfront Study [EB/OL].[2014-02-06].http://www1.nyc.gov/site/planning/plans/ east-river-waterfront/east-river-waterfront.page#collapse1.
[14] The River Alliance.Broad River Blueway[EB/OL].[2015-06-29].http://riveralliance.org/project/broad-river-blueway/.
[15]邱宣.美国政府决策的机构咨询与公众咨询[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9(3):39-42.
[16]王书敏,于慧,张彬.生物沟技术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27-1629,163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5令)[EB/OL].(2005-12-20)[2006-11-30].http://govinfo.nlc.gov.cn/gtfz/zfgb/gwygb/2006113033/201010/t20101011_449634.html?classid=416.
[18]徐贵泉,陈长太.上海市河道蓝线编制技术细则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1):5-7.
[19]陈开琦.我国水资源安全法律问题研究[J].天府新论, 2012(6):75-82.
(责任编辑:卢文君)
The analysis 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merican“Blueways”
LN Lin1,2,ZHENG Wuxuan1,1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UST, Suzhou 215011, China; 2.ARTS Group Co., Ltd., Suzhou 21502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 of“blueways”by Simond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lanning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blueways”in many aspect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blueways”are summarized from the planning target, planning positioning, planning measure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blueways”in our country and upgrade the specificity and rationality for the waterfront planning.
Key words:Blueways; USA; Simond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6)01-0060-07
[收稿日期]2015-03-11
[作者简介]林琳(1988-),女,江苏苏州人,硕士,助理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