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价值和均衡价格

2016-06-06

学习与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供求关系劳动价值

冯 金 华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劳动、价值和均衡价格

冯金华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把商品的价值与均衡价格混为一谈,并局限于只是从呈现于市场表面的供求关系和竞争现象来说明均衡价格和价值,因而,既不可能揭示隐藏在均衡价格背后的价值本质,也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均衡价格。实际上,根据等价交换和劳动价值论两个基本假定容易推导均衡价格与价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所谓的价格—价值方程;在该方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地说明,尽管从表面上看,均衡价格的决定、实现和变化都要受到供求关系和竞争的影响,但最终却是由商品以及货币的价值亦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关键词:劳动;价值;均衡价格;供求关系

一、引言

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如果要找一个最中心、最基础的概念,恐怕非“均衡价格”莫属。实际上,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绝大部分理论(也包括所谓的“非均衡”理论)都是围绕着均衡价格的概念而建立和展开的。然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至少存在两方面的局限。

首先,它总是把均衡价格与价值混为一谈。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在其名著《价值与资本》的“引论”目录中声称,该书的首要计划就是“对价值学说之探究,包含对各个市场间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之研究”[1]1,但实际上,通篇讨论的都是价格和均衡价格的问题。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德布鲁的代表作《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尽管书名里包括有“价值理论”,但内容中却是连“价值”的字样也难觅其踪[2]。实际上,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价值”一词已经沦落为“均衡价格”的另外一个说法,失去了独立的科学含义。以均衡价格概念取代价值概念、以均衡价格理论取代价值理论,早就被绝大多数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视为理所当然[3]156。

其次,由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总是混淆均衡价格与价值,所以它也总是混淆均衡价格理论和价值理论。例如,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均衡价格被看成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因此,价值也被看成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无论是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还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都是从且仅是从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来说明均衡价格或价值。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关注的是单个的市场,即是在假定所有其他市场情况都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孤立地研究某一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状况如何影响该市场中商品的均衡价格或价值;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则进一步考虑到不同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关注的是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即所有市场中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如何影响所有商品的均衡价格或价值。

容易看到,把均衡价格和价值混为一谈既存在“质”上的问题,也存在“量”上的问题。从“质”上讲,均衡价格和价值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后者是“绝对量”,衡量的是一单位商品中包含多少单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前者则是“相对量”,衡量的是在均衡状态下一单位商品相当于多少单位的货币。换而言之,均衡价格仍然属于价格的范畴,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即恰好使得供求相等的价格。进一步来看,即使不考虑均衡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区别,仅从“量”上讲,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通常也不会恰好等于它的价值,因为“商品的价格只是它的价值的货币表现”[4]54。换而言之,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不是等于它的价值,而是等于它的价值与单位货币价值的比率。只有当单位货币的价值恰好为1时,均衡价格才会恰好等于价值。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完全依赖供求来解释价值更是颠倒了因果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供求比例并不说明市场价值,而是相反,市场价值说明供求的变动。”[5]213“如果供求一致,它们就不再发生作用,正因为如此,商品就按照自己的市场价值出售。如果有两种力量按照相反的方向发生相等的作用,它们就会互相抵消,而不会对外界发生任何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发生的各种现象,就必须用另外的作用,而不是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来解释。如果互相抵消,它们就不再说明任何事情,就不会对市场价值发生影响,并且使我们更加无从了解,为什么市场价值正好表现为这样一个货币额,而不表现为另外一个货币额。”[5]211

实际上,即使就均衡价格本身而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解释也是流于表面和肤浅,因为它只是满足于从供求关系来说明均衡价格,而完全忽略了隐藏在供求关系及均衡价格背后且对供求关系及均衡价格起着决定作用的价值。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曾借用所谓“自然价格”的概念做过很好的分析:*自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51。“当同一商品在不同时期有两个不同的‘自然价格’时,如果商品在两个场合都按照它的‘自然价格’出售,那么供求在每个场合都能够互相一致,并且必然互相一致。既然在这两个场合,供求比例没有差别,而‘自然价格’本身的量有差别,那就很明显,‘自然价格’不依赖供求而决定,因此也极少可能由供求来决定。”[5]214

