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密尔顿》如何成了百老汇上的异类?

2016-06-02张晶

第一财经 2016年20期
关键词:百老汇汉密尔顿音乐剧

张晶

6月12日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的颁布,显然会成为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最新的加冕时刻—它罕见地揽获了16项提名。人们为《汉密尔顿》而疯狂。从现在到2017年1月,这部戏在纽约的票全部售罄。它计划在芝加哥、旧金山等7个城市同时上演。一旦票房达到10亿美元—其实仅纽约一地就足以实现—就会有3亿美元的利润,而这部戏的制作成本只有1250万美 元。

如果你对百老汇的印象仅仅是《妈妈咪呀》和《剧院魅影》,《汉密尔顿》和它们太不一样了。简单来说,这是一部讲述美国建国初期政治角斗的戏,无论如何都不算是性感欢快的题材,听上去倒像是爱国主义教材。它改编自罗恩·切尔诺的同名传记,一部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大部头。书中那位汉密尔顿将军、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野心勃勃,才华出众,但把这样的题材搬到剧院?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并不一定有耐心了解几百年前的旧事,加上这部戏没有请任何知名演员或好莱坞明星—这是近年来百老汇提振票房的惯用伎俩。

在毫不乐观的预期当中,《汉密尔顿》把一切传统规则都颠覆了。它赋予了这个古老的故事全新的体验。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喜欢它的理由。题材虽然严肃,但台词机智又容易理解,不熟悉美国历史的新移民也不会太排斥。看似小众的嘻哈音乐为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最佳节奏,还迎合了YouTube一代的趣味。音乐一遍遍循环,完全适合看完之后在回家路上不停哼唱。至于今年的奥斯卡被反复攻击的种族问题,在这里看上去得到了和平的解决,所有演员都是拉美裔或者非裔,在百老汇你找不到第二部这样的戏。

这部戏如此流行,以至于美国现任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改变了心思—他当然也看了这部戏。本来要撤下的汉密尔顿的头像安全地留在了10美元的正面。“汉密尔顿效应”令美国金融博物馆这种冷门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也明显上涨,包括很多之前对此毫不感冒的年轻 人。

在此之前,它打磨了整整6年。主创兼主演LinManuel Miranda在度假时读到《汉密尔顿》,觉得嘻哈乐像是从头脑中流淌出来,他开始以这种方式一首首创作,一遍遍修改。直到2015年年初,《汉密尔顿》终于在外百老汇首演,半年后正式进入百老汇。不过Miranda早在2011年就开始在Twitter上分享他的创作过程。这个话题酝酿了很久。戏一上演,就有希拉里一家、切尼、拜登等政客及罗伯特·德尼罗、汤姆·汉克斯等好莱坞明星为其背书。最初每场演出结束的时候,Miranda还会和观众在舞台旁边的门一一自拍,并发到他自己的Twitter上。尽管一票难求,Miranda决定明年和洛克菲勒基金会一起为纽约公立高中的2万名学生提供戏票,价格只有票面价格的一半。

最具话题的营销手法是每周两到三次的露天演出,这其实是为了给演出前的抽签助兴,被抽中的人可以花10美元买到头排的票。演员们穿着便装在剧院外面做5分钟左右的表演,Miranda也常常露面。有时候这能聚集几百人。由于剧院内不允许拍照,这些围观在社交媒体上制造了一连串的热点。其他百老汇音乐剧也开始尝试借鉴这种方式。

到了今年年初的格莱美颁奖礼,Miranda聪明地没有让团队到洛杉矶做现场演出,而是坚持在纽约的剧院演出,完整呈现了剧院的现场、灯光和声效的原生状态,就像在2500万电视观众面前做了一条长达4分钟的免费广告,同时顺利拿到了最佳嘻哈音乐奖。

在一个百老汇上座率下降的年代,《汉密尔顿》的流行所带来的惊人回报,几乎能够和好莱坞大片相提并论。百老汇的音乐剧声名在外,但其实大多数时候这是门并不赚钱的生意,75%的剧目都是亏损的。这也让《汉密尔顿》的巨大成功显得意味深长。曾制作了《猫》等知名音乐剧的安德鲁·韦伯最近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也说,“我也说不清楚一部音乐剧为何会成功,成败之间的差别太微小了。”这些看似事后总结的手法,永远无法代替戏剧本身的品质带给观众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百老汇汉密尔顿音乐剧
百老汇
百老汇之星,逐梦前行
纽约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双轮驱动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波伊斯和汉密尔顿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