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6-06-05任雪玲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

郭 杰;任雪玲

(1.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郭 杰1;任雪玲2

(1.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浓郁的民间性和地域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样作为造型艺术,油画和杨家埠木版年画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对杨家埠年画文化元素,如主观意识、色彩的象征性和最大表现力、意象造型和质朴线条等加以研究提取,并融入到油画创作中去,对于杨家埠年画文化元素的传承和保护,以及对推动油画民族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家埠木版年画;油画创作;主观意识;象征性色彩;意象造型;质朴线条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驰名中外。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朴素的审美观逐步发展完善,反映着人民美好的愿望,把杨家埠年画文化元素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对杨家埠年画文化元素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对于油画创作的意义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末,繁荣于清代,已历经四百多年风风雨雨,几经兴衰,却生生不息,依然喷发着强大的生命活力。

杨家埠年画源自民间,土生土长,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透出广大劳动人民真实而强烈的美好愿望,它火热而淳朴,浪漫而真诚,是一种发自真实人性的本真艺术。它贴近生活的源头,与时俱进,随俗而变,在传承中不断革新。

古老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刻印下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记录了我们伟大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它唤醒了我们灵魂深处的民族文化基因,引领我们去探寻民族文化根源。同时它又通俗易懂,图文并用,结合了劳动人民知识水平,融说教、知识与图画于一体,既可以看,又可以读。

杨家埠木版年画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感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在题材、构图、表现形式、用色等方面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油画源自欧洲,历史与杨家埠年画相当,但影响广泛,遍布世界。油画落户中国有一个世纪之久,己扎根成长为中国重要的画种。一直以来,有民族责任感的油画家始终没有放弃对民族化油画的探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油画的发展。

艺术只有植根民族才会焕发生命力,同为造型艺术,杨家埠木版年画与油画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如造型、色彩、表现语言等,并且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一员,承载着中国传统独特的审美理念,分析它的艺术成就,并融合到油画创作中,丰富油画语言和思想内涵,能为我国油画的发展进程注入新生力。

将杨家埠年画与油画艺术结合探讨,具有发掘弘扬本土文化和拓展油画新思路的双重意义,并且可以通过油画这种世界熟悉的画种来阐述中国民族文化,这种绘画语言的“翻译”远比文字翻译更加直观、明了,可以打破文字的局限性,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的审美传统。

学习和分析杨家埠年画应当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梳理民间艺术的思维方式,探寻杨家埠年画中可以融合到油画中的元素,加以丰富、创新、发展,与油画创作有效融汇,能够使民族艺术得到发扬,使油画艺术获得新生。

二、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元素对油画创作中的影响

同为造型艺术,杨家埠木版年画与油画之间存在诸多内在的联系,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二者之间有了更大的互补空间。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中国民间文化元素,比之源于西方而又植根于本土的中国油画创作来说,会带来很多有价值的思考空间。对于有民族责任心的画家来说,要切实将油画艺术扎根本土,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油画,研究民间文化元素与西方绘画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纵观西方近代美术史,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到19世纪现实主义时期,油画是以客观描绘为传统的。这与中国传统艺术有质的区别,中国的传统艺术更多的是关注“心象”,而民间艺术更加直接地加入了劳动人民的主观愿望。但是西方绘画自19世纪末期的后印象主义以来,艺术家们开始背离传统绘画,更注重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开始与东方艺术开始接近。在凡高、高更、塞尚等后印象派大师的影响下,又产生了维也纳分离派、野兽派、立体派等流派,这些流派里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出他们对其他民族的民间艺术,如对东方或非洲民间艺术的借鉴。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民间艺术有着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杨家埠年画即是其中一员。因此,在油画创作中有效地借鉴杨家埠年画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将会给油画创作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在我国,当下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很多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把目光转向本土,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便是值得挖掘的源泉之一。在油画领域里,从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获取灵感并有建树的艺术家无疑要数顾黎明先生。顾黎明先生本身是潍坊人,自小耳濡目染,对杨家埠木版年画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入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形式、制作工艺等,并与自己的抽象油画联系起来,将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错版现象引入到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油画语言形式。顾黎明先生对杨家埠年画不是简单地照搬年画的某些样式,或是拼凑式的打乱重组,而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工艺之美、图式之美、线条之美、色彩之美与西方抽象主义完美融合在一起,使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得到拓展,也丰富了油画的语言内涵。

