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对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2016-06-03曹学冬张海阳陈佳骏罗运权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苦参素内毒素肝硬化

曹学冬,张海阳,陈佳骏,罗运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肝胆外科,上海 201203)



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对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曹学冬,张海阳,陈佳骏,罗运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肝胆外科,上海 201203)

[摘 要]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给予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患者由同一主刀医生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前3 d至术后1周:对照组静脉滴注甘草酸二铵0.15 g/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治疗,静脉滴注0.6 g/d。取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1、3、7天空腹血标本,检测肝功能、内毒素、和血氨水平。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实验组的ALT、AST、血氨、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1.26 vs 81.03)IU/L,(48.15 vs 68.83)IU/L、(45.29 vs 95.18)µmol/L,(5.81 vs 12.46)Eu/mL,P均<0.05],实验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32.24 vs 28.15)g/L,P<0.05],两组总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14.24 vs 13.43)µmoL/L,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AST、内毒素、血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8.20 vs 39.68)IU/L,(4.88 vs 10.37)Eu/mL,(20.19 vs 48.26)µmol/L,P均<0.05],实验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33.54 vs 29.05)g/L,P<0.05],而两组ALT和总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32.45 vs 40.61)IU/L,(15.09 vs 14.33)µmoL/L,P均>0.05]。结论 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在脾切除围手术期使用,可以较好地保护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内毒素,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苦参素;甘草酸二胺;肝硬化;脾亢;脾切除;内毒素

细胞、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者伴有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而危及生命,并且常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内科保肝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保肝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甘草酸二铵是临床使用多年的保肝药,具有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近来蔡国永等[1]研究发现苦参素具有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抑制肝内胶原合成,抗肝纤维化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脾切除术前后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的应用,观察其对肝硬化脾亢患者脾切除术后血浆内毒素、肝功能、血氨水平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脾亢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1~65岁,平均52岁。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1晚服用2 000 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手术由同一主刀医生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预防感染、止血、保肝、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只静脉滴注甘草酸二铵(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15 g/d,予以保肝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治疗,静脉滴注0.6 g/d(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即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

用药时间为术前3~7 d,取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空腹血,检测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L)及内毒素和血氨水平。

1.3检测指标

肝功能:用日本东芝4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L),试剂由上海医学化验所提供,保质期内使用。

血氨:酶法检测血氨,试剂盒由上海医学化验所提供。

血浆内毒素测定:采用改良偶氮基质显色法,鲎试剂盒(II)定量检测血浆内毒素,试剂盒由上海医学化验所提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术后第1天患者肝功能损害较明显,两组患者转氨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氨、内毒素水平也升高,主要是手术和麻醉的打击,应激反应,加上患者原有的肝硬化基础造成的,术后第1天两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开始两组肝功能指标都出现好转,实验组转氨酶下降较快,肝功能好转速度更快(P<0.05),内毒素和血氨下降程度也更明显。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肝功能进一步好转,而且实验组恢复的更快,内毒素、血氨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血液指标的比较(±s)

表2 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血液指标的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ALT(IU/L) 33.24±3.38 34.27±3.47 89.22±4.380 81.24±5.67  83.01±9.38* 51.26±5.15**  40.61±6.570 32.45±2.19* AST(IU/L) 31.61±4.43 32.55±4.26 71.63±5.330 66.65±3.23  68.83±7.46* 48.15±4.27**  39.68±5.270 28.20±3.34* Alb(g/L) 33.68±1.85 34.12±2.26  31.63±3.240 33.14±2.35  28.15±9.03* 32.24±7.26** 29.05±6.570 33.54±5.38* TBL(µmoL/L) 18.83±4.26 18.24±3.28  19.87±5.290 20.24±4.23  13.43±2.65* 14.24±3.51**  14.33±3.440 15.09±4.14*血氨(µmol/L)17.53±6.56 16.85±7.34  50.43±11.96 43.35±9.85  95.18±13.45 45.29±11.56* 48.26±11.90 20.19±9.87*内毒素(Eu/mL) 3.52±1.22 3.86±1.74  6.46±1.32  4.96±1.68  12.46±3.25* 5.81±1.45** 10.37±3.980 4.88±2.86*检测指标

