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农场退耕还林杨树云杉混交模式
2016-06-06刘显忠,周世忠,戚玉龙
铁力农场退耕还林杨树云杉混交模式
铁力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延伸带的残丘漫岗,属丘陵地形。这一地带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沙粒含量较高,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养分易于流失。农作物产量低且受低温、早霜、内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多年的耕作造成了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进一步恶化,不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
1 治理技术思路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采伐利用、过度垦荒、樵采等活动,使森林资源锐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营造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针阔混交林,利用杨树幼年为云杉遮荫达到一次造林两次受益的目的,积极扩大农场现有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被率,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使之成为农场职工致富的新途径。
2 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2.1整地。整地时间要在造林前1年的秋季进行,整地方式采用机械全面整地,深翻25~30 cm,整平耙细后用农机具起垄,垄宽65 cm。在春季造林前采用穴状整地,穴径和深度均为40~60 cm,穴间距2.5 m,行间距2 m,平行排列。
2.2造林树种选择。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调节种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对保证顺利成林、增强稳定性、实现培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混交树种选择不当,可能压抑或替代主要树种,或者被主要树种从排挤出去,使培育混交林的目的落空。树种选择要求:与主要树种的矛盾不易过大。混交树种应该与主要树种之间在生态位上尽可能互补,种间关系总体表现以互利或偏利于主要树种;具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的特性,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经济和美学价值;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的树种,以利采种育苗、造林更新,调节种间关系。在主要树种确定后,根据混交的目的和要求,参照现有树种混交经验和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借鉴天然林中树种搭配的规律,确定混交树种。阔叶树种选用小黑杨(三根二干苗),针叶树种选用云杉(4~6年生苗),小黑杨每公顷栽植2 000株,混种云杉每公顷栽植3 000株。
2.3造林
2.3.1混交密度。林分密度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和功能的最大发挥。密度总体对树高生长影响比较小,不同树种表现不同。一般地,在相当大的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的作用很弱。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表现在在竞争作用以上的林分密度范围林分密度与林分平均胸径呈负相关关系。对于林分来说,存在生物学最适密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林分的群体结构合理,生产量最大,林木个体生长健壮,干形良好,林分稳定。造林株距(穴间距)2.5 m,行间距2 m,平行排列。小黑杨每公顷2 000株,行间混交云杉,每公顷3 000株。
2.3.2造林方法。全部采用植苗造林,苗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完好的植株,随起随栽。造林时间4月20日~5月1日,顶浆造林,造林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提高造林成活率。
2.4抚育管护。在全面整地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株间全面除草、除萌、松土等抚育管理。造林后2~3 d对苗木进行一次扶正踩实。确保苗木无倒伏、倾斜现象。同时,将苗木地上1 m以下的主干进行涂白,防治病虫害。栽后的第1、第2年的5月、6月、8月分别进行1次抚育除草工作。对个别没有成活的苗木,要在当年秋季和来年春季及时补植同龄大苗。同时要加强保护,严防人畜危害和火灾发生。
3 模式成效
铁力农场退耕还林面积2 667 hm2,其中杨树、云杉混交林2 000 hm2。经过10年的精心抚育,杨树达到主伐龄后林下云杉也已郁闭成林,杨树出材120 m3/hm2,每立方米按200元计算,总产值4 800万元。云杉出材225 m3/hm2,每立方米800元计算,总产值36 000万元。主伐期按60年计算,农场每年林业增加产值680万元。
4 适宜推广区域
本模式适宜在条件相似、土层深厚的山地丘陵区推广应用。
166500黑龙江省肇源县林业局刘显忠周世忠
166514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营林站戚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