三、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可借鉴性研究

要从杨家埠木版年画中汲取营养,就要从本质上去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文化元素的构成与表现形式,提取最能打动自己的成分加以拓展利用,而不是单纯地从表现形式上去模仿杨家埠年画,也不是简单地套用一些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探讨。

(一)主观意识的表达

杨家埠木版年画承载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创作上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这一点上,西方现代绘画史上,自后印象派始,艺术家们已经开始在作品中显露主观性。所不同的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反映的是劳动人民集体的主观性,是共性的主观,具有直接性。而西方的艺术家,象梵高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性带有很强的个性,具有心理深处的暗示,需要认真解读才能理解,这也是梵高为什么生前作品不被世人接受的原因。

杨家埠年画多表现圆满、美满之意,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构图和人物造型方面。如构图饱满,人物和形体力求完整。如《男十忙》把农民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运输等发生在不同季节的场景集中到一个画面上,把众多人物平铺开来,上下分层排列,完全突破了三维空间和时节的限制,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同时看到的现象,在杨家埠年画中获得完美体现,在艺术处理上高度自由,传达了人们对劳动的歌颂和对丰收的憧憬。

杨家埠木版年画中,民间艺人常用谐音、暗喻、象征等手法来传达心愿,如《五福捧寿》,以蝙蝠表示“福”,以寿桃表示“寿”,寓意多福多寿。使人们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心理上产生满足感。

在油画的创作中,我们不妨可以尝试学习杨家埠年画艺人的创新精神,突破传统油画创作观的束缚,提升创作上的自由度,并且可以通过一些象征的手法,直接或是间接地植入自己的好恶情感,不单单要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思想,还应与大众引起心灵共鸣。

(二)色彩表现的借鉴

杨家埠年画的色彩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象征性,纯色的直接运用除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外,还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性格单纯、质朴,以及表达思想的直接性。

我觉得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理念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可以从象征性色彩的运用和色彩的最大表现力来研究。

1.象征性色彩的运用

我们的先祖很早就赋予色彩象征意义,使色彩有了等级分别。如“青、赤、黑、白、黄”五色分别与五行、五方、四时等对应,并且体现在礼制统治和日常生活中,久而久之,色彩在老百姓心目中便被赋予色彩各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并能通过色彩来表达美好愿望。

杨家埠年画常用红、绿、蓝、黄、紫等对比色搭配,画面冲击直入心灵,强烈的色彩搭配传递着人们的强烈愿望。因此杨家埠年画的色彩,同样继承了民间色彩的象征性,画面色彩的设计都是艺人们世世代代生活生产经验的积累,并具有视觉美感和象征意义。

杨家埠年画的用色方式除了与劳动人民单纯朴素的思想有关,也是人们审美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如年画中的红、黄充满了强烈的华夏韵味。在民间每逢节庆,红色和黄色都是永恒的主调,体现着喜庆、华贵和富足的传统文化内蕴。在民间艺术中,这两种色彩也自然紧密地和喜庆、吉利、富贵等联系在一起。在这一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红黄两色自然成为杨家埠年画的主打色彩。如《灶神》图,作品首先以大面积的红、黄两色传达出喜庆热闹的气氛,再施以少量的蓝、紫、黑等色,使画面热烈又不失和谐,体现了人们对灶王“上天多多言好事,回宫处处降吉祥”的美好寄托,传达出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憧憬。杨家埠年画浓郁的色彩表现,可以直接运用到油画创作中,为“出身”西洋的油画注入传统文化元素。

