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拓展

2016-06-06孙海波

现代交际 2016年1期
关键词:服务育人

孙海波

摘要:素有“第二课堂”之称的高校图书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肩负服务育人功能。尤其作为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更注重服务育人的成果。但就实际应用来看,存在与学科建设配套、与教学活动协调、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等诸多问题,探索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育人功能的路径,有助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创新;服务育人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87-02

高校图书馆被誉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中心、信息化建设基地”[1]。可见,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机构,其建设发展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2]。作为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更注重功能的实效性。而服务育人功能正是考察应用型图书馆在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延伸、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作用的重要标准。

一、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的体现

“育人是学校的本职和使命。从高等教育内涵来看,学校不仅承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责任,更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3]而服务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其首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贴近高校生的实际需求,包括学习需求和就业需求,重点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为高校生步入社会和继续深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随之应运而生的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也纳入了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战略中。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在学科建设、教学活动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各个层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服务育人功能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体现

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来看,欲培养应用型人才,则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应突出应用性。也就是说,在学科建设上,不仅要夯实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尤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而图书馆是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场所,素有“第二课堂”之称。在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方面,不仅需要发挥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还是发挥其服务功能,强化文献资源及其检索功能,在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实践能力磨练的机会。

(二)服务育人功能在教学活动方面的体现

应用型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应强调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实践性。从现有高等教育的授课模式来看,教学活动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向课外教学活动延伸。因而“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应用型高校图书馆除配合学科建设设置相应的应用性与实操性较强的书籍外,还积极发挥图书馆功能区域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与演示的平台,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视野。当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通过日常教学活动的不断积累,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不断地磨练。故一些高校扩大教学实验区域,在图书馆增设演示厅,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服务。

(三)服务育人功能在满足个性需求方面的体现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自主性,其自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自信与个性,标志其人格的独立。这是成长与成熟的体现。因此,高等教育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育环境创设,还是教学活动设计,尊重学生,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首要目标。尤其在应用型人才教养方面,更需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因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技能的掌握,而知识的内化程度唯有学生自己最了解。故而更强调自学、自修,教学活动以启发为主。因此,图书馆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它不仅肩负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阅读环境的责任,还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校应用型图书馆设有多个功能区,包括理论书籍和实践课堂,其服务育人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助推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尽管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已广泛使用,其服务育人功能也广受重视,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应用型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来看,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还远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其服务育人功能也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一)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与学科建设脱节

从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理念来讲,应与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相匹配,至少应保持同步,以发挥其“第二课堂”作用。但从目前应用现状来看,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仍保持计划体制下的服务育人理念,不仅专业性的实践操作书籍较少,且与学科建设脱节,很难满足学生拓展专业性知识的需求。另外,在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很多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仅使用公共图书馆借阅平台,或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子系统存在,并未构建自有文献资料数据库。服务育人功能的宗旨,即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而并非以“经费紧张”“物理空间限制”等客观条件作为服务落后、育人能力不足的借口。

(二)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与教学活动不同步

突出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宗旨,既要符合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也要提高自身服务育人能力,才能保持与教学活动的一致性,从而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仍然实行计划体制下图书馆的借阅制度,对书籍借阅、文献资料查询服务加大力度,却没有突出高校图书馆应与教学活动相同步的特点,甚至与教学活动完全脱节。而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由于缺乏独有的文献数据库,尽管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但缺乏自身特色,很难吸引学生使用,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应用型高校实践操作性课程为例,很多高校要派遣学生到校外进行实习。也有一些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举行讲座、学术交流活动,但往往以提高学校知名度为出发点,很少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目标,进而造成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与教学活动不同步的现象频频发生。

(三)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未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更加注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为宗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却极少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这是由于很多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陈旧,工作人员还是计划体制下的服务理念,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化,而图书馆仅为大众服务,未建个性化服务项目,故而无法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创新需求。

三、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尽管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发挥服务育人功能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作为应用型高校主要的辅助教学基地,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现服务育人功能方面,只有选对路径,必然可成为推进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动力源。

(一)贴近学科建设

针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与学科建设脱节的现象,提升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与学科建设的粘合度,有助于保持课内、课外教学的同步,使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切实成为第一辅助教学基地。从转变服务理念开始,由被动信息服务咨询向主动信息服务咨询转变。主动信息服务咨询将图书馆服务工作主动化、细致化,不仅辅助教学,还发挥其辅助科研、辅助学习的功能,使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更加贴近学科建设,贴近教学前沿。

(二)贴近教学活动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活动始终是主角。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所配合的主角也是教学。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与教学活动不同步的现象,积极强化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藏书储备等方面的功能,使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贴近教学活动。

一是丰富藏书储备。

二是加强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

(三)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服务育人的根本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可增加学术交流机会,特别是先进技术交流座谈等机会,吸引广大师生参与交流活动,而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所参加的交流活动,以增加学生接触先进知识、理念和技术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身定位和学习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图书馆网站创建师生学术交流论坛,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导师,进行学术交流,甚至加入教师的科研小组学习,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障其在科研道路上能够走远;同时图书馆还应加强对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的加工能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升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育人能力。

参考文献:

[1] 贲鸥.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及风险规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09):123.

[2] 李玉花等.高校图书馆功能拓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9):1-2.

[3] 马明欣. 高校图书馆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我见[J]. 人才资源开发, 2015(18):38.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服务育人
勤工俭学发展战略的思考
浅谈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管理
心理健康视阈下窥探大学生教育模式的改革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提升学生公寓“服务育人”水平、打造服务育人“第二课堂”
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做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者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境与出路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共青团思想引导和服务青年的工作途径
美国大学服务育人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