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
2016-06-01陈丽萍袁君梅谭华蒂
陈丽萍,袁君梅,谭华蒂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
陈丽萍,袁君梅,谭华蒂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于月经干净3 d后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和中药保留灌肠,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配合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月经来潮第1天或急性炎症发作期给予0.9%氯化钠250 mL加头孢替唑钠2.0 g静脉滴注每天2次,0.5%甲硝唑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中药口服、灌肠基础上给予电刺激治疗: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PHENIX USB8进行电刺激治疗,先选择镇痛-传统的经皮电刺激方案,频率1~4 Hz、脉宽230~270 μs,治疗时间15 min;再选择内啡肽TENS联合疗法,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 μs,治疗时间15 min;每次治疗时间共30 min,避开月经期,与中药灌肠同期进行,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均<0.05),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痛;电刺激;盆腔炎性疾病;中医
慢性盆腔痛是指骨盆及骨盆周围组织器官持续6个月及以上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疼痛,导致机体功能紊乱,或者需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的一组综合征[1]。在15~50岁妇女中发病率为4%~20%[2],是育龄妇女经常面对的一种不适症状。它的常见病因有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遗留卵巢综合征等。其中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炎性慢性盆腔疼痛可达55.56%[3]。由于炎性慢性盆腔疼痛病因复杂,病程长久,传统的药物治疗常难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4],是一种易反复发作且治疗困难的妇科疾病,甚至导致一个及多个脏器功能紊乱[1],严重影响妇女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鉴于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占有优势,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电刺激又是外科常用的止痛治疗方法,我院采用中药汤剂口服和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2月就诊于我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炎性慢性盆腔痛的患者60例,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妇产科学》[5]和《妇产科学》[6]符合以下条件即可诊断为炎性慢性盆腔痛:①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②有盆腔、脐或脐以下的前腹壁、腰骶部或臀部疼痛症状;③疼痛持续时间达6个月以上,呈非周期性,对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④妇检宫颈充血、水肿、有举痛,宫体或附件区压痛,子宫粘连固定或活动受限。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严重心、脑、肾等全身重要器官疾病者;③阴道活动出血及阴道炎急性期者;④泌尿系感染者;⑤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者。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入组患者均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出现慢性盆腔痛症状10个月~6年,治疗前行VAS评分,2组年龄、病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s)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中药口服、灌肠,中药口服:避开月经期给予中药汤剂内服,药物组成:黄芪、败酱草、红藤、丹参、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各20 g,牛膝、延胡索、黄柏、赤芍各10 g,1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中药灌肠:药物组成为金银花15 g、连翘15 g、败酱草15 g、桃仁10 g、牡丹皮15 g、乳香8 g、没药8 g、黄柏10 g、益母草15 g、薏苡仁30 g。湿热重者加车前子15 g、栀子10 g;肿块明显者加皂刺15 g、浙贝母15 g、三棱10 g、莪术10 g。以上药加水500 mL,浸泡30 min煎成100 mL倒出,再加水300~400 mL,煎成100 mL,两煎合并,分2次灌肠。药液温度38~41 ℃,采用14号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缓慢推注,药液推注完毕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保留至少2 h以上,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灌肠宜于每晚入睡前进行,灌肠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和直肠,灌肠时肛管插入深度可至25~30 cm以延长药物保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有助于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
1.2.1观察组电刺激治疗: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PHENIX USB8进行电刺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治疗头均匀涂抹导电膏后置入阴道并连接治疗仪A1通道,地线接电极片贴于骨突标志(常选用髂前上棘或膝关节部位),A2+、A2-、B1+、B1-、B2+、B2-各连接一片电极片,共6片。负极3片贴于腹部子宫与双侧附件位置,正极3片贴于背部骶3及附件区与腹部负极相对应位置。嘱患者放松身体,先选择镇痛——传统的经皮电刺激方案,频率1~4 Hz、脉宽230~270 μs,治疗时间15 min;再选择内啡肽TENS联合疗法,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 μs,治疗时间15 min;每次治疗时间共30 min,治疗时调节电流强度需达到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水平,以引起肌肉震颤、肌肉收缩,而不引起患者疼痛为标准。避开月经期,与中药灌肠同期进行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2.2对照组抗生素静脉滴注:给予0.9%氯化钠250 mL加头孢替唑钠2.0 g静脉滴注每日2次,0.5%甲硝唑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3观察项目3个疗程后比较2组疼痛评分、治愈率,并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情况。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分标准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和睡眠。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疼痛感基本消失,VAS评分降低100%;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疼痛感明显减轻,VAS评分降低≥6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疼痛有所缓解,VAS评分降低<6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疼痛未缓解,VAS评分未降低。