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价值等同于均衡价格,又把均衡价格归因于供求关系正好相反,本文要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实现和变化。具体来说,首先,根据价值规律的两个基本内容,即商品的交换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所谓的“等价交换”);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所谓的“劳动决定价值”),推导均衡价格与价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所谓的“价格—价值方程”)[6][7]。其次,根据价格—价值方程说明,任意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该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等于该商品本身的单位价值与单位货币的价值的比率,从而证明,价值是均衡价格的客观基础。再次,根据价格—价值方程说明,任何偏离均衡水平的价格之所以会导致供求失衡,是因为在非均衡的价格水平上,商品本身的价值不再等于商品通过交换所能够得到的货币的价值。因此,是商品的价值与商品所能够交换到的货币的价值之间的失衡导致了供求的失衡。同样,价格越高,之所以供给量会越大而需求量会越小,也是因为相对而言,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就越是低于它通过交换所能够得到的货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与商品所能够交换到的货币的价值的相对大小,说明了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和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最后,根据价格—价值方程说明,供求关系的变化之所以会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化,是因为伴随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发生变化。因此,最终来看,仍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非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价值和均衡价格的变化。

二、价值与均衡价格的决定

我们从等价交换的假定开始。“商品流通就它只引起商品价值的形式变换来说,在现象纯粹地进行的情况下,就只引起等价物的交换。”[8]184“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交换或出售是理所当然的,是商品平衡的自然规律。应当从这个规律出发来说明偏离,而不是反过来,从偏离出发来说明规律本身。”[5]209

设整个经济包括n个生产部门。其中,部门i(i=1,…,n)生产商品i。若商品i的单位价值和价格分别为λi和pi,每一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为λg,则pi就是一单位商品i能够交换到的货币的数量,而乘积piλg就是它能够交换到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于是,根据等价交换的假定必然有:

λi=piλg

(1)

即任意一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等于用该单位商品交换到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进一步来看,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等价交换常常也意味着供求平衡。“如果供求一致,它们就不再发生作用,正因为如此,商品就按照自己的市场价值出售”[5]211。“如果供给和需求互相平衡,则商品的市场价格相当于它们的自然价格,也就是说,相当于它们的价值”[4]52。“当供给和需求相互平衡因而停止发生作用时,商品的市场价格就符合它的实际价值,就符合市场价格随之变动的那个标准价格”[4]42。

(2)

从上式可以看到,一般而言,均衡价格和价值在数量上并不相等——除非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恰好为1。

把所有n个部门的所有上述方程相加可得:

(3)

从(3)式可以解出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4)

它意味着,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等于整个经济生产的所有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均衡价格总量的比率,或者说,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平均来看的单位均衡价格中包含的价值量。

现在引入劳动价值论的假定。根据该假定,整个经济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应当等于生产这些商品所消耗的全部劳动总量(用L表示),即有:

于是,(4)式可以进一步写为:

(5)

它意味着,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等于整个经济在生产全部商品上消耗的劳动总量与这些商品的均衡价格总量的比率,或者说,是从整个社会范围进行平均的每一单位均衡价格中所包含的劳动量。由此可见,一般而言,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并不是一个常数,而会随劳动总量以及所有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将(5)式代入(1)式即得到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价格—价值方程:

(6)

它意味着,任意一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等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除以所有商品的均衡价格总量再乘以生产这些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总量。由此可见,在考虑不同市场的相互影响时,任何一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由价格—价值方程(6)可以看到,价值概念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其一,“必要性”,即任何一单位商品的价值由该商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这里,单位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社会劳动总量在单位商品上的一个“分配”,分配比率则等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除以整个经济的全部商品的均衡价格总量。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影响某一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整个经济的均衡价格总量来改变社会劳动总量在该商品上的分配比率,从而影响该商品的价值。

