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特色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

2016-06-02鞠亚丽

北方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气象服务中国特色商业化

鞠亚丽

摘要:气象服务无论是对政府部门、企业还是个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外气象服务已呈现商业化趋势,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够减少财政支出,甚至为政府部门创收。为顺应世界气象服务商业化的趋势,应改进单一供给体系,提供精细化服务,完善气象管理体制,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气象服务模式。

关键词:气象服务;商业化;供给模式;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18-02

一、国外气象服务商业化发展历程

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程度和气象科技水平不同,商业性气象服务的管理体制亦不相同,大体可以分为下列三种模式:完全公共经营型、私人竞争经营型和公私混合经营型。

至目前为止,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性气象服务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例如新西兰,将国家气象部门改组为气象公司——新西兰气象服务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始建于1861年的新西兰国家气象局,1992年开始进行气象服务的商业化。公共气象部门完全按照商业化模式开始经营,下设三个服务主体:航天气象服务、公众信息服务和国家气象工作。公众信息服务就是为公众传递气象信息, 总收入有60%来自政府,25%来自航空行业,剩余的少部分收入来自于公众信息服务。1995年,气象服务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了气象服务行业标准认证证书,积极开发国内气象市场,国外气象服务活动也非常活跃。转制后的气象服务体制,不仅降低了政府对气象服务的支出,而且预报更加精确,范围和可用性也不断提高了。

新西兰的商业化气象服务管理体制属于完全商业型,而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则是私人气象公司竞争提供气象信息。这些国家的公益性气象服务仍然是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且费用也是由财政列支;而商业性气象服务是由私人气象公司根据公共部门免费提供的资料按市场机制有偿提供给公众使用。

美国,1980年对公、私气象信息服务的界限划分清楚,形成了私人竞争经营模式。自此,美国私人气象公司可以无偿地从公共气象部门获得原始气象信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进行加工、处理,最终与媒体合作有偿地将各类气象信息输送给航空、航海、电力等不同的领域。

公私混合经营型商业性气象服务管理体制代表国家有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这些国家的商业性气象信息不仅可以由国家公共部门有偿提供,还允许私人气象公司参与有偿提供气象信息。以英国为例,1996年开始商业化气象服务,除了保留原来对公众发布的基础信息,还开始了对政府和私人企业的有偿服务,政府使用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服务时也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据欧洲气象局的报告称,英国十多个产业每年都需要拨出1亿—10亿英镑的预算用来购买气象服务,这样不仅增加了气象局的经营收入,还能够通过市场化竞争提升服务质量。

二、国内气象管理体制

我国气象服务管理体制为完全公有制,属于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性事业,其产权所有者为气象部门,属于国有性质,项目经营主体为气象部位所属的实体。主要职能:“拟定气象工作相关文件;组织拟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指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对国务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实施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观测、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订气象信息采集、传输、加工的质量评价方法并监督实施;组织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和质量监督、气象计量监督,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 案......”。

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我国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图表1)负责全国的气象工作。同时又规定了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从1983年起,经我国国务院批准,全国气象部门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了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由气象管理体制决定,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提供是单一主体供给,规定国家对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述的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天气警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行对气象部门全额拨款制度,以气象部门2014年度部门决算报告为例,2014年气象部门总收入为3,619,477.6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的47.26%(图表1),主要用于提高气象预测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新增的气象业务运行保障经费,已经开展气象为“三农”服务、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环境气象服务、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气象卫星等项目支出。在支出方面,2014年度气象部门总支出(图表2)为3 619 477.60万元,其中国土海洋气象服务支出最多,支出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收入,小部分是来自气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用于文化、体育与传播方面的支出仅占全部财政拨款支出的0.04%,科学技术支出也只占了2.99%,较少的投入得到相应的服务水平,所以在技术开发以及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方面尚有提高的空间。

从图表3可以看出按照财政拨款的数额完全不足以支付气象部门所有的活动支出,各级气象部门需要自行创收,通过信息的商业化利用来弥补收支差距。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要求也越来越高,巨大的财政支出也并没有相应的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

三、目前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供给主体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我国的气象服务由气象部门统一提供。单一的供给体系与商业化供给相比,部门人员对所服务的基层群众需求了解不够,只按照工作要求发布服务信息,不能够根据不同种类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加之财政拨款收入并不能完全负担气象部门所有的项目活动,因此并不能满足特殊行业的特殊信息需求,造成服务成本的浪费。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县级气象部门的基本气象服务的规模一般很小,大都只能为大众提供基本天气信息。一方面,是因为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精英人才对原始的气象信息进行加工,而县级气象部门并不能达到这样的高要求;另一方面,则因为进行信息加工需要财力的支持,县级气象部门不能负担高额的研发费用。

(三)专业有偿服务信息不够精细化

1985年,我国开始在小范围内探索专业有偿服务,到2000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传统的、低效的服务方式为大众提供气象服务,开始出现专业服务,如为乡镇、渔船提供24小时预报、旬报等,收入甚微。从2000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专业气象与科技开发相结合,服务产品种类增加,年收入有提高,但服务质量并没有紧随数量提升,仍然是宽泛的信息服务。比如电力部门需要风力大小、雷电预警预报等信息来进行电力调度;交通部门就需要分路段、精细的气象信息对路况预测。

四、发展中国特色公共气象服务模式

(一)半市场化气象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公私共建。由政府部门有偿提供气象原始数据,再由企业按照市场机制公平竞争取得数据,运用高端的科技将信息处理、加工成符合各行各业不同需求的服务信息。鼓励企业提供特色气象服务,服务内容要突出重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比方说,南方与北方的耕作物不同,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种植不同的粮食作物需要的气象条件不同,企业就可以定制适合某一区域的气象信息,向不同的客户发布不同的气象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需求,还可以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增加政府气象部门的经营收入,相应地减少财政拨款支出。

(二)加强气象部门绩效评估

各级部门建立完备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帮助,打破利益均分的制度约束,优化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责任结构,实现“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

(三)专业气象和科技开发相结合

要解决气象信息不够精细化的问题,就要完善整个供给链条,从组织设置、项目开发到产品的营销,形成一个完整的供给部门。各相关部门能够结合起来进行科技开发,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准确、更精细的分析气象信息。还要加强对公众需求的调研,通过电话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地了解各类用户对专业气象的新要求。

(四)重视基层人才的选拔

县级气象服务水平低很大程度是由于基层人才较少或专业素质不高造成的,气象部门2014年度部门决算报告中显示,在财政拨款收入中,对于人才的教育支出仅占0.47%,投入财力较少,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能弥补基层人才的巨大缺口。对现有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把工作细化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将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亮亮,蒋 洁.国外气象服务的商业化趋势及启示[J].产业观察,2010(3):124-125.

[2] 马建林,王延林.阳原县专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思考[J].气象科学,2015(3):202.

[责任编辑:金永红]

猜你喜欢

气象服务中国特色商业化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浅析气象服务需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必要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