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安徽省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2016-06-06张婷婷

2016年17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安徽省

张婷婷

摘 要:基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本文界定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论述安徽省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探索提质路径,为中部崛起做出贡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

一、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甚至平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是一种强调总量经济的状态。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地方各省市都主动降低经济增速的预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劳动力要素对经济的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靠“人才红利”和科学技术,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抓手、新引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积极寻求经济结构的对称、要素驱动的转化、市场活力的释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性、包容性增长。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

经济增长质量是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数量而言的,比经济增长数量有着更丰富的外延。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大都从要素的角度阐释经济数量上的增长,很少关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从哲学上来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只有数量扩张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目前学者们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具体内涵和外延还未形成统一明晰的研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还局限于经济数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属于一种广义的经济增长,以数量增长为基础,是量与质的统一体。经济增长质量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应该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生产效益、经济结构、生存环境质量、社会福利水平,指一个经济体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符合经济科学发展的规律、满足人民精神物质的需求。

三、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想分析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因素,可以从劳动力生产效率、经济增长结构、居民消费水平、收入福利分配、环境代价五个维度考虑。

(一)劳动力生产效率

劳动力生产效率决定了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证经济增长速度,进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青年劳动力的比重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丧失,急需开发人力资本。集知识、管理才能、技术于一体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生产效率,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用,让人才洪流在产业链中充分涌流。

(二)经济增长结构

经济结构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产业结构、需求供给结构、消费投资结构、城乡结构等。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兴起,是经济质量提升的表现。“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举措,以钢铁为代表的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居民的有效需求与生产之间存在脱节,资源配置效率极其低下,供给端结构调整成为重中之重。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在拉动经济增长时过分依赖对外出口和投资,内需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地区差异大,不利于推动城镇化的进程,打破二元结构是经济增长的长足动力。

(三)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反过来也作用于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来自消费、投资和出口三个变量的贡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5%,大于投资与出口。消费是生产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边际消费倾向对经济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防止经济过快滑坡,在经济过热时抑制经济过快增长。当前国内内需不足,为刺激居民消费,需要培育新的消费点,把我国主要依靠投资出口的经济增长转为主要依靠居民消费上来,优化经济结构。

(四)收入福利分配

收入福利分配状况通过需求、投资、社会环境等中间变量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收入分配不平等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穷人的购买力有限,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富人的需求,这种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收入不平等会使穷人减少投资,富人投资水平有限,进而限制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社会问题滋生,国内经济政治环境恶劣,阻碍了经济增长。

(五)环境代价

中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这种方式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难以为继。有资料显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湿地受工、农业污染,蓝藻暴增,湿地锐减,已无法发挥自我恢复水质功能。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水质进一步恶化,已经开始影响沿江城市的饮用水安全。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转变成集约型增长方式,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走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之路。

四、政策建议

安徽省应立足于经济新常态提供的新的契机,切实谋划自身经济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提质增效,安徽省还需要朝着以下方面努力:

(一)调整产业结构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目前工业以高能耗、低附加值的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因此要重视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水平,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绿色GDP。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快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式发展,引领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型,引导传统工业向高附加值、深加工方向发展。淮南、淮北、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出现发展瓶颈,面对经济下行和削减过剩产能的压力,安徽要打响“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攻坚战,做优盘活存量,加快转型步伐。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新常态经济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安徽省政府要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活力,让市场去配置创新资源,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倡导科学技术创新。安徽要以合肥、芜湖、蚌埠地区为依托,加快建设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形成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有效抓手。要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合芜蚌地区高校密集,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科研能力很强,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安徽拥有一批创新平台,一批处于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出现机器人、智能语音、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要加快推动创新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三)加快建设基础设施

安徽省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推进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规划区域轨道环线,构建省内各区域互联互通。要着重农村和复杂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建立城乡长效发展机制。打通合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借助“高铁+”模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立体交通网络,打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大动脉,促进资源更好地优化配置,使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充分流动,加强地区交流合作。

(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皖南、皖中、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皖北地区相对薄弱,要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深入挖掘各区域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各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不同区域合理进行定位,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创新开发模式。要充分利用“合芜蚌”这条经济大动脉,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协动发展。优化全省行政空间布局,进而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

(五)贯彻生态文明理念

安徽省应该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也是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加强长江、淮河、巢湖等水域综合治理,保护饮用水源,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针对皖北地区严重的小麦秸秆焚烧问题,政府要完善法律惩戒政策,同时引导农民综合利用秸秆,变废为宝。(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为201510378367。

参考文献:

[1] 郭立宏.对经济增长质量理论逻辑的系统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2] 叶初升,李慧.增长质量是经济新常态的新向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3] 胡家勇.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动力的转换[J].区域经济评论.2014(06)

[4] 任保平,魏婕.追求质量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题[J].经济纵横.2012(04)

[5] 惠康,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一个文献述评[J].求索.2010(02)

[6] 冯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