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结构和人物赏析

2016-06-02王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哈利·波特人物哈利

王猛

内容摘要:在整个《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开创了新的叙事结构,通过第二与第三空间的切换,给影片增加了维度,拓宽了广度和纵深,将观众带入新的世界与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去体验和探索。在三位主人公的人物塑造方面,影片运用了心理学和精神学中的自我认知理论,挖掘人的内心深处的观念和想法的成熟,与观影人在心理方面产生了强烈的互动,让观影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哈利·波特》 结构 人物

电影《哈利·波特》是根据英国著名小说家J.K罗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书籍在世界各地两百多个国家被翻译并销售,俨然已经成为西方魔幻电影的经典代表,和这部系列魔幻小说作品一样,在此基础上改编出的电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凭借着电影视听结合的特性,电影在故事具象的呈现方面更加优于书籍,所以其在综合感官欣赏方面有着凸出的优势,伴随着书籍的热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也受到了世界各国影迷的追捧和喜爱。《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共分为八部,主要是讲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密室、阿兹卡班的囚徒、火焰杯、凤凰社、混血王子、死亡圣器(上、下),美国华纳公司是此系列电影的投资方,主角哈利·波特是由丹尼尔.雷德克饰演,主要讲述了小主人公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冒险和经历,并将西方宗教和神话故事中的许多情节和事物融入到了电影中,依此增加了电影的魔幻元素。为了呈现出小说中精彩的魔幻场面,电影在制作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特效以增强视觉冲击,将魔幻电影的水平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也获得了很多电影奖项。

1.叙事结构分析

爱德华.索亚在《第三空间》中提出了这个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格局,在这个空间中各种抽象和具体、意识和无意识、主观和客观都能够实现充分的展示。在《哈利·波特》电影这种“第三空间”的叙事结构就是其运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就《哈利·波特》电影本身而言,其存在着很强的虚构性特征,为了使电影故事的呈现更加符合逻辑特征,“第三空间”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里《哈利·波特》电影取得了强的探索性和包容性。也正是由于“第三空间”的运用,观众才在《哈利·波特》电影里看到了人类和矮人、各种生物、精灵等共存的场景,这个开放性的空间为他们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也正是由于“第三空间”,时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才能实现来回的穿梭,故事才能在魔幻和现实来回的切换,而且在这种开放性空间的情节对比中,电影的张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凸显。

《哈利·波特》电影和小说相比,第三空间的使用是更加突出的,这种电影的叙事结构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分割,电影本身在逻辑上也能够较为流畅,不会给观众很突兀的感觉,如在《哈利·波特》电影魔法石那一篇,魔法石在电影表现中就有着很好的应用,它成为了电影一个重要的核心元素,电影故事情节的设定也是围绕着魔法石展开,通过这个魔法石,主角的很多愿望都能够实现。这里的魔法石是被赋予了魔力的,在魔法石中精神与物质、真实与虚幻实现了融合,也在电影情节方面起到了丰富的作用。在《哈利·波特》电影中“第三空间”应用的例子很多,如“有求必应屋”的例子就是一个对“第三空间”直接展示的例子,其在霍格沃茨城堡里最为直观和直接地展现了“第三空间”的应用。在这个“有求必应屋”所有求助者的精神想法都会被直接地呈现出来,并且能够帮助其本人实现愿望,通过这种对精神愿望的直接实现,在“第三空间”中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间的界限已经被打破了。

《哈利·波特》电影的表现主题是魔幻电影,所以很多魔幻元素都可能会在电影中得到呈现,就《哈利·波特》电影而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其对强烈的骑士文化的凸显。在《哈利·波特》电影塑造的这个世界里,你依然还能够看到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但是其却还将麻瓜世界和魔幻世界也引入到了这个空间。尽管麻瓜和巫师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但是他们却对彼此的世界现象互不相信,麻瓜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并不相信巫师,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他们总能挺身而出维护正义。麻瓜和巫师各自的世界里都有着正义的标准,同样他们也都被认为是正义的化身,尽管这两个看似互补联系的世界,却总能在同一个事件中被搅和进来。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实际上是对电影叙事主要的侧重把握,在电影呈现方面,这样既可以保证电影发生的主体空间,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其他世界引入到电影的主体叙事空间中,丰富了电影自身的表现力,也很好地处理其逻辑性的结构。

