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迎风向前
——记灞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春梅
2016-06-05孙麓
文/孙麓
人生迎风向前
——记灞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春梅
文/孙麓
每次走进灞桥区委老干部局的小院都会有种熟悉的亲切感。院里停着方便接送老干部参加活动的面包车,一楼顶头的房子整齐地摆着跑步机和按摩椅,每天都会有三五位老干部过来锻炼、按摩;旁边房子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井井有条地处理着手上的工作;二楼阅览室窗明几净,摆放着品类繁多的报刊杂志,提供给大家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每天都有老干部过来读书看报;三楼的两个老干部活动室每年都会举办几次趣味运动会、棋类比赛、健康养生知识讲座等,经常有老干部三五结伴过来打乒乓球、下棋。二楼小楼过道的水泥地被拖得明亮光洁,走过图书阅览室和关工委办公室,就来到给老干部营造这个“有情、有爱、有心”的温暖大家庭的灞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春梅的办公室。
这几年,因为采访来灞桥区委老干部局很多次了,和王春梅局长越熟,你越会发现她在工作中既有魄力又有魅力,既有亲和力又有感染力,与她聊天从来都是件轻松又愉悦的事,她就像家人,总在细节中无微不至地关心着身边的人。我记得上次来灞桥区委老干部局正赶上他们每月一次的老干部集中阅文,王春梅贴心地搀扶着每一位上楼的老干部,一边和他们唠着家常,一边提醒他们注意脚下的台阶。她说很多老干部年龄大了眼睛有白内障,平时走路看不出什么,可是上下台阶还是很模糊的,她搀上一把,他们上楼就会有底气有安全感。为了方便大家上二楼的会议室学习,她专门安排改造,把一楼的阶梯修成无障碍坡道,这样既方便轮椅通过又使大家少迈几级台阶,轻松省力不少。她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对方着想,待人温和而热情、办事果断而麻利,为了老干部工作让自己瘦弱的肩膀变得格外有力量的人。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到老干部局工作以前做了12年人民教师的王春梅,有着既为女性又为教师的细心、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沟通协调能力。1997年4月,因工作需要,她由教育系统调入灞桥区委老干部局,2001年9月担任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2007年12月担任局长,2011年4月组织任命她为中共灞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部局局长,算下来,她在老干部局一干已是19年。
王春梅刚来老干部局时正处于两费(即离休费、医疗费)前清后欠的时期,活动开展不起来,老干部没有积极性,每次老干部座谈会都是牢骚满腹的抱怨。当时,随着老干部“双高期”的到来,药费的报销就是企业老干部心头的一块大病。为了保证企业老干部医药费及时报销,她上任伊始便深入老干部和涉老单位了解情况,及时向相关区级领导汇报,积极和财政、卫生等部门协调。在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离休干部医药费前清后欠问题得到解决,区上完善落实了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报销“减一进一”制度。2007年初,全区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区财政。2009年,针对灞桥区企业、教育系统反映的个别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干部生活补贴未能发放到位的问题,她及时与相关领导和部门沟通协调,召开专门会议,使老干部按国家政策享受了应有的待遇,很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2015年底,她又多次请示区级领导,健全完善了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长效机制,并积极和区财政局协商,每年财政预算3.6万元,作为特殊困难离休干部的专项帮扶资金。
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基本落实,她又忙着在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上下功夫。她坚持每月5日集中阅文,保证老干部定期看到中央、省、市以及区级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每年还给老干部订阅《金秋》《离退休干部参考》《西安晚报》《老年周刊》等,局里还订阅了三十多种报刊和杂志;定期请区委或区政府领导给老干部通报区情,并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组织老干部参观西安市内新景观、新亮点,集中组织健康疗养和体检;同时还组织老干部视察区内重点建设项目,使老干部了解灞桥、热爱灞桥、关心灞桥,继续为灞桥的快速发展奉献余热。
王春梅走访慰问离休干部
老干部的心气顺了,心情舒畅了,提起老干局,提起老干部局局长王春梅,总是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可是王春梅总是说:“作为老干部局局长,为老干部服务是本分,是我应该做的。现在是老干部工作最好的时期,领导支持重视,老干部积极向上,工作人员给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好老干部工作呢?”
