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企业绿色文化建设

2016-06-05顾寰

商业文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绿色环境文化

文顾寰

解析企业绿色文化建设

文顾寰

绿色文化就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科学发展观。它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 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

绿色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绿色文化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 以发展绿色生产为基础, 以满足员工和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目标,以开展绿色经营为实现方式, 从而实现员工、企业和社会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是企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 是企业价值观的升华。

绿色企业文化有自己的内在结构体系, 主要

由绿色观念文化、绿色体制文化、绿色经营管理文化、绿色物质文化等几个方面构成。其中绿色观念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文化, 主要包括企业绿色价值观、企业精神、绿色经营理念等内容, 绿色观念文化是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形成绿色企业文化的思想基础。绿色体制文化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制度体系, 是联结企业观念文化与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纽带, 是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绿色经营管理文化是指企业在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文化, 主要包括企业的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营销等方面的内容, 是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绿色物质文化是指企业的物质环境所反映出

来的文化, 包括企业的生产资料、设施、产品、企业标识、商标等要素, 是绿色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

培育绿色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在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 企业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实施绿色企业文化, 以顺应生态文明的时代潮流, 这对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一)绿色消费浪潮的普遍兴起要求企业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 人类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企业必须关注消费需求的新变化, 即人们在消费行为中更加注重对健康、安全、舒适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不仅要善于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更要积极引领市场潮流,主动地引导消费和创造消费, 帮助消费者建立科学的消费观, 达成企业与顾客深层次的心灵沟通, 共同构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心理契约, 培养顾客忠诚。因此, 为了避免不合理需求引发的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导致自然资源的浪费、损耗和衰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企业需要调整经营方向, 树立新的伦理观和生态价值观, 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实施绿色管理战略, 把握市场主动权, 抢占绿色市场先机, 谋求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二)“绿色壁垒”的影响促使企业建立绿色企业文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 只允许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绿色贸易壁垒。目前, 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而且覆盖的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 我国企业必须大幅度提高环保意识, 建立绿色企业文化, 改变企业生产、管理方式, 切实改进产品环保质量, 才能冲破绿色壁垒, 免遭贸易制裁, 继续保持产品出口的优势。

(三)金融机构的绿色核算模式迫使企业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核算模式即环境会计,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收益和环境损失进行核算和报告, 对企业的环境行为作出客观评价, 以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的今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越来越注重企业环境问题对其信贷和投资决策的影响。因此, 企业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风险, 使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能顺畅, 获得长足发展。

(四)企业自身利益驱使着企业须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 实施绿色管理, 不仅能降低能耗, 避免环境污染,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 而且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把企业职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 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同时, 它还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让企业能够取得社会和公众的好感, 从而使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实现有机的结合。

培育绿色企业文化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分析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缺乏绿色价值观和绿色经营观

长期以来, 企业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许多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对绿色主张的要求认同程度不深, 重视程度不高。首先, 从产品的开发来看, 许多企业依然追求豪华、精美, 很少考虑采用环保性材料。其次, 生产过程中传统的“先污染, 后治理”的观念和做法在企业中仍然存在,企业对实施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再次, 在经营观念方面, 企业对实施绿色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经营观念仍居主导地位, 仍然把追求近期利益和微观利益放在第一位, 缺乏绿色信息的传播和宣传的责任意识, 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经营策略。

(二)企业绿色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绿色企业文化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系统来支持。首先,企业没有提升环境管理部门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没有赋予其必要的权限参与企业有关绿色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其次, 没有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或已建立的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绿色文化的经营运行机制和绿色经营评估体系, 无法对企业绿色文化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再次,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的普及程度不高, 对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三)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近年来, 我国环境立法的步伐逐步加快, 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体系, 但是我国环境立法存在相当数量内容的空白。首先,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环境污染为例, 在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生物技术安全等领域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其次, 环境法律的可操作性差。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过于原则, 缺乏配套的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 法律规范不具体, 法律责任界定模糊, 使得法律的可操作性差。再次, 行政干预影响环境法律执行。我国许多地方的行政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只从狭隘的地方利益出发, 认为GDP是硬指标, 环境是软指标, 对引进的企业降低环境保护要求, 对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 大大减弱了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

(四)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意识和机制没有形成

健全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制度能有效地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知情权和异议权, 对企业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实施绿色管理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制度不健全, 没有制定保障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使社会公众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的重要作用, 推动我国企业绿色经营的发展。

