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的动因与内涵

2016-06-01叶一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动因语文教育内涵

叶一帆

摘 要语文教育的长期诟病是其语用转向的现实根源,而多元文化交融的境遇、各国母语改革的推动和时代诉求更新的驱动是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的直接来源。由此,解析语文教育语用转向的内涵在于语文教育实践品性的彰显、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重构和语文教育未来路向的导引。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语用转向 动因 内涵

语文教育的沉疴及社会对语文教育改革的迫切诉求,消解了其内在品性,也使其科学化之路步履维艰。这一深层次矛盾的运演一方面将语文教育圈囿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八字铁律”中难以突围,另一方面将语文教育拉扯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恒定钟摆上难以定格,语文教育由此陷入迷茫与困顿之中。鉴于此,反思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路向,就是既要超越“八字铁律”的框限,也要摆脱工具与人文的纠缠。积极语用教育观“审时度势地自觉纠正了‘听说读写并置论及其导致的内在逻辑悖谬和教育实践歧途”[1],因而,语用转向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突围之径恰逢其时。

一、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的动因

语文教育的本体性价值集中体现在通过语文教育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语文人这一问题上,这是一切语文教育改革的价值基础。当前,语文教育深处多元文化交融、各国母语改革和时代诉求更新的境遇中,这正是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的动因。

1.多元文化的交融与语文教育的选择

文化发展的当前样态鲜明地表征在各种文化的深度交融中,语文作为母语,在这种文化选择中应该坚守什么原则、秉持什么标准、形成什么认知都关系到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语文教育的重要旨趣之一便是在文化选择的基础上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进而促成民族文化认同的实现。然而,这种民族文化的认同不单是一种外在的附加性认同,更是一种内在的生成性认同。换言之,语文教育在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应注重认同主体对这种文化的运用、感知和体悟,不断以内生的动力、内在的激情和内发的期待驱动语文的实践运用价值落地生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向成为一种文化选择的诉求。一方面,语用转向使得语文教育理性应对多元文化交融中的文化选择。以语用为标准和尺度的语文教育文化选择,跳脱了文化选择中的自以为是和似是而非,使得语文教育中的文化选择更加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交融弥合了语文教育语用转向的现实期待。多元文化的交融成为文化发展的时代表征,然而如何在文化交融中为语文正名成为一个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语用转向需要语文教育在文化交融中获得向语用而生的新生,文化交融的实质恰巧使这一期待转成现实。

2.各国母语的改革与语文教育的觉醒

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改革一直是牵引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着眼国际思索语文教育的发展,既是世界教育格局变化对语文教育发展的外在推动,也是语文教育自身深化发展的必然之思。近年来,世界各国母语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便是把人培养成一个具有怎样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的公民,在这个层面,语文教育必须跳出只注重本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偏狭视域,而要着眼于未来世界公民的培养。这就是说,语文教育必须从自我陶醉的睡梦中觉醒,关照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精神与方向,使得语文教育能够在培育世界公民的过程中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深度对话中,这既关系到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以语文教育改革促进文化自信形成旨趣的实现。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在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促动下应运而生,语文教育得以在汲取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营养的过程中探寻与世界接轨的发展之路。实际上,与其说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向是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推动,倒不如说这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内在觉醒。由此论之,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向是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直接助力的结果,但语文教育的内在觉醒将是这一转向实现进而深化的根本动力。

3.时代诉求的更新与语文教育的担当

时代的发展深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变革,一定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当前是正在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时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变得扑朔迷离,语文教育面临艰巨的时代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语文教育能不能担负起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和创新的神圣使命,能不能理性应对异域文化的渗入、演变的严峻现实,能不能成为自我文化自强、自信和自觉的重要支柱。这是深刻变革和复杂运行的时代对于语文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也是对语文教育担当的关键性考验。那么,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确保语文教育不偏不倚,关键在于构建语文教育的自身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的建构着眼于语文教育担当与使命的实现。实际上,“语文教育的语用观思想,既是对百年历史的观照,也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2],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就是语文教育应对当前迫切的时代诉求的可行之策。在语用中,语文教育得以与时代共振,从而获得动态的生命。此外,语用转向的语文教育将开启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阀门,这无论对语文教育担当的实现还是语文教育自身的深化都大有裨益。

二、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的内涵

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向孕育于多元文化交融、各国母语改革和时代诉求更新的现实土壤中,这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推进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实践,还应该深刻理解其在彰显语文教育的实践品性、重构语文教育的话语体系和指明语文教育的未来路向等三方面的内涵承载。

1.彰显语文教育的实践品性

语文教育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长期摇摆大大消解了其实践品性,这是制约语文教育发展的顽疾。因此,如何超越工具与人文之争,就不仅仅是要寻求工具与人文相统一的进路,而且要探寻语文教育实践品性生成的另一道路,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将给这一道路的开辟以更好的指引。“语言文字运用在实际操作中才会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语言文字也只有在实际运用的操作中才有生命。”[3]这正是语文教育的实践品性。实际上,语文教育的实践品性充实了语文教育的内涵,使得语文更加灵动、更加鲜活。语用转向准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实践品性这一特质,抓住了语文教育的内核,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实践内涵。因此,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向耦合了语文教育实践品性的彰显。一方面,语文教育本身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语用是这种实践的具体体现。语文教育通过听说读写的形式训练,旨在促成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是语文实践品性的重要依据。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向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语文教育的这种实践品性,更加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使得语文教育更加具有实践性。另一方面,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具有反思性,这为语文教育实践品性的彰显打通了思路。传统的语文教育常常受到“少慢差费”的指责,因此,“多快好省”的语文教育发展之路成为不懈追求。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将提供一种反思传统语文教育的新视点,进而使得语文教育实践品性的彰显在反思中成为可能。总而言之,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向在实践维度有益于语文教育实践品性的彰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语文教育将以语用转向为契机获得新的生命。