2.色彩的最大表现力

色彩在杨家埠年画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通常以极概括的色彩来表达事物,一幅画的色彩一般不会超过四色,基本以纯色平涂,忽略光影,省去了很多中间色,以少胜多,获得非常大的色彩表现力。

在西方,马蒂斯在自己的作品中使色彩得到解放,他用强烈的红、绿、蓝、黄等对比色组合来架构作品,描绘内在的真挚情感。他非常注重作品的装饰效果,运用自由的线条来勾勒形象,线条闭合形成框架,施以平涂的色块,从而获得平面装饰性和构架空间的效果。在其代表作《红色的和谐》中,马蒂斯舍弃了传统绘画追求的色彩微妙关系以及三维空间,人与物完全处于平面上,画面色彩以大面积平涂的红色为底,以打散的蓝色图案和绿色风景做对比,色彩强烈,富有装饰性。在这里色块是最富感染力的表现手段,同时在画面中线和其他调和色块的运用,使画面在色彩的相互冲撞中获得了和谐均衡。这一点和杨家埠木版年画在用色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通过对杨家埠木版年画和油画作品的比对,本人认为在油画创作中色彩的表现力可从以下途径来尝试。

①色彩的提炼

在西方写实传统油画中,画家们都在力图追求色彩的真实性。17世纪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对光色的捕捉达到了极致,但是却也有他们的局限性,过分地追求客观自然的光色,很难留住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光影变化。而中国人很早就将自然界中捉摸不定的缤纷光色摡括为“青、白、赤、黑、黄”五色,“五行”“五色”蕴含了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并且在民间艺术中延续发展。杨家埠年画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的理念。杨家埠木版年画对色彩的提炼,虽有工艺上的局限性,却是体现了直接单纯的淳朴思想,正是劳动人民审美的体现。

杨家埠木版年画多色彩强烈,表现为直接使用红、绿、黄、紫、蓝、黑等纯色,通过色彩之间的碰撞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些色彩都是能够带来愉悦感的色彩,充满着喜庆的味道,是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色彩,成为劳动人民表达内心美好愿望最直接的方式。

对于油画而言,色彩也是第一语言,提炼色彩是画家运用色彩的基本能力,提炼就意味着过滤掉许多不重要的细节,获得如同诗一般的语言,简洁、达意,又不失美感。

高更在他的作品中就把色彩的关系高度提炼了。他曾说过:“纯粹的蓝色,一切都可为它牺牲,一片纯净的蓝灰色的树干,就变成了纯蓝色的,其他各种颜色都是一样。”他在画面中常常使用比较纯的色彩,局部间色彩省略了过渡,使色彩更加提炼,强化了画面色彩的对比效果。

油画在色彩表现上有着杨家埠年画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调配更丰富的色彩,但经过提炼的色彩就会象音乐的音符一样,有节奏,有音阶,统于和谐,正如马蒂斯说过的,“我要象作曲家配置他的和弦那样配置我平涂的色块。”马蒂斯在他的作品《舞蹈》中,把色彩概括为纯净的红、绿、蓝,并将这种组合发挥到极致。

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杨家埠木版年画中最常用的色彩表现形式就是对比。艺人们最擅长使用的是红与绿、黄与紫的补色对比,通过先用一组对比色来构架画面,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然后再以另一组对比色为辅,使画面丰满,再配以黑、白,以及线条,使画面的色彩得到调和,这样画面既醒目、热闹,又和谐统一。

面积对比也是杨家埠年画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同一种色彩的大小色块对比产生一种韵律感,而并置的对比色的色块则由于相互间的对比冲撞而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跳动感。对比与韵律,使画面色彩强烈、有序,有效地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的对比在油画中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以概括简练的大色块来组织画面,获得整体效果,以小色块来活跃画面,这些特点在克里姆特和马蒂斯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③色与形相得益彰