我国企业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强化绿色经营意识, 塑造企业绿色观念性文化

通过对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岗位专业技术培训, 使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提高环保意识, 树立绿色价值观。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把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 以发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为基础,增强企业对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改善的认同和决心, 使广大员工树立绿色理念, 以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产品回报社会。同时, 也体现企业对员工生活环境的改善、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心, 从而能实现企业与环境、企业人际关系和企业员工自身心态三种和谐的统一。

(二)建立健全绿企业色管理机构和环境管理制度, 构建绿色体制性文化

1.建立绿色管理机构, 组织和实施环境管理工作。建立绿色管理机构, 提升该机构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 并赋予该部门必要的权限, 使他们参与有关企业绿色经营的重大决策, 按照绿色经营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进行调整, 建立企业各级次的环境管理部门, 配备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 使企业的绿色经营总战略得以层层落实。

2.以绿色文化为导向, 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企业环境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运用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对损害环境利益的行为进行控制。其中包括:把建立绿色经营的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各部门实施绿色战略的重要手段, 把各级部门实施绿色战略的绩效作为考核的重要条件;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绿色管理运行机制, 使企业管理由对经济系统的单一管理转变为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的双重管理; 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绿色管理评估体系, 检查企业绿色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并对其进行评估, 促进企业绿色经营不断向纵向发展。

3.依据环境管理标准, 系统、规范地建立绿色管理体系。企业若想成功地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尽早取得“三证书”,即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OHSAS18001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标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它如何根据自己产品与服务的环境、质量性能、职业卫生与安全等重要指标来进行决策与资源分配;同时通过降低成本、绿色设计、绿色网络和绿色销售等活动而体现出来。企业只有具备了以上三条硬件, 并将它们容纳到质量管理体系中, 才能从根本上说明该企业实施了绿色发展战略, 才能为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倡导清洁生产, 打造绿色产品文化

企业经营者首先树立环保意识, 要认识到清洁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认真搞好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和技术的培训, 使广大员工树立绿色理念, 以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产品回报社会。以产品设计和开发为起点, 确定产品在材料选择、产品结构、制造工艺以及产品的使用到产品废弃后的处理等方面都不污染环境, 增加产品的绿色含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先污染, 后治理”的做法, 全面实施清洁生产, 强化绿色质量管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资金和技术是影响清洁生产的基础性条件。企业应不断努力, 寻求多种途径克服资金和技术问题。实施清洁生产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进行技术创新,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二是对企业现有传统工艺进行改善, 找出物耗、能耗高, 污染严重的薄弱环节, 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从清洁生产的实践的情况来看, 后一种模式比较符合当前大多数企业的实际, 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方面大多数企业都具备承受能力, 对目前实施清洁生产是比较现实和有效的。

(四)提高绿色营销水平, 培育绿色服务文化

企业绿色营销活动, 首先要对绿色消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 注重对绿色消费者进行调查, 了解市场发展的趋势, 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当前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动态, 预测企业绿色产品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要加强绿色营销的策划, 提供全方位的绿色服务。在产品销售前可以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和特色, 促使消费者了解、熟悉产品, 产生购买欲望;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帮助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 提供方便的购买条件;在产品销售后对消费者提供维修服务, 讲解产品的使用、维护等知识定期对客户进行走访。再次应将知识营销策略和绿色营销策略相结合。知识营销策略是通过增加消费者的消费知识, 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企业可以派专业的绿色营销人员直接面对消费者, 为他们提供各种知识服务, 在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同时, 向消费者传播环保知识, 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 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 树立企业绿色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优化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企业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 实施绿色管理,除了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外, 还需要有一个有利于企业实施绿色文化的外部环境, 它会形成企业实施绿色文化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我国应完善和修订环境立法, 增强环境法制的权威性,强化、明确污染者的法律责任。提高环境执法力度和执法能力, 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到严格依法执法, 严厉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通过上岗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 提高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的素质, 树立良好的环境监督执法形象;加强环境监察执法机关的硬件建设, 配备必要的监察执法设施, 对重点污染源安装主要污染物监控装置, 实行在线远程定量监控, 提高监察执法能力;制定、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公众环境参与制度, 保障公众享有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 并建立环境诉讼制度和环境举报制度,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环境监督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绿色环境文化
绿色低碳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谁远谁近?
漫观环境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