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2016-06-06彭媛媛王晓钰
彭媛媛+王晓钰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经济发展,已发展成为我国现如今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民营企业重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等障碍。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民营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各种融资担保体系,但其与银行相比仍有风险大和体系不完善的弊端。本文主要通过对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的分析,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现状,提出完善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工作和促进经济的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我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如何分析和控制担保机构的风险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民营企业担保融资机构的现状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担保融资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已成为民营企业间接融资受到阻碍的重要因素,我国借鉴了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入了信用担保这一理念。信用担保是指由由专业的机构提供合理的、制度化的保证,属于第三方担保,基本功能就是保证其债权的实现,促进资金的流通和其他的生产药物的融通。对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担保融资体系,促进民营企业融资有很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为担保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担保机构发展迅速
从世界各地的国家来看,我国担保业起步较晚,第一信用担保公司于1993在中国正式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缓解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额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担保业的发展,担保机构的逐步成立完善以及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的出现,其宗旨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围绕经济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担保业务、股权投资业务及与信用额度相关的中介性质的服务,有力的推动了民营企业在经营上的扩展。
2.担保机构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目前,担保机构的性质和组织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从其设立的宗旨和出资来源上看,可分为政策,商业,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目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以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主要形式。从担保机构的性质看,可分为以企业法人为主体的信用担保机构和以社团法人为主体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是企业法人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从担保机构组建层面来看,有省,市、县级。从被担保企业来看,可以分为封闭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半封闭型的信用担保机构、开放型的信用担保机构。
3.担保机构资金筹集途径日趋多元化
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并加快了民间资本广泛进入信用担保业领域的步伐。担保机构有政府的财政资金,共同基金,企业会员基金和私人投资,也有资金的合作基金。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是担保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其原始资本的主要来源。这充分反映,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担保机构,及其企业管理正促使担保业的发展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引导型,多元化发展。
4.防范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发展较为稳健的信用担保机构,其担保资金的数额及其放大范围在4~8倍左右,担保能力中的工资支付能力也逐步得到增强。分布遍及全国的担保机构也都大都采取多种措施手段来防范和控制并转移风险,通过制度建设来维护企业的信用等级,实施的一系列反担保措施也能够转移并防范担保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将风险在发生前和发生中就扼杀在摇篮中,并通过规范业务的操作,层层严格把关风险的规避,逐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民营企业担保融资所面临的风险
根据一般的风险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分为以下几类:
1.环境风险
目前,在中国唯一的《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来为担保机构提供专门法律依据,没有其他的法律和法规来为其提供特殊保护。主要来约束企业之间的互保行为,重点保护债权人利益,也没有成规模的的规范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内控制度、行业监管、行业自律、市场准入等内容。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票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的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缺陷的内部运作流程,人员,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的业务操作过程中,操作风险主要是:(1)在担保前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2)担保后跟踪不积极。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某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从而给银行或交易对方带来损失的风险。担保融资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日常经营中提供担保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信用风险,
四、提升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控制的策略措施
影响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的因素很多,降低担保的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是需要民营企业在融资担保过程中考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与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直接相关。
1.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和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及社会征信制度建设
通过专业评级机构对担保机构的融资资源、资产组合和偿债能力的全面的信用评级,揭示担保机构的风险,并将其融资状况通过评级向公众披露,以便于出资者、监管机构、合作伙伴得到客观、公正的信息,用以维护担保融资市场的秩序和市场的公信力,防止担保融资风险的发生。针对民营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信息失真现象,担保融资机构、银行、税务机关与工商部门应大力合作共建信息平台,确保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的一致性。
2.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控制
民营企业担保融资机构应坚持风险分散的原则,加强对风险的规避意识和防范力度,对担保融资的金额和客户在保期间的资金余额情况实行实时监测,并用制度对其使用进行限制和控制。担保融资机构还应建立和完善融资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体系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对融资担保业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并实行担保全程的风险管理制度。
3.建立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理牵制机制
在银行和担保融资机构的合作上,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协调,并推动双方的合作。严格开展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监督,监督企业的贷款资金使用。协作银行应积极引导担保融资机构业务向高新技术企业和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倾斜。建立银行和担保融资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的制度,互相监督,促使信贷、担保业务的健康、长久发展。
4.规模和风险收益相对称
从市场角度看,各个行业的规模是和行业实力成正比的,担保企业规模越大,被担保企业的能力及业务范围也就越大,就有足够的能力去降低担保融资的风险。只有集合众多的被担保企业,扩大行业实力规模,有能力承担业务风险,才能够承担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正确的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使风险与收益相对称。
5.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工作能力
定期组织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进行道德、经济、金融、法律等业务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强化及拓展训练。并在担保融资机构内建立健全监督问责制度,使担保机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使之真正在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留倩,陈华.基于风险投资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价格月刊,2011.
[2]沈俊,孙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6),68-70.
[3]李桂云,袁青.浅谈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业经济,2011.09(05),71-72.
[4]林琳.浅析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时代金融,2014年第9期中旬刊(总第564期),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