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2016-06-03欧理平
欧理平
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欧理平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由于普惠金融作为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理论和实践界普遍认为大中型银行不适合发展普惠金融,影响其效益。发展普惠金融真的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吗?基于41家商业银行2003年到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展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发展普惠金融,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可持续性。这一结论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普惠金融;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影响
一、引 言
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重视在大中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密度,在小城市和农村相对不足,特别是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以后,为提高效益,逐步减少在农村的金融网点,为小城市和农村提供的服务大幅减少。我国小城市和农村的金融服务就显得尤为不足,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金融的支持。《2014年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指出,中国依旧有一半以上的人未被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覆盖,主要集中于广大农村、牧区[1]。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95%的小微企业未曾从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2]。国内外也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普惠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国不少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发展普惠金融”做了专门阐述。但是,由于金融体系的机构性缺陷,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大银行主导的银行结构,以及微型金融供给不足,普惠金融服务在中国却因理念和认知偏差,还存在惠及对象有限以及金融机构“高姿态”等问题,无法做到真正的“普惠”。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不足,与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并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时期,风险在加速暴露,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实现它的商业可持续。
国外的研究大多认为商业银行由于成本等原因不愿意提供普惠金融。Bester and D. Chamberlain(2008)[3]认为产品设计不合理(不能达到贫困人群的需求)是阻碍人们使用正规渠道金融服务的因素之一。Ambarkhane D(2014)[4]研究了尼日利亚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认为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健全、金融机构技术支持的不足以及效率低下是目前制约尼日利亚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内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性金融业务,更多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到城市地区和发达县域地区,而不宜过多直接投身普惠性业务,普惠金融体系则应该发挥微型机构和地区性机构的积极性。杨燕(2015)[5]的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存在不均衡现象;和金融发展深度相比,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更积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却没有显著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徐敏和张小林(2015)[6]利用金融包容指数测算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利用VAR模型检验我国1985-2012年普惠制金融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现普惠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且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国内外对于普惠金融本身的内涵以及测度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发展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比较少,从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尚未有分析。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状况
由于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不同,需要考虑的是盈利要求,因此其主要服务于盈利高的中高端客户,低端客户主要分布于小城市和农村,个体对银行的盈利贡献比较低,比如小微企业在贷款金额上远远小于大型企业,贷款频率却远远高于大中型客户,这就会较大程度上提高银行的成本,所以银行就没有动力为其提供足够的服务。但近年在政策性的支持之下,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发展比较迅速。
(一)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成效
1.商业银行主体层次更加丰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既有工、农、建、中、交等5大商业银行,更有大量的中小型银行,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建立了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相互补充、大中小不同规模机构组织相互协作的金融服务体系。
2.普惠金融的资金可获得性不断提高。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满足县域以下居民和农民的资金供给和需求,不断完善金融便利性。针对当前我国农村ATM配备基数较低、分布不均、金融服务环境较为落后等情况,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各类支农补贴、新农保及新农合等惠农政策,并依托银行卡进行资金发放。2013年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全国农村乡镇及行政村基本覆盖,中国的账户普及率2014年上升至79%,农村地区的上升程度高于城镇地区。县域以下不仅仅ATM机的数量在扩张,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的建设近年来也取得进展,个人账户、银行卡以及网银等金融服务使用率提升迅速,农村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了农村经济主体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满足程度有所提升。
3.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产品。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体系最核心、最急迫、最有效的组成部分,也是广大低收入弱势群体最为关注的金融服务之一。商业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有多种可行的模式,比如内部业务单元模式和子公司模式。最简单的业务单元模式就是在现有业务单元中,比如零售业务部门或者消费信贷业务部门,引入新的微贷产品。在直接或间接投身小额信贷等普惠金融业务之外,商业银行也尝试通过发起设立或参与各类普惠项目基金的方式,为各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二)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1.普惠性与商业可持续性面临两难。发展普惠金融,核心是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和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国际经验表明,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一是信贷扶持力度有限。信贷资源属稀缺资源,即使对小微企业进行倾斜,但整体规模依然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客户的融资需求。二是风险化解机制不完善。小微和涉农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步显现,小微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呈现高发态势,而小微和涉农企业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和资产积累,风险缓释主要依靠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而国有担保机构受地方政府干预较多、市场化程度较低,民营担保机构资本金较小、运作不规范。