“第三空间”的存在给《哈利·波特》电影增添了一份魔幻性的色彩,各种空间在电影镜头中都得到了呈现,魔法等超自然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都为正义和邪恶之间的较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基础,也为他们之间的碰撞增添了更多的不可知性,也就为电影的戏剧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跌宕起伏的情节让观众很是过瘾。在混血王子篇,“第三空间”的使用又有了新的特质,那就是各种空间可和谐共存,原本可能势不两立的群体可以在同一个空间中实现和解,并且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而同仇敌忾。在这里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地位也被承认,学习魔法的学生和巫师们一起与魔鬼战斗,团结一致的精神在这里就成了维系空间和平的重要纽带。

这种在“第三空间”中将个故事和情节融合在一起的叙事方式,正是《哈利·波特》电影的成功之处,电影故事的情节也在物质和精神空间中不断地跳跃着发展,同时也使得电影本身有着很强的视觉魔幻效果。

2.人物心理构建分析

在《哈利·波特》电影中小主人公哈利的成长一直牵动着很多人的关注,他也是电影要塑造的主要英雄人物。电影在一开始就为哈利披上了一层魔法的光环,刚出生的哈利注定要与这个魔法世界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母亲为了保护刚出生的哈利而牺牲了自己,哈利的这种大难不死的命运总能在后续的故事中接踵上演,因为父母的离世,哈利就被寄养在了讨厌魔法的姨妈家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哈利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家庭巫师的身份。很快十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个家庭里,哈利永远都是被欺负的对象,永远完不成的家务和来自表哥的欺负让哈利深感疲惫,甚至在这个家庭里他连一个自己的房间都没有,而一直住在楼梯下的小杂物间。姨妈故意对其隐瞒他父母巫师的身份也使得哈利巫师血统的特质被封存,后来在表哥和姨妈的不断折磨下,哈利无意中释放出了一些魔法才让哈利对真实的自己有了惊醒 ,这种被压抑的自我终于开始了外在的反抗与表现。

从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本我”指的是一个体人格体系中最深层的欲望表现,是人格中最真实而又最充满反抗性和力量性的特质,生命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部分人格遵循的是快乐原则,也就是说它在人体中指挥者人类进行趋利避害的直接选择,以追求快乐为目的,在人类的各种行为中它主要以潜意识的状态表现出来,因为受到社会道德、法律、世俗等社会文明准则的压制,它不可能以本来的面目出现,所以这种无意识“本我”的释放,多是通过个人潜意识的行为释放出来。在《哈利·波特》电影中,小哈利也为发现自己身体里最深层次的存在,如,有一次哈利无意中利用自己的魔法使自己的表哥掉进了蟒蛇的保温室,但是对于小哈利而言,他并不知道是自己的魔法在发挥着作用,这种魔法的使用只是一种无意识的现象和行为。哈利在这方面是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他只是看到表哥的遭殃而感到很开心,毕竟平时表哥给了他很多苦头吃。而且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本我”力量的可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本我不加以控制而任其四处宣泄的话,必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正如影片中的小哈利,他并没有想到表哥掉进蟒蛇的保温室会有着怎样的严重后果,他只是对表哥得到了教训而感到开心,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已经意识到了对魔法不加控制的使用会产生可怕的后果,魔法只会是变成情绪的努力,而情绪将淹没个人的理性而使得人们在挣扎中变成魔鬼。

之后小哈利进入了霍格沃茨魔法学院进行学习,而这个时期是他在认识自我,进行自我构建的关键时期,在魔法学院的学习和冒险的过程中,小哈利认识到了规范、责任和正义,而正是在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学习才使得哈利构建了真正完善的人格。在这里哈利巫师的身份得到了确认,和其他孩子一样,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在和本我的斗争中发挥了作用,他们内心的正义和善良,在这中理性的指导下开始一步步将本我看似不可驯服的力量压制在内心,在自我现实原则的指挥下,开始了有规矩的生活。当然自我构建的功能不止只有这些,它还在本我与超我(社会道德和文明等制度规范,它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之间起到调节的作用,当个体在本我欲望和社会道德的选择方面出现困难而备受煎熬时,自我就会站出来调和它们之间的矛盾,按照自己遵循的现实原则,即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

并且随着哈利的不断成长,观众在哈利的身上也看到了超我的约束和规范,而且这种社会道德规范在哈利身上的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对责任的担当、对正义的维护也成为了其人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哈利压制本我的有力工具。在超我的完善中哈利开始朝着一个真正英雄的形象而迈进。

《哈利·波特》电影通过“第三空间”叙述结构的运用,塑造了一个开放包容的魔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各种魔幻元素都实现了共存,符合人了类认知上的逻辑,小哈利也是在这个空间里一步步完成了对自我人格的构建,使观众在精彩的故事中和哈利共同成长,也将魔法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猜你喜欢

哈利·波特人物哈利
赌局的智慧
哈利的花毛衣
赌局(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