2.重构语文教育的话语体系

语文教育的科学性问题是语文学科发展中的“难言之隐”,科学性被质疑成为语文教育的尴尬。然而,究竟如何推进语文教育朝着科学化路向迈进似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话题。回顾以往关于语文教育科学化问题的探讨,基本上还是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的圈囿中打转,只是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征而已。语文教育发展的现实说明,仅仅指望从工具与人文的厘清中探寻语文教育的科学化之路已经走入难以突围的死胡同,因为再怎么争论充其量只能达成关于工具与人文统一的共识,这对于语文教育的科学化来讲只能是隔靴搔痒。那么,语文教育科学化的可能的突围之路又在何方,这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现实问题。实际上,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话语体系的形成与确立是一门学科建立的重要基础,这对语文教育发展的启迪,在于以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重构重新探寻语文教育的科学化之路。简言之,语文教育科学化需要以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重构为抓手,而就当前来看,语用转向是语文教育话语体系重构的核心。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话语体系重构具有三方面的意涵:一是以语用思想指导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整体构架。语用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话语体系需要突破传统的语文教育在工具与人文之间的机械分合,而要紧紧围绕语用这一核心思想重新确立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以此形成基于语用的新的语文教育话语系统。二是以语用思维矫正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运行偏失。语文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不能不说与现有话语体系的运行偏失没有关系,实际上,长期以来语文教育话语表达的模棱两可、话语内容的摇摆不定和话语理解的主观随意揭示了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自身缺陷。以语用思维矫正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运行,就是要提升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科学效能。三是以语用逻辑促进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实践生成。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重构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维度,基于语用的重构路向旨在凸显语用逻辑之于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生成的重要意义,这种生成既突出了语文教育话语体系本身的语用特点,也观照了语文教育科学化的实践进程。总而言之,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在为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思路,也在这个意义上使得语文教育的科学化有了新的进路。

3.导引语文教育的未来路向

深处剧烈变革背景中的语文教育将何去何从,这是探讨语文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就语文教育的相关理论发展来看,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属性共识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进展,这基本上已经成为评价语文教育的公共性尺度。就语文教育的具体实践形态来看,关于什么是真语文的争论和怎样提高语文教育效能的呼声可谓此起彼伏,实践运行中的语文教育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理论的共识与实践的乱象形成了鲜明的悖论,那就是理论的发展并未有效改善实践的状况。由此,语文教育的突围之路在哪里?未来进路又在哪里?这成为当前思考语文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为语文教育的现实突围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现代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提供了难得的达成共识的机会”[4]。具体来看,从语用的视角思考语文教育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的深化上:第一,从语文教育发展的高度确立语用的价值引导。语文教育发展的最终旨趣在于回应通过语文教育使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及语文教育是不是有效发挥了把人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价值的问题。实际上,被接受,进而被运用,最后被认同,这是语文作为母语的最重要目标,而语用是这一目标达成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这说明,语文教育需要在语用中实现自身的功能,以语用为价值引导的语文教育发展实至名归。第二,从语文教育改革的实践落实语用的行动逻辑。语文教育的发展既需要以理念更新为引导,也需要以改革实践去落实。这就是说,以语用为突破口的语文教育发展之路还需要积极探寻语用实践的逻辑,为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创建实践载体。当然,如何在语文教育改革实践中真正体现语用的精神和思路,这是及其复杂的,但从语用的角度探讨语文教育的改革路向无疑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之思。第三,从语文教育科学的进程审视语用的实践限度。语用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突围路向,这是语用转向之于语文教育的现实启示。着眼于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进程,反思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发展限度,一方面在于深刻认识语用在何种程度和何种意义上将成为语文教育发展的推手,另一方面在于廓清语文教育发展如何合理发挥语用的作用而不至于陷入唯语用的功用主义失衡中。总得来讲,在发展维度上语用转向为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路向,尽管还有待探索,但基于语用转向的语文教育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语文教育的长期积垢和其科学化进路的艰难历程启动了语文教育转向的阀门,而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和鲜明的直接来源。一言以蔽之,“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是当代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5]正因此,本文探讨语文教育语用转向的动因是为了明晰语文教育何以发生语用转向的逻辑前提,分析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转向的内涵则确证了这一转向的基本实质。需要指出的是,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向成为一种趋向已经悄然发生,但实践中如何应对这一转向还需要更加积极的探索。当然,从语文教育发展和自觉的高度审视这一语用转向,就是既要从理论层面澄清这种转向的学理关系,也要在实践层面深入推进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改进行动。如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依相促中,使得基于语用的语文教育朝着更加深化的路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涌.积极语用教育观对”听说读写”论的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2] 李宇明,姜丽萍,王帅臣.语用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改革整体设计[J].语文建设,2014(6).

[3] 曹明海.语用性: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J].语文建设,2015(1).

[4] 李海林.现代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经义教育·语言专门化·语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5).

[5] 荣维东.确立语用目标,构建语文教育新体系[J].语文建设,2014(2).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动因语文教育内涵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木木相册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度量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