其二,“均衡性”,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有在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恰好达到均衡时才能被决定。这一点,从公式(2)中等号右边的价格总是均衡价格即可看出。“一般说来,一切商品的价值,只是由不断波动的市场价格的相互抵消才能实现,而这种相互抵消又是供给和需求不断变动的结果。”[4]71

其三,“一般性”或“全局性”,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决定不仅要求该商品本身的供求达到均衡,而且要求所有其他商品的供求也同时达到均衡。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不仅与该商品本身的生产和交换情况有关,而是也与所有其他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情况有关。例如,根据公式(6),商品i的单位价值量不仅与该商品本身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关,而且也与所有其他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关。

其四,“不变性”,从公式(6)还可看到,所有商品的均衡价格同时和同比例的变化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换句话说,商品的价值对所有的均衡价格而言是“零次齐次”的。由此可见,与易变的价格不同,价值具有所谓的相对不变性。价值的这种相对不变性为衡量经济总体的表现提供了一把比价格更好的标尺。

以上是根据等价交换和劳动价值论的假定,由商品的均衡价格出发,寻找隐藏在均衡价格背后并决定均衡价格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商品价格的分析才导致价值量的决定,只有商品共同的货币表现才导致商品的价值性质的确定。”[8]93“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8]61把这个过程反过来,即可由商品以及货币的价值来确定商品的均衡价格。例如,由公式(2)可以解得:

(7)

其中,单位货币的价值λg由公式(5)决定。

由此可见,尽管从表面上看,如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说,任何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都由该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但隐藏在这一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却是:任何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都由该商品以及货币的价值决定。

三、价值与均衡价格的实现

如果实际的市场价格恰好位于均衡水平,则供给和需求就会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的价格将保持不变。反之,如果实际的市场价格偏离了均衡水平,则供给和需求就会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的市场价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特别是,它最终是否会趋于均衡水平?这就是均衡价格的实现问题。

图1 均衡价格的实现

由此可见,无论是非均衡价格引起供求失衡,还是供求失衡通过竞争而导致非均衡价格的调整,或是非均衡价格最终趋于均衡并导致供求最终趋于平衡,背后起决定作用的都是价值因素,或者说得更加具体一点,是商品本身的价值和商品通过交换所能够得到的货币的价值。

由此可见,根据商品价值与其所交换到的货币价值的相对高低,既可以充分地说明市场的供给量为什么会随价格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也可以充分地说明市场的需求量为什么会随价格的变化而反方向变化。*“如果需求和生产量之间的差额更大,市场价格也就会偏离市场价值更远,或者更高于市场价值,或者更低于市场价值。”[5]206

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上面的(局部均衡)讨论中,单个商品的市场价格无论是低于还是高于均衡水平,都既不会改变它的单位价值,也不会改变单位货币的价值,从而不会改变单位商品与单位货币的价值比率。这是因为,根据公式(6)和公式(5),无论是单位商品的价值,还是单位货币的价值,都只与商品的均衡价格(而不是非均衡价格)有关,且只能在一般均衡的状态中被决定。

以上关于均衡价格实现的讨论可以总结如下。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如果市场价格不处于均衡水平,则供给量和需求量就不会相等,从而市场的竞争就会促使价格调整,趋于均衡水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来,第一,非均衡价格之所以会引起供求失衡,是因为在非均衡价格上,交换是不等价的,正是这种不等价的交换,决定了供给与需求的失衡;第二,非均衡价格的调整之所以会减轻供求失衡的程度,是因为随着非均衡价格向均衡水平的调整,商品价值与其所交换到的货币价值之间的不等价程度会缩小,正是这种不等价程度的缩小,决定了供求失衡程度的减轻;第三,非均衡价格之所以最终会调整到均衡水平,是因为随着非均衡价格的调整,商品的价值与商品所交换到的货币的价值最终会趋于相等,正是这种商品的价值与商品所交换到的货币的价值趋于相等,决定了实际的市场价格趋于均衡水平。总之,正如恩格斯所说:“商品价格具有通过供求关系把自己还原为劳动价值的趋势。”[9]204