2.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薄弱。一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整。和20多年前相比,虽然我国信用服务行业有了较明显发展,但是包括信用信息服务机构、信用保障服务机构在内的整个中国信用管理中介服务行业仍比较稚嫩。央行征信系统对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的覆盖面还比较小,相应的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尚未全面建立,仍存在“信息缺失”的问题。二是金融法治环境亟待改善。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小微客户提供的资料存在虚假情况,个别企业甚至和外部机构联合骗贷。2014年以来,河南省新乡长垣、许昌长葛等地因担保链破裂引发区域性信用危机,许多正常经营的企业“抱团”不还款,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保险产品及各类金融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的虚假宣传屡见不鲜,普通金融消费者“围堵金融机构”等非理性维权方式的行为时有发生。三是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不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金融市场迅猛发展,但我国公民金融知识比较匮乏,对金融法规政策、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风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金融安全和风险承受力较差。据银行反映,很多小微或零售客户经常出现忘记还款或欠息的情况,甚至出现长期非主观失联情况,说明客户信用意识淡薄,对自身信用记录不重视。社会公众特别是部分弱势群体的金融知识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对普惠金融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障碍,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根据goddard and wilson(2009)[7](P215-218)的方法,假设银行在本期的利润受前一期的利润和行业壁垒影响,于是有:
其中πi,t是商业银行i在时间t的盈利水平,Et是前期银行收益水平的函数,eit为异质性,因此
把(2)代入(1),可以得到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的自回归过程:
结合商业银行持续性盈利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结构、宏观经济等,再加上商业银行的个体因素和宏观环境等控制性因素,构建的模型如下:
其中X为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个体因素,包括资产状况、中间收入占比、利差和不良贷款拨备率等,m为宏观经济环境,γi为截面个体效应,μi,t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选择
对于因变量,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水平,一般研究采用标准化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但是这个指标有个假设前提,就是一国内部银行的资产成本无差异,这个假设即使是存在利率管制的中国也是不符合的,各家银行虽然都是按照国家指定利率进行负债业务,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各家银行可以按照国家标准利率自由浮动,再加上理财业务和其他业务,各家银行的资本成本存在差异。我们采用超额资本收益率(EROE)来替代,这个指标等于银行实际资本收益率减少按照资产定价模型估计的资本收益率,实际资本收益率等是净利润与总资本的比率,根据资产定价模型估计的净资产收益率是根据CAMP模型合理估计商业银行合理的资本收益率。在本模型中,πi,t-1是商业银行持续盈利能力水平的指标。
自变量中,本研究的主要指标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对于国家来说可以用普惠金融指数来表示,但是对于单个商业银行来说,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目前尚没有统一界定,银监会普惠金融部设定的考核指标为“三个不低于”,即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衡量的目标只针对小微企业,而对于三农以及偏远地区的居民服务没有提及。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问题,我们选择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年度贷款余额的比例(PSD)表示。
根据企业的一般理论,影响银行盈利水平的因素包括收入因素和成本因素,对于银行来说,收入因素包括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按照银监会的统计,在中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超过60%,因此利息收入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指标主要包含净利差(NRD)和M2增速(M2_grow)。非利息收入主要是中间业务收入和咨询、投资等活动产生的收入,不同商业银行的收入构成都有所不同,非利息收入(IRR)越高,商业银行的盈利可持续性越强。
除此之外,我们还选取了反映商业银行运行能力的资产规模指标(TA_sqr)、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指标不良贷款拨备率(BLR)和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对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影响的GDP增速(GDP_grow)等指标。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各项指标的数据,选择于WIND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时间期间为2001年到2014年,样本包含41家银行,分别是5家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9家中型上市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以及25家其余城市商业银行,中型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一般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更能体现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视。
(四)实证回归结果
研究主要检验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持续性的影响,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商业银行盈利持续性之间呈正向关系,并且显著性水平比较高,普惠金融的程度越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越高。检验中的银行规模指标也可以看出来,从事普惠金融的大多是中小银行,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比较高,其经营业绩也相对比较好,本研究中经营规模越大,盈利持续性水平越低。
其他指标中,上一期的盈利水平对本期的影响最大,并且显著性水平比较高,这说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较高的超额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资产规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具有负向影响,资产扩展会带来规模不经济效应,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可持续性能力。净利息差指标是除上一期盈利指标外影响程度最大的,这与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有关,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占比超过75%,特别是大型银行,但是在本研究中影响系数远远低于其在收入中占比,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研究的是盈利可持续性水平,利息收入占比较高并不利于盈利能力可持续性的提高,但其对盈利可持续性有较强的积极作用。除利息收入占比外,非利息收入的指标影响也非常显著,多样化经营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表1 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对商业银行盈利持续性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
