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16-06-04侍羽,蒋华
侍 羽,蒋 华
(1.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侍羽1,蒋华2
(1.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ACE和常规的保肝治疗,并使用药物灌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干预组使用药物灌注的异甘草酸镁为200 mg,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灌注的异甘草酸镁为100 mg。同时,统计和分析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变化和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高血压、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TBil、ALT、AST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后3 d内TBil、ALT、AST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每日使用200 mg异甘草酸镁可对肝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肝功能
原发性肝癌(PHC)在恶性肿瘤中常见,其恶性程度和病死率较高,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会对肝功能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病症无较大差异,因此当诊断出来时已经属于癌症的中晚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生存期往往只有几个月。仅有少数的初诊患者可以进行手术,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易出现并发症和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后存在复发、缺乏供体等缺陷。放化疗易引起肝衰竭以及药物性肝损伤,损害性较大。另外,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可以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其不良反应少,但是在注射药物后易出现肝功能受损现象。异甘草酸镁对肝细胞有保护的作用,可改善肝功能,可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损伤[1-2]。本研究观察了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接受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先明确肿瘤部位、大小、供血等情况,然后再进行栓塞治疗;②入院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放疗及化疗;③无精神问题和语言障碍等影响病情陈述的观察者;④术前24 h内无不良反应且未使用过止吐药或止痛药物。排除标准:①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者;②弥漫型肝癌者;③门静脉主干癌栓及肝动静脉瘘、未完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7~69(45.35±10.35)岁;Child-Pugh A级28例,Child-Pugh B级1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5(42.11±10.05)岁;Child-Pugh A级29例,Child-Pugh B级11例。2组年龄、性别、病情、Child-Pugh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TACE,操作方法:下经股动脉进行局麻,将导管超造至肝固有动脉或者肝左右动脉,注入5-氟尿嘧啶1 g、表阿霉素15 mg、奥沙利铂150 mg、碘油10 mL与表阿霉10 mg的混悬剂,剂量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部分患者可进行明胶海绵颗粒的注入。对照组先进行常规的保肝治疗,注射还原性谷胱甘肽(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080353)1.2 g 1次/d和维生素C(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059)3 g 1次/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051942)100 m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实验组也同样先行常规的保肝治疗,注射还原性谷胱甘肽(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080353)和维生素C(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059),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甘草酸镁(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051942)200 m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出现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高血压、水钠潴留的情况。
2结果
2.12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比较2组术前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内2组TBil、ALT、AST水平均出现一过性升高(P均<0.05),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2组肝功能均趋于正常,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比较
注:①与术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原发性肝癌常隐匿起病,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肝癌手术的切除率、复发率、生存率较低,限制了肝癌手术的发展[3]。TCAE能够发现一些小病灶,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TACE效果常受肿瘤大小、类型、病灶是否多发、栓塞剂等的影响,肝动脉栓塞后栓塞剂能留在肿瘤血管,使癌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肝细胞缺氧缺血,化疗的药物能够干扰和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对肝细胞的损害和肝功能受损[4-5]。静脉所提供的血液为肝脏中的一多半,而肝癌的供血主要是由于静脉和肝动脉所提供。采用肝动脉化疗灌注的方式,通过血液而流转到癌细胞使药效加倍,从而起到了局部化疗的作用。
异甘草酸镁是从甘草中提取的一种新型药剂,其属于一种降酶保肝的药物,具有抗炎、解毒、降酶、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此药具有高亲酯性和抗炎活性,能够清除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使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害降低,患者的肝细胞得到再生和修复[6-7]。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来说,在注射异甘草酸镁后其能够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然后流转到肝脏的各个部位,对于原发性肝癌起到抑制作用。
肝动脉栓塞术后会有疼痛、恶心等不良反应,称为栓塞后综合征,异甘草酸镁通过对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进行免疫调节,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8-9]。经过本研究发现,在治疗前2组TBil、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实验组手术后3 d的TBil、ALT、AST均有明显的下降情况,对照组手术后3 d内TBil、ALT、AST无明显改善,实验组TBil、ALT、AST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1个月后2组肝功均恢复到正常。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在实施肝动脉化疗灌注中选用的药物为异甘草酸镁,选用剂量为200 mg,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TBil、ALT、AST情况,还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由此可见,对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200 mg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栓塞化疗的耐受性、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肝功能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可荣,袁剑锋,张志勇,等. 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症状严重度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33-34
[2]林晓辉.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型放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28-130
[3]赵勇,曹科,曹培国. 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因素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5):381-383
[4]李洪松,辛德友,刘长军,等. 多层螺旋CT在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9(3):208-211
[5]欧盛钊. 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14(26):139;141
[6]毛燕群,吴晓霞,邓俊,等. 血必净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8(4):224-226
[7]朱伟,李明,金满. 9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6):449-451
[8]刘金明,赵震宇,李涛.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7-18
[9]王美书,张传华. 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36-137
[通信作者]蒋华,E-mail:lygcancer@126.com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3.022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3-0286-03
[收稿日期]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