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的理论可行性分析

2016-06-06邓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

邓魁

[摘要]大学生考核制度是检验大学生水平的一道门槛,是激发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也可以叫做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大学生相对淘汰考核制度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尽管人们在不断探索大学生考核制度,但都只是在细枝末节上进行改动,很多东西故步自封。对此,本研究提出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从我国目前教育阶段、自然生物规律和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等十个不同的层面对高校实行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论证。

[关键词]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不发达教育阶段;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25-03

随着中国实施大众化教育数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总体而言,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但大学生质量却相对下降。“大学生类似于以前的高中生”这种说法在社会上不绝于耳,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口急剧增加,加之大学生自身能力不突出,导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尽管如此,大学生却没有感受到学业压力,在大学生考核方面,只要补考,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能考核通过,除了自愿放弃的学生以外,一般都能获得顺利毕业。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考核制度不断完善,但始终没有提出大学生相对淘汰考核制度以外的大学生考核制度。对此,文章提出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希望与大学生相对淘汰考核制度并存,一起发挥大学生考核制度对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完善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考核制度的理论建设。

一、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

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是指高校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对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施行绝对淘汰的一种考核制度。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是相对淘汰考核制度,也就是说,只要大学生达到一定要求,全部都可以获得学业顺利。绝对淘汰考核制度则与之相对,即必须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获得学业顺利。

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倡导的是竞争式教育,学生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以竞争的胜负来决定淘汰人选,但由于每个学校自身的情况不同,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的淘汰方式,例如,建立比率淘汰制,以一定的比率淘汰一定的学生,淘汰的学生给予留级,未淘汰者则通过。目前,这种机制在研究生面试录取已经广泛使用。

案例示范:某大学市场营销专业1班共招生30人,大学一年级,按照综合总成绩进行排名,排名最后一名的同学给予留级处理,还剩29人;大学二年级,仍按照综合总成绩排名,最后一名给予留级处理,还剩28人,大学三年级,再按照综合总成绩排名,对最后一名给予留级处理,大四毕业还剩27人,这27人都将顺利获得毕业。最终淘汰的比率为10:1。

二、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建设的可行性

(一)自然生物规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应尊重个人,但更应该尊重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万物都有其获得的权利,但万物也都有其淘汰的宿命,人类之所以能生存在这个世界,在于自身不断进化,自我淘汰。如果出于同情,学校把一个应该淘汰的学生留了下来,按照蝴蝶效应,这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

目前,有些学校人道主义泛滥,不合格的学生仍然能够顺利毕业,短时之内,也许这对学生和学校都会产生好的作用,一方面,学生能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另一方面,学校则提高了毕业率。但长远来看,可能双方都会酿成不好的结果。首先,对这学生自身而言,本该淘汰而没有淘汰,这会使该学生仍然保持以前的作风而不思进取,学生也因此在学校没有获取更多知识,进而到社会上找不到好的工作,就等于学校给学生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其次,对学校来说,学校不能严格淘汰学生,对部分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仍然给以特殊关照给予其毕业,会使学校管理放松,威信下降。同时,这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周边的同学,产生群体堕化。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同学,他们不仅可能会麻木追随不正之风,而且也失去了一个反向警告,因此,当我们淘汰一个人时,我们也许拯救了一大批的人。

(二)资源的稀缺性

高校拥有社会没有的一些教育资源,只有大学生才可以获取这种资源,但如果大学生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资源,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是对没有资格享受这种资源的非大学生的不公平,他们想获得却没有机会。人们受教育是要缴纳一定的学费的,人们付出了成本,人们能够尽可能的多获得教育资源,但如果没有珍惜的话,从一个经济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是不理性的。尊重资源的稀缺就必须追求效率。经济学学者厉以宁教授认为,资源总是稀缺的,在使用稀缺资源时,使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优,这才是公平”。就教育的社会性而言,公平是其主要方面;就教育的经济性而言,效率是其主要方面,效率与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所要顾全的两个方面,二者并不相悖。

(三)不发达教育阶段

我国的教育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不发达教育阶段。我们没有理由反对竞争式的淘汰教育,因为我们的教育还在发展,除非我们达到教育的理想状态。在这种理想状态下,教育应当是这样的,人人都能做任何事,没有了知识的差异,学习如同吃饭一样,从精神需要转变为身体需要,所有的人会因为没有学习而选择死亡。然而目前来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对教育的投入是有限的,学习也是我们被迫的,我们需要学习来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使自己获得生存。