真情换真心,今生不改的为老情怀
从对老干部工作十分陌生,到很快熟悉业务,以实际行动赢得老干部的信任和好评,这其中凝聚着王春梅辛勤的汗水。回想起她刚当副局长时,整个老干部局就她一人忙里忙外,没有人员配置,什么事情都要她亲力亲为的日子,虽然苦,但却拉近了她与老干部之间的距离,也让她更加懂得了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她深知自己的重任——自己一言一行体现着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心和温暖。对于老干部工作这一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她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用理论分析、解决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中出现新问题的能力。她要求自己做到“两个清”:一是老干部政策清,对新同志来说,她就是一部活的老干部政策汇编;二是老干部情况清,她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每一位老干部的基本情况。
在工作实践中,她逐步摸索到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五心”,即:爱心(要爱老干部,要以儿女之心、晚辈之情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细心(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把老干部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注意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诚心(要以诚待人,视老干部为亲人,说话办事真诚实在)、耐心(为老干部服务不能怕麻烦,不能急躁,要有一种求实务实、不烦不恼的精神)、热心(要热爱本职工作,当好服务员)。她认为老干部工作无小事,一言一行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工作效果。她不但自己长期坚持这样做,而且还要求老干部局每个工作人员也要做到“两清”和“五心”。她要求老干部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对待老干部,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她这样要求,也这样做,老干部有事找到她,无论事情大小,无论是否合理,她都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对于符合政策规定的尽力解决,决不推诿或回避矛盾、躲避问题。
在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的同时,她还注意做好老干部病故及遗属善后工作。每听到老干部病逝,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及时与老干部原人事单位协商安排后事,并妥善处理老干部遗属提出的问题。2010年国庆假期,两位老干部相继去世,她为了两位老干部的丧事,来回奔波,七天假日都没有休息。2015年春节第一天,一位区级老领导突然病逝,她也是忙前忙后协助办理后事,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好好休息一天。
做了19年老干部工作的王春梅说,老干部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更要耐得住“破烦”,咱陕西方言常说的一个词,要有十足的耐心,才能用真情换真心。
这些年,她办公室基本没闲过,老干部都拿她当知心人,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烦心事都来找她倾诉。现代老人最大的通病就是——孤独,只要有人耐心听他诉说,并打开他的心结,他们就会像孩子一样开心满足地离开。王春梅已经不记得这些年,她和多少位老干部这样一坐大半天,聊过多少次天了。她只知道老干部信任她,遇到事有时先想到的不是家人,而是她这个老干部局局长。让她感动的是有位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干部,常常走丢记不清回家的路,家人在他身上挂了个牌子,不但写着家人的联系电话,还写着老干部局的电话,家人对老干部局的信任让她感到只要默默付出都会得到真情的回馈。还有一位老干部,无论是每月的集中学习还是外出参观视察,腰腿不适的他都会坐着轮椅来参加活动,每次王春梅都会精心安排工作人员照顾。去年,老干部局组织老干部参观南门城墙改造工程,上下城墙台阶时,王春梅和司机,一人扶一边,一层台阶一层台阶地搀扶老人上下,让老干部外出舒心顺畅,不仅感受到了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也极大地调动了老干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倾注满腔热情,创建老干部之家
19年来,王春梅把每个老干部都当成自己的家人,带着感情去干每一件事。灞桥区离休干部平均年龄87岁,最大的96岁,最小的80岁,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没有爱心和责任感就开展不好工作。而营造家的温暖,让老干部在这个“家”中找到凝聚力和自我价值,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和积极作用,赋予老干部朝气,是王春梅思考最多,也做得最多的事。
为此,她经常与老领导探讨党建、组织工作及灞桥区发展的有关问题,鼓励老干部将理论知识和参观考察感受与自己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相结合,利用“迎新春座谈会”“七一座谈会”“半年通报会”“项目视察座谈会”等,多渠道、多形式为灞桥区发展建言献策,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城区发挥余热。在她的鼓励下,灞桥区涌现出了一大批退休不褪色的老干部,利用自己的特长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献余热。
这些年,灞桥区委老干部局在王春梅的领导下,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得到区委领导高度重视和肯定,相关部门在为老干部服务上也从来不打磕绊。每年组织部都会给老干部局拨专款用于订阅报刊杂志,为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增添精神食粮;平时给老干部购买学习资料,考虑到老同志视力不好,发的都是大开本大字体的书;为了使老干部更多地掌握党建知识,老干部局积极与组织部协调,安装了党员远程教育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老干部可以通过视频学习大政方针政策、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大的节点还可以观看电影和纪录片,为老干部的政治学习提供了新的渠道,新的载体。
创建阵地,让老干部更加幸福安度晚年
在王春梅看来,学无止境。老干部工作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应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还应继续做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因而仅仅抓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还是很不够的,还应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提高档次,再上水平,使老干部工作再上一层楼。
多年来,王春梅一直重视老年大学这个教育阵地,在她看来,老年大学不光是学习平台,更是提供正能量和好氛围的地方。两年前,原有的老年大学因为堡子村商圈改造被拆除,新的校址迟迟不能确定,她积极与老年大学校长等人沟通,一边在老干局会议室临时办班,一边在纺织城内四处考察,寻找合适的新校址。为这件事,她陪着两位校长整整跑了一年多,最后终于确定了老年大学的新校址。去年3月,经过精心合理的旧房改造后,灞桥区新的老年大学投入使用了,老同志对这个全新的温馨的学习环境赞不绝口,前来上学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现在老年大学设7个专业9个班,摄影班和声乐班各开两个班,都人员爆满,一个教室64把椅子,可有的班已经有72名学员,学员哪怕站着都要来听课。
老干部局原来的阅报室在院子内,读书阅报的都是直管老干部,为了让更多的老干部过来读书看报,王春梅将老干部局隔壁的房间装修布置,将图书、杂志、报纸搬到院外,建立了“金秋书屋”,面向每位离退休干部,并安排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做好服务管理工作。“金秋书屋”自5月底开放以来,每天都有十几位老年人过来读书看报,交流心得。
王春梅就是这样一个为了老龄事业默默贡献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热情激发老干部革命青春活力的人。她说如今老干部工作重心已转移,中央3号文件的下发为老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所以要更加用心地规划好下一阶段的工作。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老干部工作,深入研究探索,有效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二要加大重点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做好“双高期”老干部上门服务、医疗保健、丧事处理等个性化服务,加大困难老干部帮扶力度。三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多搞形式多样,不枯燥的丰富活动。四要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今后工作重点,特别是为服务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让广大老干部乐享健康生活,安度幸福晚年。
王春梅(后排右一)陪同老干部参观南门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