对于不良贷款拨备率这个指标,一般来说拨备不良贷款准备是为了防止未来发生的风险,但是其影响当期的经济效益,在不发生支付危机的状况下对盈利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商业银行本来应该用作贷款带来收益,但是沉淀一部分资金,影响了资产收益率,进而消弱了银行的盈利可持续性。宏观经济对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的影响非常显著,宏观经济越好,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越好,但宏观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的盈利持续性也出现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率超过10%,商业银行的盈利持续性非常乐观,但是目前经济增长率出现下降,进入经济新常态,商业银行的盈利持续性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M2增速与GDP增速的影响是一致的,都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
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主要针对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sargan检验的结果表明,工具变量是整体有效的,并且误差项无序列相关性,回归结果是稳健的。我们还采用了不同的估计方法,包括一阶差分广义矩法、混合OLS估计方法、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检验结果与系统性广义矩法的结果相一致,这说明我们的检验结果是稳健的。
四、结论和建议
发展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持续性有什么影响,很多研究认为普惠金融与商业影响的目标存在冲突,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这些群体的单个价值高,为商业银行创造的价值更大。而普惠金融主要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这个属性使得普惠金融从事回报率比较低的业务,因此普惠金融的发展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我们的研究使用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作为普惠金融的代理变量,基于41家商业银行2001年到201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持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发展普惠金融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持续性。这个结论具有比较强的政策含义。对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角度考虑,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商业银行有动力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政府不仅仅制定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一个规划,还需要明确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以及标准。在制定和实施政策发展普惠金融时,应该根据区域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金融机构属性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在针对商业银行的考核上,要明确商业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相均衡,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考核普惠金融发展的程度。
二是商业银行积极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要明确普惠金融不是商业银行的包袱,也不是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去推动。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第一,提供主体的创新。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可以采取建立符合普惠金融特点的银行主体。以前政策鼓励的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等并不适合商业银行发展。根据银监会2007年的规定,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是缓解农村金融抑制、增加金融供给,但是商业银行在设立村镇银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区域上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营业务受当地影响比较频繁等,因此要改革设立形式,创新提供主体,更有利于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第二,创新产品模式。目前普惠金融的目标应该针对小微企业、个人消费和农村偏远地区居民等,这些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应该分别针对这些主体提供创新类产品。比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条件,互联网金融所依托的是7×24小时的覆盖全球的电子信号,可以突破空间的瓶颈,覆盖到因偏僻分散而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在发展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微银行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杨.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J].金融博览(财富),2014,(2).
[2]巴曙松.小微企业转型需金融创新跟进[N].经济日报,2013-04-10.
[3]Bester,H.,D. Chamberlain,L. De Koker,C. Hougaard,R. Short,A. Smith and R. Walker. Implementing FATF standar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financial inclusion:Findings and guidelines[R]. FIRST Initiative (World Bank),2008.
[4]Amidzic G,M A Massara and A Mialou. Assessing Countries’Financial Inclusion Standing——A New Composite Index[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14.
[5]杨燕.普惠金融水平的衡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区域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J].金融与经济,2015,(6).
[6]徐敏,张小林.普惠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J].商业研究,2015,(4).
[7]John O. S. Wilson,John Lipczynski and John Goddar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ompetition,Strategy and Policy [M].Financial Times,Prentice Hall,2009.
[责任编辑:刘烜显]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风险等匹配和普惠金融双重约束的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级研究”(71503199)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6)04- 0041 -05
[作者简介]欧理平,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4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