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力型支具康复训练配合手部伸肌腱修复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2016-06-01胡兴泰

保健文汇 2016年5期
关键词:支具手部肌腱

胡兴泰

动力型支具康复训练配合手部伸肌腱修复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胡兴泰

目的:探讨手部伸肌腱修复手术后使用动力型支具配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为期,挑选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术后治疗,不开展康复训练,记对比组;另外一组则在对比组基础上引入动力型支具康复训练,记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手部伸肌腱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73%(51/55),明显高于对比组63.64%(35/55),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动力型支具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伸肌腱手术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手部;伸肌腱;动力型支具;康复训练;效果

当前国内手部外科手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临床治愈率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手术结束后,如果患者未开展科学的术后康复训练,则很容易出现肌肉、肌腱萎缩等问题,严重时可发生肌腱粘连,影响肢体功能。本文即是研究手部伸肌腱手术后动力型支具配合康复训练的效果,如下为具体方法和研究结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为期,挑选手部肌腱损伤患者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42例,女:13例,患者年龄最长者为59岁,最小者为22岁,中位年龄为(30.07±1.73)岁,手部受损伸肌腱共涉及138指。研究组中男:45例,女:10例,患者年龄最长者为56岁,最小者为21岁,中位年龄为(29.82±1.87)岁,手部受损伸肌腱共涉及136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以数字随机法将110例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所有患者均开展伸肌腱修复外科手术,手术均在患者伤情发生后6h到12h内结束。手术后采用常规消炎、止痛等治疗,并在患肢下部放置软垫,防止局部水肿的产生[1]。其中一组患者不采取任何康复训练手段,记对比组;另外一组则在动力型支具的配合下开展康复训练;记研究组。

动力型支具选择以低温热塑板为原料,安装支具时要求患者的腕部关节应保持20°到40°之间的自然伸展,各手指关节与手掌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支具的长度根据患者手臂长度而定,前端位于手掌关节末端;后端则位于小臂的中段部位。同时动力型支具还配备有用于固定手指的弹力支架,弹力钢丝的连接根据患者受伤手指恢复情况实际调节[2]。研究组患者均在创口完全止血后安装支具,并立即开展康复训练。由护理人员指导开展被动型康复训练,即利用支具中手指弹力钢丝进行屈伸训练,开始阶段每小时屈伸5次到10次即可,需全天佩戴动力型支具。在手术结束后第3周,将前臂部位的护具移除,仅保留手腕部动力支具,此时要求手腕的伸展角度控制在40°,仍需要全天佩戴支具,但可以开展主动屈伸训练。手术结束后第4到6周时,由全天佩戴改为半天佩戴(仅夜间佩戴),并为手指屈伸训练提供轻柔的阻力。手术结束后第7周,全天无需佩戴支具,并开展抓握、提拿等负重训练[3]。

1.3 评价标准

采用TAM肌腱疗效评价标准,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者记优秀;恢复幅度超过50%者记良好;恢复幅度低于49%者记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效果对比表[n(%)]

上表显示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部肌腱损伤是现代四肢外科手术治疗中常见病症,其中伸肌腱由于自身厚度较低,且结构偏向于扁平,因此更加容易撕裂。在开展修复手术后,也是由于其自身特征原因,如果不开展有效的康复训练,则很容易导致其与指关节骨骼发生粘连,进而影响关节运动功能。常规术后护理中采用手掌石膏固定的方法,需要连续固定6周作为方可开始训练恢复,这种强制制动的保护措施不仅容易引发皮肤并发症,而且还容易出现肌腱畸形恢复的情况,严重时可导致肌腱萎缩[4]。动力型支具是目前较为科学的伸肌腱术后恢复工具,其采用了开放式的牵引固定,并且手指关节利用弹性钢丝支撑,可利用其弹力开展早期被动康复训练。随着手术结束时间的增加,还可以逐渐减少佩戴面积和时间,为康复训练提供更多条件,从而帮助肌腱健康快速的恢复。从研究结果中可见,动力型支具配合康复训练的患者手指恢复情况明显较好,大部分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1]邓爱萍,曹小军.动力型支具治疗手部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01):23-24.

[2]李连楚,李连春.使用动力型支具时手指肌腱的力学变化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0):102-103.

[3]陈志刚,梁程亮,董超.自制手部多功能外固定支具牵引修复伸指肌腱Ⅱ区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5):2361-2365.

[4]李国花.动力型支具康复训练在手部伸肌腱修复术后的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24):3294-3295.

猜你喜欢

支具手部肌腱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