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利机构特教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探析

2016-06-04李小志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8期

李小志

摘 要:德育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对福利机构特教学生开展德育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教学;特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0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0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都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道德源于生活,德育更离不开生活。德育生活化是指把德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过有道德、值得过的生活。德育生活化教学是指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将道德内容与学生丰富生动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使其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它能激发特教学生(身患智残或肢残或多重残疾)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德育生活化教学内容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我们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依据。但在教学中,应结合学情,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原有的知识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对教材中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和整编,实现内容与学生经验的对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乐于参与到德育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培智教材第五册《懂礼貌》一课时,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让学生真实感受在特教区、生活区要注意礼貌行为,别人工作、休息不打扰外,还把内容拓展到医院、康复区、餐厅等场所,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使用礼貌用语和表现礼貌行为的重要性。

(二)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

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道德素材。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所惑,从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作为德育内容或课程的生长点。例如,针对特教学生时间观念淡薄的现象,教师设计出《做时间的主人》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有哪些不守时、浪费时间的现象,并分析因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守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意义。课后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比“时间小主人”。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应与节庆教育、主题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把生活化的思想渗透其中,发挥这些活动的德育功能。

二、德育生活化教学途径

(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家校共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同样取决于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是否一致和同步。家校共育是达到这一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特教学生而言,他们的教育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在福利机构内部完成。特教老师和生活老师是同事关系,便于沟通与交流,两者合作方便实现家校共育。在实施德育生活化教学时,特教老师会把取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也会将德育课堂从教室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和生活老师一道担负起对学生实施生活德育的任务。

(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社校共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思想,认为教育必须摆脱狭隘的学校,把整个社会生活开放给学生,追求的是学校生活的社会化。德育不应局限于学校,而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形成一种开放型德育,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社会的这个“活教材”,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思考、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福利机构特教学生大都身患残疾,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为了让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为其将来能回归主流社会做准备,教师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出院开阔视野,向社会、大自然学习。

三、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而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积极建构性学习的方法。它寓德育于情境之中,通过情境来感化和熏陶学生对学生品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正是德育生活化教学欲追求的效果。福利机构一般都设有情景教室,帮助残障儿童参与康复训练、了解社会等。德育生活化教学正好可利用这一便利条件。

(二)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行的方法。通过实际锻炼,可以加深道德认识,丰富道德体验,锻炼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特教老师和生活老师合作,把学生组织到生活区班内,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整理自己衣物,清扫室内卫生。之后要求每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结合学生的体会引导他们发现劳动之美以及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增强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信心。

四、德育生活化教学评价

(一)树立发展性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最新思想。它针对以分等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考虑过去,重视现在,着眼于未来,注重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实施德育生活化教学,要求将发展性评价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对各生活领域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动态的过程性追踪,在平等、对话、协商的条件下,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品德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二)运用成长档案袋评价法

具体操作中,我们为每位特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在德育生活中的各种文字、实物、行为资料,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联络生活教师、专家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评价,真实、具体、全面、深入地记录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描述个体品德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过有道德、值得过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转

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3).

[2] 陈光全.德育教学要实现九大转变——关于德育教学生活化的

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3(7).

[责任编辑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