2结果
2.12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随访1年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1年复发4例(13%),对照组1年复发12例(4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是一个笼统的涵盖很多特殊病因的术语,其疼痛的产生可来源于生殖、泌尿、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这些复合因素的同时存在导致对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非常困难,有文献报道,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10%~40%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而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可达55.56%[3]。
由于炎性慢性盆腔痛病因复杂,病原体较多,抗生素的选择常难以达到广谱、及时及个体化。同时,由于病程较长,组织粘连,抗生素难以渗透到组织局部发挥药效,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长期使用损伤肝肾功能。
相比之下,中成药在治疗炎性慢性盆腔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研究发现,炎性盆腔疼痛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寒湿瘀阻、肝郁脾虚、肝肾不足5种证型为主,其病理机制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最终致脏腑虚损、冲任受伤,湿热湿毒壅于胞宫胞络,气血受阻,不通则痛[8-9]。故治疗清热利湿、解毒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本次研究内服方中薏苡仁、黄柏、牛膝清热燥湿;玄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赤芍、丹参具有抗凝血、镇痛、抗炎作用;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抑菌作用明显,可杀灭各种杆菌;黄芪既可减轻内毒素毒性作用,又可补益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10]。本方内服可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理气止痛的治疗作用。
保留灌肠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利用肠壁半透膜的渗透性,药液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药效作用于全身。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结缔组织的软化,松解组织粘连,消除局部充血水肿。方中金银花、连翘、败酱草、黄柏清热解毒燥湿,牡丹皮、桃仁凉血散血破血祛瘀,利水消肿,薏苡仁健脾利湿且具散结除脓之功,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三棱、莪术抗菌、抗炎、抗盆腔粘连,可增加血流速度,并促进组织修复。诸药合用,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祛湿、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消癥之目的[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从炎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病理改变分析,盆腔慢性炎症浸润导致盆腔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组织增厚粘连甚至挛缩,使盆底肌张力过高而引起疼痛;病变组织压迫神经也是疼痛的重要原因[12]。对照组所采用抗生素配合中医的治疗方法在控制炎症症状方面有一定疗效,但对引起疼痛的盆腔炎症后遗症缺乏有效的控制,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观察组采用电刺激配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在发挥中药控制炎症优势的同时,采用低频电刺激使痉挛的盆底肌放松从而缓解盆腔疼痛症状;内啡肽TENS联合疗法可刺激内啡肽分泌,从而提高痛阈起到止痛作用;低频率的电刺激加速肌肉的收缩和神经传导,改善盆腔微循环,从而增加局部供氧和代谢,加速组织再生和修复;电刺激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和消散,抑制炎性肉芽组织的形成,松解盆腔粘连,在缓解疼痛症状的同时还可从根本上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所引起的粘连、挛缩等盆腔后遗症,因此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另一方面,电刺激促进了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此时配合中药灌肠,可增加盆腔药物浓度,更有利于药物吸收[13],从而增强疗效,减少复发。
综上所述,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兰,郎景和. 女性盆底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85
[2]Howard FM. Chronic pelvic pain[J]. Obstet Gynecol,2003,101(3):594-611
[3]Lamvu G,Steege JF. The anatomy ang neurophysiology of pelvic pain[J]. 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6,13(6):516-522
[4]Luzzi GA. Chronic p rostatitis and chronic pelvic pain inmen:aetiolog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2,16(3):253-256
[5]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6-1475
[6]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9-252
[7]王恩真. 神经外科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02-903
[8]王莉娜. 慢性盆腔炎辨证分型规律的文献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9(6):362-363
[9]顾华.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J]. 光明中医,2010,25(9):1611-1612
[10] 张成明,于金玲,王海霞,等. 黄芪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1):47-50
[11] 陈丽萍,涂玲玲,宋海云,等. 根据月经周期分时段调整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4):1550-1552
[12] 李宁. 超声药物电导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疗效评价[J]. 北京中医药,2012,31(8):591-593
[13] 李天容,余薇,李天真,等. 魏绍斌教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11,43(2):171-173
[收稿日期]2015-09-25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4-1521-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4.013