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2016-06-04罗霁
罗霁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快速,旅游业的发展急需大批综合性旅游人才,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大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我们必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不断创新,发现问题,进一步改革高职院校不合理课程体系,构建新式课程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综合性旅游类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课程开发创新;工作过程系统化;旅游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138-02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快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预支相关的旅游业从业人员需求大幅度增长。旅游业的发展急需大批综合性旅游人才,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据统计,我国高职教育旅游类专业的院校892所,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旅游从业人员。但是高职旅游类专业人的专业素质还不是很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些使得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将来的就业率低,影响了高职旅游类学生的认可度,极大地制约了高职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改革创新高职旅游类专业的课程模式,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我国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到社会上不被认可
当前,我国旅游类专业就业缺口还是很大,当前社会与旅游相关企业对高职旅游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并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了高职旅游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效果不佳。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离岗几率较大、人才流失严重,高职旅游类专业就业存在很大问题。根据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签订的就业协议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毕业生的最主要工作岗位是酒店和旅行社,这些岗位都必须从基层做起,如酒店服务员和旅行社内勤人员,根据调研发现,就业两年以后大部分毕业生都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离岗率较高,在原岗位工作的比例不足40%。由于旅行社和酒店服务人员的学历要求较低,企业原来以为这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必定远远高于社会闲散人员或者无学历者,但是经过使用企业发现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很差,远远不及社会无学历者,服务意识很差,不能任劳任怨,不仅需要重新进行专业培训,而且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就使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学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相反,高职毕业生希望进入工作岗位后,期望值较高,希望可以得到企业的重视,不能坚持长期的基层工作,眼高手低,导致旅游类专业学生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旅游市场急需既有良好服务意识,又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用人和学生期望的偏差,问题还是出于高职院校,作为学校,高职院校应该反思培养学生的过程。高职院校要首先明确市场需求,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在企业中能用得上的人才,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与培养目标,对“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要着重培养。此外,诚信、强烈的服务意识、艰苦创业精神、高度的责任感也是现代企业最需要的品质。
(二)目前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与学生培养目标偏离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分为四部分专业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学生在大学第一年基本上都是学习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大二和大三上学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大三下学期顶岗实习。当前,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将理论概论和顶岗实习联系起来,一方面是理论基础枯燥无味,另一方面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是理论实践严重脱节是普遍现象。九成的学生毕业之前对将来面向的岗位需要并不了解,不知道怎样才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应聘和实习岗位中,学生的专业素养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在实践课中边做边学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教师授课多以理论为主,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授课方式是一种浪费,高职课程设置缺少工作过程的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使得学生学无所长,未来就业率不高。
(三)高职课程开发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激励课程开发以及评价机制。据调查,大多数教师都不是很清楚课程开发的程序,课程目标就是教程目标。很多学校领导由于教学条件和资金的制约,靠移植课程,进行自己的教学。此外,由于師资力量的匮乏,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随意调整,实施管理不严格。
(四)缺少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特色不明显
高职具有职业性特色,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高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都缺少自身特点看,缺少与企业的共同研讨的环节。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是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导向,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工作的整体性,缺少职业特色。对于企业来说,很多企业也没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对学校课程体系的制定持观望的态度,没有和学校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学生的轮岗实习流于形式,对未来工作也缺少整体认识,学生的职业素养不高,工学结合特色不明显。
(五)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
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高职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开设课程有总体认知不足,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的自我认知的偏差严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高职院校缺少对岗位群的分析,与实践的联系不紧密,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考虑工作环境,而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课程内容宽而不深,杂乱无章,缺少特色。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原则
(一)以职业岗位为依据,确保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之前,并没有深入市场了解企业需求,结果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针对此,高职院校要深入旅游产业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市场的需求,面向的职业岗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确定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确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保证课程开发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
(二)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实现校企双方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在开发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之前,要建立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利用一定时间,深入基层,开展市场调研,分析企业发展需要,共同制定市场调研,了解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与开发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策
(一)以就业为根本,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学生就业完全推向市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确认培养目标的准确性。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人才需求。依靠行业的专业发展的趋势、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潜在岗位要求和学生就业去向来及时改革更新课程设置,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需求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状况,确定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专门化课程改革。
(二)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强化课程开发的整体性
在职业教育中,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在设计与开发课程时,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高职院校要结合高职教育新理念开展,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紧密联合起来,从工作过程出发,构建一个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开发要明确构建课程体系的目标,以满足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置课程和选择课程内容。
(三)以能力本位为主导,构建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要以职业能力作为基础,兼顾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满足旅游行业职业岗位的需求。以企业需求为根本配置课程,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课程转变为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课程体系由封闭形态走向开放形态。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竞争能力,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设置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应充分考虑受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置课程内容,培养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专门性人才。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