四、价值与均衡价格的变化

与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实现一样,在解释均衡价格的变化时,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同样只是满足于描述呈现在市场表面的那些联系,即把均衡价格的变化仅仅归因于需求曲线的移动或者供给曲线的移动,而没有进一步看到隐藏在这些表面联系背后且起着决定作用的价值因素。

图2 均衡价格的变化:需求曲线右移

总之,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如果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则需求曲线的右移将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反之,需求曲线的左移将导致均衡价格下降。

进一步来看,在需求曲线右移的过程中,单位货币的价值通常不会变化,这是因为,我们这里考察的仅仅只是单个的商品市场,即商品i的市场,故该市场的供求变化不会影响单位货币的价值——根据公式(5),单位货币的价值等于整个社会的劳动总量与均衡价格总量的比率。由于单个市场的需求(或供给)的变化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劳动总量,也不会显著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均衡价格总量,故可以合理地假定,单位货币的价值不随单个市场的需求(或供给)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在需求曲线右移的过程中,单位货币的价值是固定不变的参数,故商品i的单位价值与单位货币的价值的比率上升就等于单位商品价值的上升。

其次,由于商品i的供给曲线是(或假定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故它的边际成本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是位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之上或之右的边际成本曲线,从而相应的平均成本曲线部分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通常被假定为是一条u形曲线,其最低点右边的部分自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于是,随着产出的增加,平均成本将上升。

再次,还是由于我们考察的仅仅只是商品i的市场,从而其他情况(包括投入要素的价格等)都被假定为不变,故产出的平均成本上升实际上就是单位产品上所耗费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数量的增加。这意味着,单位商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亦即价值量)在上升,即从原来的λi处上升。

总之,需求曲线的右移首先造成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生产者为此将增加产量。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条件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将上升。随着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上升,商品的均衡价格亦需相应上升(因为等价交换的要求)。由此可见,正是商品价值的上升,决定了均衡价格的上升。

五、小结

表面上看,任何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由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或者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恰好为均衡水平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隐藏在这一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任何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由该商品的单位价值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的比率决定,或者说,当某种商品的价值恰好等于它通过交换所能够得到的货币的价值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

表面上看,任何偏离均衡水平的价格都会导致供求失衡,且价格偏离均衡的程度越大,导致的供求失衡程度也越大。隐藏在这一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当价格偏离均衡水平时,商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通过交换所能够得到的货币的价值就不再相等,且价格偏离均衡的程度越大,商品的价值与它通过交换得到的货币的价值的差距就越大。正是这种买卖双方价值的失衡导致了供求失衡,且这种价值失衡的程度越大,导致的供求失衡的程度也越大。

表面上看,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越是高于(低于)均衡价格,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是大于(小于)均衡数量,即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是小于(大于)均衡数量,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隐藏在这一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是: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越是高于(低于)均衡价格,该商品本身的价值就越是低于(高于)它通过交换所能够得到的货币的价值,从而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是大于(小于)均衡数量,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是小于(大于)均衡数量。

表面上看,供求曲线的移动会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化。隐藏在这一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是:随着供求状况的变化,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发生变化,从而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再通过竞争和供求关系的作用,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希克斯. 价值与资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德布鲁. 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3]何爱平,宋宇,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第一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冯金华. 社会总劳动的分配和价值量的决定[J].经济评论,2013,(6):17.

[7]冯金华.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一个新的解释[J].学习与探索,2015,(5):86.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房宏琳]

中图分类号:F031.3,F0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6)05-0086-08

作者简介:冯金华(1957—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均衡价格与价值研究”(15BJL007)

收稿日期:2016-03-02

·经济学理论与思潮新探索·

猜你喜欢

供求关系劳动价值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一粒米的价值
电力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研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供求关系视角浅析我国房产税改革的影响
“给”的价值
供求关系视阈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考
理解经济基本概念,上好高一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