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01张博文
●张博文
早期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张博文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早期冠心病疗效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一年时间内早期冠心病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将他们随机且均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前者主要采取中医药进行施治,而后者则采取西医药常规治疗,最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分析中医治疗早期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可知,实验组采取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显效患者数分别为92%与46例,而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则为86%与43例,由此可见实验组早期冠心病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冠心病治疗中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所取得临床疗效较好,有在临床推广的意义。
早期冠心病;中医药;西医常规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冠心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心血管疾病,结合实践来看,导致该疾病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正常的脂质代谢,这就使得人体动脉内膜上产生脂质沉着形似粥状,如此一来势必导致原本光滑的内膜上因脂类物质堆积而致使心血供血不正常,进而引起心肌缺血,产生致痛物质,发生心绞痛,严重时甚至致使患者因急性心肌梗而猝死。早期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中老年人患病几率大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现阶段早期冠心病仍没有根治的办法,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接受药物治疗,并且当前对其西医药治疗上存在着一些副作用。为此,下文将重点围绕早期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一年时间内符合WHO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的早期冠心病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52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为62.4±3.2岁。并且患者病程6个月~5年,平均2.5年。随后将他们随机且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此外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西医药治疗,主要包括4方面:第一,β受体阻滞剂。患者每日服用分量为10mg/次的普萘洛尔,3次/d;第二,抗血小板聚集药。口服阿司匹林35—75mg/次(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量),2次/d;第三,硝酸酯制剂。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5—20mg/次(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量),3次/d;第四,硝酸甘油。一旦患者出现心绞痛则给予其口服硝酸甘油。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
在基于实验组患者中医药治疗前,为了确保疗效应当对其开展中医辨证分型,之后根据所确定分型施以相应中医药。
本次实验组研究患者中,辨证分型主要有心脉痹阻、阳虚寒凝、气虚血瘀、气滞痰瘀以及心肾两虚这5类,因而其中医药施治分别为以下几种:第一,心脉痹阻型。针对心脉痹阻型早期冠心病患者,本次研究中主要施以血府逐瘀汤开展治疗,药方为红花、桃仁等各6g,当归、生地等各15g,川芎12g,牛膝10g,桔梗3g;第二,阳虚寒凝型。实验组中阳虚寒凝型早期冠心病患者施以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药方为桂枝、薤白等各15g,瓜萎20g,干姜、枳壳等各6g;第三,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早期冠心病患者施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方为丹参、黄芪各30g,党参、当归各15g、地龙、赤芍各12g,生地10g,红花、桃仁、甘草各6g;第四,气滞痰瘀型。气滞痰瘀型患者中医药治疗施以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药方为半夏、薤白、丹参各15g,瓜蒌30g,胆南星、桔梗各6g,枳壳12g;第五,心肾两虚型。心肾两虚型患者主要采取保元汤加减治疗,药方为山药、酸枣仁各12g,黄芪、党参、等各15g,甘草6g,赤芍10g。最后,上述这5类患者所采取中医药治疗均为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持续7-8周。
1.3 疗效判定
为了准确判断出实验组与对照组二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本次研究将早期冠心病疗效分为治愈、改善以及无效三类:第一,治愈。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且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第二,改善。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在程度、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上出现明显降低,且心电图改善;第三,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和治疗前相比无任何改善。其中,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显效=治愈+改善。
2 结果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经一定时间治疗后,其疗效结果如下表
组别治愈改善无效显效总有效率实验组291744692%对照组212274386%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可知,实验组采取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显效患者数分别为92%与46例,而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则为86%与43例,由此可见实验组早期冠心病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谈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简称,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区绞痛,疼痛可呈放射性发散至左肩和左上肢,唇舌颜色较暗紫,可见瘀斑,这些都是由于气滞血瘀等原因造成的心脏冠状动脉缺血缺氧症状。当前在早期冠心病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更多是西医药治疗,但结合实践来看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接受药物治疗,并且当前对其西医药治疗上存在着一些副作用。中医临床把冠心病分为气虚血瘀型、气滞痰瘀型、心脉痹阻型、心肾两虚型、阳虚寒凝型五个症型。依照症型给予辩证治疗。方药中的党参、黄芪、当归具有补气养血功效,山萸肉、麦冬、山药、生地等是滋阴补肾良药;赤芍、地龙、丹参、红花、桃仁能够活血化瘀,疏通淤塞;瓜蒌、半夏、胆南星、薤白等则具有化痰平喘之功效,除病根本;桔梗、枳壳能够理气行气。根据症型联用诸药,辨证加减,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中,治疗组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研究结果也证实了采取中医药治疗的实验组疗效要优于西医药治疗的对照组,因而早期冠心病治疗中值得推广中医药治疗。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1]刘维伊.早期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0, 29(32):130-130.
[2]韩继英.中医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5):603-605.
[3]孙汇玲.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4):62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