(四)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学校的不严格教育会使得弱势学生变得更差,加重弱势群体的负担,增加教育不公平。据中国教育报报社的调查显示,2013年,来自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87.7%)并不低,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则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只有69.5%,两者就业率相差18.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30.5%的人难以落实工作,这一比率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同时,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体现在低就业率上,而且体现在就业质量方面。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农村学生没有更加自我严格要求,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农村户籍的大学生学习努力程度并没有显著高于城市出生学生的努力程度,相反,不少农村户籍的学生受到了城市户籍的学生一些惯性不良行为的影响,例如追求高消费,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五)淘汰符合学生正常心理发展

绝对淘汰考核制度倡导的是一种压力式教育,淘汰必然对学生产生压力,但压力是不能避免的,人们不能因为压力的存在而故步自封,不敢突破自我,挖掘自我潜能。在中国,学生一直面对者淘汰问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再到大学最后到社会工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淘汰过程。

与之相对的则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正常的心理成长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是越来越强的,且呈指数上升。初中生比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强,高中生比初中生心理承受能力强,大学生比高中生心理承受能力高。但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比高中生强很多,究其原因发现,是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工作压力的强大,没有感觉自身存在被淘汰的威胁,大部分大学生都只有在大四上学期才感受到这种压力的存在。而高中生则直接面临着升学压力,从高一开始自身就已经感受得到。感受不到压力自然就不会产生抗压能力,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水平自然也就不会高于高中生很多。因此,建立一个连续的淘汰机制对人的心理成长非常关键,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一直加强淘汰,不断增强压力,只有这样,人的抗压能力才不断增强,大学生才能以最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六)已经经过淘汰的学生可以进行再次淘汰

大学生都是通过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而迈进大学的校门的,此前,他们也已经经历了选拔性的中学考试,可以说为了成为大学生,他们在之前所学习的那段时间已经面临了无数次的获取与淘汰,在高考面前,能得到高分的学生就能够上好大学,不能达到一定分数线的学生就只能被淘汰,这被每一个高中生自身所认同,被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同样如此,已经经过淘汰测试的大学生也可以进行再次淘汰,这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应当被接受且同样认为是理所当然。在中学阶段,他们可以淘汰他们的同龄人,同样在大学,他们也应当接受自己成为被淘汰者的可能。

(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淘汰学生提供了先天条件。如果说中学时段,学生存在天资与态度两个方面的问题,且天资还占有相当重大的成分,那么进入大学,学生只存在态度的问题,就是愿不愿意努力学习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大学只要愿意努力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功课。这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大学生之间的资质差距大。这种差异性有的是先天就有的,基因遗传的,有的是后天才有的,是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家庭背景自然而然造成的。大学生先前的差异性是不可磨灭的现实,我们需要正视他们的存在。其次,大学生的态度,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愿意努力学习,调查发现,主观不愿意努力学习的大学生大量存在,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而这不愿意努力学习的大学生人则会被淘汰。最后,大学功课具有一定难度,每一个学生都能把功课学好这是不现实的,每一个人都能把功课学的一样好更加不现实。所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考核。

(八)淘汰学生并不等于否定学生

淘汰是建立在一定考核手段之上的,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任何测量都是对其部分属性的测量。我们淘汰学生是建立在学生部分属性低于别人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我们不能够全部否定学生,因此,可以这么说,被学校淘汰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学生,数年之后,他或许比那些没有被学校淘汰的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有这样的学生出现而否定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只要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重很小,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创造了大多数,牺牲的只是少数。

(九)大学生努力学习程度将会剧增

绝对淘汰产生的是一种绝对的压力,我们是否能通过考核,决定权并不完全在我们自己手中,还与他人存在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突破自己,来战胜他人来获得成功。据有关调查访问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如果学校实施绝对淘汰考核制度,他们对学习的努力程度将远远高于目前的努力程度。可见,在实行绝对淘汰考核制度后,对大多数想要获得学业顺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进而,这将对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大学生自信程度上升、大学生就业压力缓解、国家教育质量提高等等。

(十)实际已经存在被淘汰学生

目前,我国各高校施行的是相对淘汰考核制度,但各高校都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毕业率。有自主放弃大学学习的,也有因为没用达到学校的要求而不得不放弃的,对于这一小部分大学生,他们在现实中确确实实已经存在,且将一直存在。实施绝对淘汰考核制度,他们仍然是主要的被淘汰者,只是淘汰的方式不同而已。而对于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们被淘汰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有这些自愿被淘汰的人群在,学校对绝对淘汰考核制度把真正努力学习的学生淘汰掉而本该淘汰的学生却没有被淘汰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结束语

大学生考核制度研究是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是对目前大学生考核制度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提高学生素质、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作为一种新的高校对大学生的考核制度,目前存在理论不足,实践空白的局面。大家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大学生绝对淘汰考核制度进行合理辩证的批判,在理论上不断进行论证完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具体方式,完善其不足,发挥其最大效益。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视角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高中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研究
比较中美教育公平,反思我国小升初择校问题
菏泽一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分析和对策
浅论中小学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