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2016-06-03王美玲
刘 宣 王美玲
安徽铜陵市中医医院 1) 康复科 2) 针灸科 铜陵 244000
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刘宣1)王美玲2)
安徽铜陵市中医医院1)康复科2)针灸科 铜陵244000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三级康复治疗。观察2组入选即刻与治疗后1、3、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实验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6个月时手以及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6个月时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等指标均有改善,但实验组血流变情况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偏瘫患者的实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偏瘫
脑卒中患者发生偏瘫后,若患者的体位摆放不正确,极易导致患者的手肩部以及下肢髋关节的功能受到严重的限制,个别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并发下肢的深静脉血栓[1-3]。临床实际操作中为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必须系统地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本次研究观察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07—2013-07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均30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4]:病程<14 d,生命体征均平稳,无意识障碍;GCS评分>8分,明确诊断肢体障碍,年龄<80岁。排除标准[5]: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四肢完全瘫痪,脑卒中病程>14 d,合并恶性肿瘤,出现明显意识障碍,有精神疾患史,出现呼吸衰竭,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能进行随访的患者。
1.3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神经内科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三级康复治疗,分为3个时间段进行,分别为病房内进行的康复治疗(治疗后1个月),在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治疗后的第2、3个月)以及在家中进行的康复治疗(治疗后的第3个月到第6个月)。病房内康复治疗:(1)在不同体位下进行抗痉挛姿势的摆放,包括卧位以及站位抗痉挛姿势的摆放;(2)患侧肢体进行各项的被动运动,包括活动肩胛带,活动范围为从小到大,逐渐展开,防止过度运动的发生,在运动过程中要严格避免使患者发生疼痛;(3)健侧、患侧的翻身练习;(4)坐位训练:具体为患者呈坐位,将床头摇高呈30°,若能在该角度下坚持坐立>30 min,则在第2天将患者的床头再抬高10°,床头角度调高到90°时,则可让患者下床进行健侧及患侧的起坐练习。上述训练每组进行5 d,训练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康复中心训练:站起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单腿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家中康复训练:延续康复中心训练的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以及文体娱乐方面活动。
1.4观察指标观察2组入选即刻与治疗后1、3、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
1.5评分标准及评分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而运动功能评分采用Brunnstrom评分标准[6],评分的时间点为患者入选即刻以及治疗后的1、3、6个月。
2结果
2.1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实验组治疗1、3、6个月时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2组运动功能比较经1个月治疗后实验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状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以及第6个月时实验组手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运动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2组血流变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红细胞比积、全血低切等指标均改善,但实验组血流变情况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血流变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的提高,由其所导致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显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肢体痉挛的发生率高达80%,肢体痉挛的严重不良后果是肢体的一系列正常活动无法完成,最终导致患者异常偏瘫步态的形成,致使患者终生残疾[7-8]。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中,已达成的共识为及早进行综合性质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9]。
本文实验组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理论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高且能够进行功能的重组。在各项康复训练中,肌肉以及身体的各个关节通过不断的运动冲击,向中枢神经系统输送了大量的本体感觉冲动,大脑在这些本体感觉冲动的刺激下,侧支循环不断重建;同时,在正常运动模式的刺激下大脑内部病灶周围的细胞不断发生代偿以及重组,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项功能也得到逐步恢复[10-12]。本次实验可以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实验组上下肢以及手部的运动功能恢复越好,说明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其中枢神经系统在急性损伤后存在代偿以及重组的发生,其生理学机制可能与水肿消退、颅内压逐渐下降、脑缺血改善相关,也可能与康复治疗手段的进步以及社会、家庭对于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大相关[13-14]。予以综合康复治疗的实验组治疗后1、3、6个月的各项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红细胞比积、全血低切等指标均有改善,但实验组血流变情况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对血小板凝聚产生有效抑制,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细胞代谢及脑血管微循环,降低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情况。综上,我们认为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偏瘫患者的实际效果显著。
4参考文献
[1]覃星悦,肖海,樊金莲,等.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4,36(2):242-244.
[2]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5):748-750.
[3]谢财中,高润,唐军凯.早期康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44-648.
[4]Mishra NK,Shuaib A,Lyden P,et al.Home time is extended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ho receive thrombolytic therapy:a validation study of home time as an outcome measure[J].Stroke,2011,42(4):1 046-1 050.
[5]秦杰,杨坚,张颖,等.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率与持续时间的关系[J].中国康复,2010,25(1):17-18.
[6]朱燕,丁莹,强乙,等.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对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26(3):174-176.
[7]侯国勇,郑文权.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步态的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55-56.
[8]徐光青,兰月,黄东锋,等.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0):942-952.
[9]范彩霞,彭小兰,李华,等.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价值[J].西部中医药,2014,27(1):101;103.
[10]安晓,石莹莹,董纪元,等.躯体化症状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早期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4):332-334.
[11]陈秀明,白玉,魏国荣,等.序列训练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78-480.
[12]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691;694.
[13]刘爱霞.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5):76-79.
[14]王雪晴,林红,甄君,等.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5):375-378.
(收稿 2015-01-15)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8-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