3 讨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尤甚。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和晚期肝癌[2],肝硬化晚期往往并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存,因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患者肝硬化、肝功能不全的基础,加上手术的创伤、麻醉反应,以及应激对胃肠直接损伤和刺激,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炎性物质渗出,菌群移位,内毒素血症的打击,患者术后往往出现肝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大量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3]。

对于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保肝、抗病毒、抗肝硬化治疗。保肝药物中甘草酸二铵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它作用于细胞激素受体,具有阻止肝细胞钙离子内流,调节机体物质代谢,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然单独使用甘草酸二铵治疗肝炎、肝硬化时疗效较慢,且一旦停药肝功能会出现反跳[4]。而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所发生的肝功能损伤急需修复,以利患者从手术打击中恢复,因此需要联合应用其他的保肝药物。近来研究发现苦参素具有抗病毒、抗纤维化,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肝脏功能,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于保肝、抗肝硬化治疗。苦参素的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其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可以保护患者肝细胞膜,调节机体免疫力,促进损伤的肝细胞尽快恢复,进而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研究还发现苦参素还能够改善肝脏的局部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进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消除患者的腹腔积液和黄疸等症状[5]。王宏伟等[6]研究发现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王梅等[7]用苦参素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研究发现完成4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ST,ALT,TBL及γ-GT等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患者血清IV型胶原、III型前胶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除出现恶心、呕吐,轻度低血钾,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高鹏[8]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发现苦参素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和改善肝功能作用,有利于预防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本研究将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用于肝硬化、脾亢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的作用在术后第3天开始表现出来,可以降低转氨酶水平,白蛋白水平相对较高,腹水量较少,血氨水平水平较低。术后第7天患者肝功能进一步好转,而且实验组效果更明显。此作用可能和苦参素可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抑制肝内胶原合成,抗肝纤维化,保护肝细胞膜以及甘草酸二铵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有关。术前用苦参素和甘草酸二铵可减轻肝脏炎性反应,稳定肝细胞膜,减少肝细胞凋亡,增加肝脏储备功能。术中由于出血、低血压产生肝脏缺血再灌注,应用苦参素有利于预防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而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也明显降低,证明苦参素对肠黏膜屏障功能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患者并发症较少,恢复快。本研究中患者对苦参素耐受性较好,未发生明显的药物反应。

综上所述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在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围手术期使用,可以较好的保护患者的肝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而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国永, 黄长玉, 梁运飞. α1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7): 138 -139.

[2] 杨绍基, 任红. 传染病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3 -51.

[3] 孙晓飞, 李泓杰, 徐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内毒素变化的临床研究 [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8): 3294-3297.

[4] 陈峰云. 水飞蓟素联合甘草酸二铵对急性白血病化疗肝损伤防治作用 [J]. 中国医药, 2012, 7(7): 902.

[5] 冯国梁, 李秀萍, 曹屹. 苦参素的治疗作用进展 [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10, 4(4): 210 -211.

[6] 王宏伟, 侯丽娟, 李伟伟, 等. 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J]. 2015, 7(15): 195-196.

[7] 王梅, 安永男, 谭立业, 等. 苦参素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 28(6): 954-956.

[8] 高鹏. 苦参素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 [J].当代医学, 2010, 16(14): 15 -16.

(本文编辑:张海燕)

·病例报告·

[通讯作者简介]罗运权,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yqluo09@sohu.com。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出现白

[第一作者简介]曹学冬(1981-),男,主治医师,硕士。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szy13033)。

[收稿日期]2015-07-31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6.03.019

猜你喜欢

苦参素内毒素肝硬化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苦参素通过p38/JNK信号途径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半乳糖修饰苦参素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苦参素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注射用炎琥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