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6-06-03
没有爆米花,很可能就没有电影院。这并非夸大其词,我们毕竟不能忽视卖品的利润效果——正是它们的高利润,经济活动才有了得以延续的空间,正是因为爆米花,影院才能将电影票的价格拉低,通过卖品与服务盈利,实现区别定价,让更多的观众进入影院。因此可以说,正是这一点空气与淀粉的结合让影院得以持续运作。
衡阳的素琴发来邮件:“现如今,爆米花几乎是电影和电影院的标志了。作为影院卖品中的王者,爆米花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巅峰”的?话说回来,每次看电影旁边人嚼爆米花的嘎吱声都好烦——这种破坏观影情绪的东西,到底是怎么获得那么高地位的?求大众众传道解惑!”
编辑回信:19世纪初,爆米花在美洲的南北贸易中被来自北美的商人看中,并迅速在北美的东海岸走红,到了1848年,它被收录到《美国词典》中,成为大众休闲食品。爆米花的一大优势在于它的便利性:自1885年第一台爆米花机发明后,由于爆米花机的便携性,爆米花成了参与户外活动、参观马戏的顾客的首选零食。爆米花的便利性还在于不依赖厨房就能大规模生产,而另一种常见的零食一薯片就做不到,因此在竞争中落于下风。
当时有且仅有一类娱乐场所没有出现爆米花的身影——电影院。那时,电影院非常高端正式,爆米花这种小零食无法进入电影观众的法眼,而影院经营者也不想把伴随爆米花而来的脏乱和浓郁的香味带进他们整洁的影厅。同时,由于当时的电影都是默片,咀嚼爆米花的噪音也会严重影响观影体验。但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一切。1927年的《爵士歌手》之后,人们就可以听到电影中的角色说话了,而不需要一直阅读电影的字幕。这让电影的市场向新一批观众开放——这些观众中大部分是比较穷的文盲和年轻的孩童。这些观众不会被影院富丽堂皇的设计吸引,对他们来说,因为一些有趣的小零食而弄脏影院的地毯,似乎也不是很困扰的事情。与此同时,由于电影进入有声时代,爆米花带来的噪音也不那么明显了。
不久,美国迎来了经济大衰退,很多影院走向衰败,那些苟延残喘下来的也并不乐观。所有从事电影相关产业的人都在受罪——除了那些证明了爆米花是涂着黄油的金矿的街头小贩。爆米花成了那时候的人们最便宜的奢侈品,也成了第一种被人们偷偷藏在大衣下带进电影院的零食。在那样的黑暗日子里,人们却可以通过在街头卖爆米花来维持生计,甚至发家致富。假日酒店创始人凯蒙斯·威尔逊就有一个和爆米花相关的有趣故事,读者可以轻易在网络上找到相关旧闻。
另一个东海岸的院线则进行了另外一种尝试——他们在院线中较小的影院里贩卖爆米花,而旗下五家高端电影院仍然不贩卖任何零食,为保持环境的整洁。结果是,卖爆米花的影院都盈利颇丰,而五家高端影院则赤字不断。最终,院线的管理者意识到,爆米花才是影院盈利的关键。爆米花实实在在地拯救了电影院的生意,以至于一位大萧条时代的企业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找个合适的地方去卖爆米花,然后在旁边建一家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