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时代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16-06-03梁韵妍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微文化双师型高职教育

梁韵妍

摘要: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催生了微文化,凭借惊人的网络聚集力量,这种微文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帮助“双师型”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文首先阐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然后分析微文化时代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微文化时代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具体措施,为高职院校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微文化;高职教育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进一步催生了微文化。当前,这种微文化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微文化时代,高职“双师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流行媒体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所谓教师专业化就是在整个从教生涯中,教师通过专业训练、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由于出发点不同,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教师专业”的发展,这种观点侧重于推进教师成长和职业成熟;另一种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观点侧重非专业人员向专业人员转变的过程,重点在于帮助教师培养内在的专业素质结构、树立职业意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成长为高级“双师型”教师。在微文化时代,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可以借助微文化随和、个性化的优势实现自身的回归,进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微文化时代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微文化时代,影响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比较多,但是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主观因素和学校环境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

1.高职“双师型”教师对专业发展认识不清。对于高职“双师型”教师来说,不管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还是实践,与国外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步比较晚,高职“双师型”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处在初始阶段,还没有清楚地认识专业发展。对于专业发展,大部分高职“双师型”教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和职称水平。

2.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教育理论薄弱。目前,在高职院校任职的专业教师,一部分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另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按照《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的相关规定,这些人员在正式进入专业教师岗位前,接受了少于30天的岗前培训。这种岗前培训,虽然帮助受训者满足教师资格证认定的需要,但是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意教育教学的需要。

3.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师范性较差。目前,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中,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占绝大部分,由于他们接受教学技能培训、锻炼的时间比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时缺乏师范性。对于高职“双师型”教师来说,一方面需要具备教师应有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以下能力:①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②融合理论、实践于一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③能够对实习、实训教学现场进行管理。

4.高职“双师型”教师缺失合作文化。受教师专业性质的影响和制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个人劳动一般具有封闭性特征,在相对封闭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外界很难对教师、学生进行干预。在微文化时代,由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面临复杂多样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双师型”教师共同研讨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当前,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早已废除,在这种情况下,新教师或非“双师型”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在缺失合作文化的氛围中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得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5.高职“双师型”教师职业倦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带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落后,尤其是缺乏“双师型”教师。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师面临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同时引发教师素质低、奉献精神差等社会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高职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生理疲劳、情绪沮丧等);另一部分高职“双师型”教师则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最终影响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学校环境

1.高职院校领导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为了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师资队伍,通过完善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管理、使用现有教师方面,普遍存在重“用”轻“养”的现象,根本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普遍缺乏自主权,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等活动时,需要遵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

2.“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自主权。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其日常工作任务就是按照学校制定的岗位工作标准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至于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最佳工作措施等问题,教师很少去思考。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被边缘化,同时使得高职教师成为各级管理部门完成工作任务工具。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专业进修等方面,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普遍缺乏自主权,其结果就是制约了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3.“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制度奖罚过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师评价方面,高职院校一直沿用传统的奖惩性措施,要从根本上否定奖惩性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上级主管部门不定期地对学校、教师进行考核,并且高职院校每年都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统一考核,这种环境下,这种奖惩性考核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制约性作用。

三、微文化时代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具体措施

在微文化时代,人们倡导的是一种亲切、随和、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工作、生活方式。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微文化的时代特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双师型”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1.导。在社会生活中,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基础,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对于外因来说,一般借助内因发生作用。因此,在微文化时代,高职院校需要借助微信、微博等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可以说,这是“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常用的引导措施主要包括行政性政策、激励性政策、专家引领和职业规划等。

2.学。在微文化时代,“双师型”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式学习,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微文化时代,自主式学习受到“双师型”教师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学会自主式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根本,常比较用的自主式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式学习、团队式学习、比赛式学习,以及考证式学习等,在在微文化时代,“双师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

3.做。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双师型”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一方面可以对接收到的外界信息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可以影响教师的行为。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过滤处理才能接受。如果只是纯粹的理论学习,没有经过实践和反思处理,是难以融入到“双师型”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的。实践作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理论和别人的经验作为外因,只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适合“双师型”教师实践方式主要包括:①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等课堂教学实践;②校际交流、企业调研、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③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等。

4.评。考核“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评价结果来衡量。通常情况下,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自评和学校评价两种方式:首先教师自评,在教师自评中,自我反思是教师自我评价的核心。其次学校评价。学校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比较常用的方式包括:一是缩短评价周期,①将年终评价调整为月度评价,同时将汇总月度评价进而形成年终评价;②重视学生的满意度,可以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学生评教活动。二是调整奖惩措施,将“奖、惩”调整为“奖、促”,最大限度地激发“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三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的,从根本上解决惩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存在的难题。四是细化管理规则,帮助“双师型”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在微文化时代,一些微不足道的行为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微不足道的行为,分别从教师、学校两个方面,研究分析影响“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同时在导、学、做、评方面提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基于对上海市某高职院校的个案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04-01.

2.王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基于Y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D].扬州大学,2014-04-24.

3.张晗,李悠.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研究——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02).

(作者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微文化双师型高职教育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