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了味的网红经济

2016-06-06任陇婵

视听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网红电商经济



变了味的网红经济

从2015岁末郭富城公布了他的网红女友,引得“网红”升温为热词,并频频登上一些媒体发布的年度热词、流行语榜单,到今年3月Papi酱快速蹿红,获得了1.2亿元估值和1200万元融资,以及网上争奇斗艳的电竞主播、财经圈估值10亿元的“A股第一网红”李大霄,很多领域都掀起了网红潮……短短几个月,网红已完成了由网络热词到网红经济的跨越。

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与网剧(网络电视剧)、网综(网络综艺节目)如出一辙。在笔者看来,当互联网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操作系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除了籍贯、职业、职务等社会身份之外,都多了一重虚拟身份——网民,而那些在网上非常活跃又非常有名的人就是网红。最初的网红都是一些怀抱梦想、拥有超人才华或特殊禀赋的草根,因几乎没有主流平台的表现机会而不得不在网络平台剑走偏锋,拼命从芸芸众生的尘埃中露出头脸来。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从固网到移动及智能化的时势变迁,网红从网络写手到各界名人,从审丑到审美,从个人行为到组织行为,从个体到群体,从人类到非人类,从商业模式到网红经济……在一层层蜕变中进行着自身进化。互联网56k时代甚至更早些时候的网红都是以文字安身立命的人,如痞子蔡、宁财神、李寻欢等,后来都功成名就、跻身名流;数字图文时代的网红颇具消费性和娱乐精神,大约是2004年以后才出现的,如芙蓉姐姐、凤姐等,有不少已成功转型;而集注意力、流量、娱乐、电商等功能于一体且概念化的新生代网红,则是宽频时代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兴起后的产物,时下正方兴未艾,已汇成一股网红经济的狂潮。

网红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粉丝经济,需要高质量的社交资产和恰当的商业模式来支撑。网红经济成型有几个标志性表征:一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总量。据有关研究数据,目前国内的网红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在“互联网+”“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下,未来一两年网红经济的规模和总量还将以较大速度增长。二是网红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被批量复制到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域。对于许多有抱负、有才华、有美貌的素人来说,有一条最快捷的成功之路叫网红;对于许多实体经济和创意经济来说,网红也是他们在传统媒体式微和网络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大势下,用商业手段打造新的“消费偶像”用以引领、示范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便捷之路。从市场来看,目前服装电商、视频直播、电子竞技及美容医疗板块的网红电商销售业绩远大于实体店。三是网红已成为新一轮资本追逐的投资热点,从淘宝网红到电竞主播再到创意经济圈、影视娱乐圈、财经圈的网红,网红经济衍生的产业链越来越庞大,同时,实力不同的网红群体也出现内部分层,各自配合不同的变现模式,形成较为稳定的金字塔结构。

不过,从网红到网红经济还是来得有些太快了,网红经济总体上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且虚火太盛。各类形形色色的网红也鱼龙混杂,既有不少“双创”励志典型,也不乏靠低俗炒作搏上位的投机分子。网红的赚钱方式,主要是将粉丝转化为消费者,将流量变现。据某网红孵化公司称,若有5%的粉丝转化为消费者,网红就能盈利,顶尖网红粉丝的转化率达20%。

网红经济是互联网经济中撩人的一抹粉红魅影,以商业、资本手段批量制造的孵化模式和以牟利为目的发展粉丝的赢利模式,正在吞噬掉网红初始意义中的草根励志、不甘平庸、创业创新等正能量,使其沦为纯粹的商业符号。如今网红的孵化期及生长期越来越短,绝大多数注定是昙花一现,网红大潮回落后真正留下来的又能有多少呢?而没有体温、更乏情怀的一具具商业躯壳支撑的网红经济又能走多远,更令人感到有些迷茫。

▲新生代网红

猜你喜欢

网红电商经济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不要上“网红”的当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How Long can Wanghong Survive?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