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形与色是紧密结合,运用不同的造型和配色方案来表达不同题材。如门神《秦琼》、《敬德》造型雄伟敦厚,用线硬朗密集,在色彩上使用强烈对比的红绿补色来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夸张的造型相符相称,塑造出威严、凝重、正直的形象。又如《连年有余》中,美人和娃娃的造型分别进行不同的夸张,突出了各自的美感:美人造型苗条修长,模样俊俏,娃娃则头大身小,活泼可爱,用线细柔简练,色彩以红、粉红、黄、蓝等为主,并且大面积留白,传达出清新、自然的画面。

在油画创作中,色调占统领地位,若是形与色有机交融,一体浑然,可以大大加强传情达意的效果。

3.意象造型与质朴线条

与西方传统造型不同,杨家埠木版年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的意象造型,形象简洁概括,夸张变形。所谓意象,是带有创作者主观情感的形象,它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直接模仿,也不是没有根据的臆造,而是对要表现的事物进行提炼加工,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造型充满理想化与浪漫主义色彩,这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审美观的体现,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形成了一种程式,并且编成了顺口溜,代代流传。如“年画得要好,头大身子小”,这种造型方法突破了正常人体比例,是将人物头部进行夸张,着重突出面部特征。在娃娃类题材中就较多地采用这种造型手法,如《五子夺魁》,人物采用三头身的比例,较好地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美人类中的佳人则另有规矩,如把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樱桃小嘴,鼻如胆,笑不张口,瓜子脸”作为标准。另外,对眼睛、嘴等的画法艺人们也有相应规范。

杨家埠木版年画 《五子夺魁》

这些代代相传的程序化造型技法,艺人们容易掌握,有利于造型语言的纯化,并形成独特的地域性风貌,也是杨家埠木版年画赖以发展成熟,并有其鲜明特点的具体表现。但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造型过于程式化,在油画创作中应当注意增加生动性。

线条是杨家埠年画的灵魂。在杨家埠年画中,线的刻印是关键,刻版的过程也是对画稿的进一步调整,通过刻的手法使线更具有画笔所不及的韵味。杨家埠木版年画线条简朴,富有弹性,形象概括,夸张变形,黑白对比,疏密相宜。虽是单线平涂,也能体现出人物的风神秀韵。

看一幅年久的画版往往要比看印好的年画更打动人。如清代《威震山林》,老虎全身布满密密麻麻的线,似钢针一般,层层相接,既富装饰性,又表现出了老虎的威严,令人望而生畏。《门神》神荼郁垒的仪态、服饰,刻得神威华瞻,刚劲连贯,刚者如刃,柔者如丝,对比适当,刚柔相济。

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线简练、粗犷、拙朴,富有弹性。杨家埠年画的线的特征恰好折射出杨家埠人的纯朴敦厚的性格。杨家埠年画的线根据不同题材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手法,体现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如童子美人类用线细柔,疏松简练,表达出活泼可爱、清丽优雅的形象;而门神类用线刚劲,充满张力,布线密实,传达出敦厚正直、威严可敬的形象。

其次,线还起到了架构画面的作用,通过线的疏密组合,构成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同时,闭合的线还形成了色彩的填充单位,构成色彩的骨架。

西方不少大师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线条,但并不普遍,且线条在情致与神韵方面同东方仍有着较大差距。线条不应仅仅作为造型手段,而且也是画面构成的重要因素。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用线方法虽不及中国画丰富,但其特有的质朴性格却独领风骚,对油画材料和工具而言,更易于融合。

四、在油画创作中的具体实践

要将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文化元素与油画创作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像笔者这样接受过严格乌克兰学院派教育的油画工作者。

首先要放弃以往受过的严恪训练。好在笔者有一位开明的导师——乌克兰功勋艺术家尤里·文塔耶夫。离开乌克兰时他对笔者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画出自己的特点,二是要画出民族特点。导师的话让笔者明白了,在美院的训练只是打基础,并不能守一辈子,要敢于走出自己的新路,勇于创新。

其次,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文化元素,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表现模仿或是移植,而是通过消化吸收转为自己的语言形式,最终自然流露于创作作品之中。这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尝试。

下面结合笔者创作的油画《腾》谈谈创作上的一点体会。

《腾》是笔者在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文化元素后尝试创作的一件作品,笔者想通过这件作品来表现中国的民族文化,主要在构图和色彩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在题材的选择上笔者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舞龙作为表现的主题。为此笔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画了一系列方案,最终在确定构图时,笔者放弃了写实性的场景描绘,而只是象征地表现了一个龙头和舞龙头的人,并且对他们进行了表情夸张,人物形象并没有进行深入刻画,而是用淡彩加线来完成。

受到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思想的启示,此次主要是在色彩上做了一点突破:笔者将色彩进行了概括和取舍,采用民间喜爱的红色和黄色为主调,黑色、紫色和绿色为辅,强烈的色彩渲染出了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油画《腾》是笔者对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应用的初步尝试。笔者在这幅画的创作中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文化元素。

首先是题材的选择要体现出美好的愿望和写意。笔者之所以选取舞龙作为题材,是因为舞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过年、过节、庆典时经常会有舞龙活动。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自古中国人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时人们会以舞龙的形式来庆贺、祈福。在今天龙腾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

构图要饱满。在构图上笔者尽量寻求一种饱满的张力,虽然没有象杨家埠木版年画那样体现人物的完整,但是在整体上追求一种势的饱满,这种饱满是通过龙的姿态和人的动作形成张力,加上色彩的配置共同来体现的。笔者选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最常用的红与黄为主色调,体现传统节日的气氛,同时搭配少量黑色和绿色加以调和,使画面色彩达到火爆但又不刺激的效果。

在表现手法上,笔者也受到了一些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工艺的影响,改变了以往的厚画法,使用了类似水性颜料的稀薄画法,使颜色看起来透明自然。

当然这幅作品并不成功,只是笔者把油画创作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结合的一次尝试,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与融合。

结语

油画的民族化探索是一项时代性课题,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广泛的今天,中国的民族文化也愈加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将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文化元素加以研究和利用,并将其融入到油画创作中去,让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的活力,必将推动油画的民族化进程,同时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实现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1]张殿英.杨家埠木版年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2]沈泓.杨家埠木版年画之旅[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

[3]张在湘,蔡万江.潍坊文化通鉴[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

[4]王树村.中国年画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

[5]程阳阳.外国名家作品选粹——马蒂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6]邵大箴,奚静之.欧洲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7]李昌菊.民族化再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8]顾黎明.我画木板年画[J].美术观察,2001,(9).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of Yangjiabu Woodcut New Year Pictures in Oil Painting

GUO Jie1,Ren Xue-ling2
(1.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Technologs,Weifang 261053,China; 2.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Yangjiabu woodcut NewYear Pictures,rich in folk and regionalismhas unique artistic style.As a plastic art,oilpaintinghasmuch common with Yangjiabu woodcut NewYear Pictures.Studyingand extractingcultural elementsofYangjiabu woodcutNewYear Pictures,such a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color symbolism,maximumexpressiveness and plain lines and integrating them into oil painting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inheritance andprotectionofculturalelementsofYangjiabuwoodcutNewYearPicturesandtopromotethenationalizationprocessofoilpainting.

yangjiabu woodcut;new year pictures;oil painting;subjective consciousness;color symbolism;maximumexpressiveness;plain lines

J204

A

1671-4288(2016)05-0073-06

责任编辑:陈冬梅

2016-08-19

2012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项目编号:J11WJ55)

郭 杰(1971-),山东乳山人,男,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杨家埠木版年画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牛年画牛
年画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
缸鱼年画之旅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杨家埠:刻版坐案子,捎带扎鹞子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的应用价值研究——冯骥才先生对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及其思想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